新闻背景
近期,国际油价因中东紧张局势高涨。
本月2日,自金融危机以后首次收盘破百后,油价一直在100美元/桶上方高位波动,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为避免高油价对经济进一步造成不利影响,世界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8日否认国际原油市场供应存在短缺。
6日,美国白宫表示正考虑动用战略石油储备来缓解高油价给经济复苏带来的压力。
受此影响,纽约市场油价连续两天小幅回落。
就在国际各界纷纷出手应对高油价难题时,欧洲大陆正有条不紊地酝酿一场有关能源的新变革: 3日,欧盟成员国实施能源“新政”,对能源巨头们进行拆分;而乙醇汽油E10在德国遇冷,引起各方关注和争论。
而美国也不甘落后,7日宣布更适合作为汽油替代品的“异丁醇”研制成功。
新能源似乎正摆脱金融危机时的低迷景象,重现生机。
油价高企,会导致人类脱离现有能源的供给轨道,实现未来生活的变革 吗?新能源的发展,能否破解油价高企的难题?本期圆桌会议,我们请专家探讨高油价下的新能源发展路径。
核心提示
新能源的发展将会给经济社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冲击传统的能源-制度-技术-社会组织综合体。
相对于传统能源而言,新能源意味着能源消费方式和能源生产方式的变革。
新旧体系之间的融合和互相接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管清友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上将有所不同。
发达国家更能接受新能源的投产和使用,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讲,由于短期内新能源的价格难以让百姓接受,节能减排更切合实际。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林伯强
现状
油价不稳定成常态 短期措施效果不大
本报采访到的两位专家都认为,供需不平衡并非本轮油价高企的主要原因。
林伯强认为,炒作和对油价预期的恐慌是推高油价的主要原因。
尽管油价高企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但中东局势动荡将诸多复杂因素掩盖住了,仅此一个因素就足以造成市场恐慌,助推国际油价。
对于奥巴马政府考虑动用石油储备稳定油价的做法,林伯强认为效果不大。
“历史上也有类似的做法,但没有成功的例子。而且一旦中东局势进一步紧张,万一发生战争,没有哪一个政府真正愿意拿出石油储备来,这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危险的。”他悲观地认为,短期内真正能够稳定、甚至抑制油价的措施并不多。
因此,实现利比亚国内局势稳定,才能让油价回到合理的价位区间。
而长期来说,随着不少能源消耗大国对石油的依赖增加,油价的涨幅区间难以控制和预测。
管清友也认为,目前全球石油市场上库存很充裕,产油国剩余产能还相当大,高油价将会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
如果中东局势稳定下来,油价在未来重回100美元/桶,甚至跌破100美元/桶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管清友解释说,石油的定价主要是在全球几大期货市场,石油期货价格是在各种不同因素影响下,市场竞争下的多方议价的结果。
另外,石油供给的垄断性较差。
除了欧佩克之外,俄罗斯、加拿大、巴西也都是油气出口大国,欧佩克内部也很难实现集体行动。
但他指出,石油既是一种大宗商品,也是金融产品和政治商品,“油价”具有天然的不稳定性,也不必太在意油价的短期波动。
展望
油气仍处主导地位 新能源受诸多挑战
油价高企,却给替代能源的发展带来新机,替代能源相关投资前景长期看好,欧洲各成员国也纷纷设立了新能源发展规划。
然而,仅在德国内部就出现了对新能源使用的争议。
管清友认为,长期而言,发展新能源能够起到平抑油价、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
但他同时指出,尽管发展新能源是一个长期趋势,各国也都在探索各种新能源发展之路,但未来20~30年内,常规能源,特别是传统化石能源仍然占全球能源消费的主体地位。
管清友列举了三点理由:首先,只有油价维持在较高水平,新能源开发才可能有利用价值。
金融危机后,油价从历史高位暴跌后,有关新能源的投资纷纷撤离,一些投资项目被推迟或取消。
因此,目前需要高成本维持的新能源开发,在油价高企的情况下才能显示出价格优势。
第二,新能源领域还有很多技术难题难以在短时间内突破,一些重要的领域面临技术瓶颈。
第三,新能源的发展会带来一系列变革,冲击传统的能源-制度-技术-社会组织综合体。
相对于传统能源而言,新能源意味着能源消费方式和能源生产方式的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将因此而改变。
因此,新旧体系之间的融合和互相接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林伯强也认为,新能源的发展确实对平抑油价有推动作用,但新能源的发展与油价走势是两码事,不能将两者之间的关联夸大化。
应对
保障能源安全成共识 国际对话合作是主流
面对新能源的开发困境以及传统能源的消费主导地位,未来世界应该采取何种能源策略来满足现实需要? 林伯强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能源发展战略上将有所不同。
发达国家更能接受新能源的投产和实用,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讲,由于短期内新能源的价格难以让百姓接受,节能减排更切合实际。
管清友则指出,目前,保障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共识,在此基础上,国际合作将成为未来主流,特别是借助国际组织实现消费国和产油国之间的对话和有效沟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毕竟,油价长期高企就意味着消费需求萎缩,油价剧烈波动对产油国的影响也很大,石油市场的稳定对供需双方都有好处。
中国
价格改革促节能减排 “多管齐下”开发能源
在今年两会期间,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作为重要议题,并计划将非化石能源的使用率由目前的8%提升至11.4%。
北京方面还计划在未来5年内将单位GDP消耗的能源削减16%。
针对目前中国的能源现状,林伯强估计,为在21世纪的头20年实现GDP翻两番这一目标,能源消费很可能出现显著增长。
林伯强认为,对中国这样的能源大国而言,最重要的还是保持供需平衡的能源安全问题,一方面要少用一些能源,也就是减少能耗,另一方面是寻找替代能源,从而减少对外部能源进口的依赖。
他认为,“价格”是调节能源使用的最有效杠杆,因此他建议以实现节能减排为目的的价格改革。
管清友认为,对中国来讲,核心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
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不仅包含增加新能源投资,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也包含人类对传统化石能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革命,即清洁生产和清洁消费。
针对中国目前能源产耗的现状,他建议“多管齐下”,既要发展新能源,又要发展非常规油气资源,对深水、极地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也要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管清友建议,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就是要大力发展水电、核能、风能、太阳能。
天然气的发展将是未来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他认为,“节能”是中国最大的能源,要大力推进 “节能优先”战略,把节能作为“第一能源”来看待。
在国际方面,管清友提到,完善国家能源储备体系,更多的依托国际市场来保障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