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电解锰产能产量将是如何水平?这是日前参加在成都召开的2011年锰硒产业链高峰论坛的与会代表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电解锰行业快速发展,从2000年起,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解锰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伴随着我国电解锰行业的快速发展,电解锰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也逐渐呈现出来。2010年,我国电解锰产量132万吨,产能210万吨,占世界的比例达到98%以上,但是我国锰矿石基础储量(金属量)仅占世界的8%,且73%都是贫的碳酸锰矿)因此,单靠国内现有资源储量和质量,已无法支撑电解锰行业的高速发展。
上海有色网(SMM)认为,随着国家主动调低GDP,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就是说,在今后中国的经济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着重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效益。这样电解锰产能扩张的矛盾会有所缓和。同时,业内的竞争也将更激烈。随着锰矿资源紧缺、国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大企业因其资源优势明显进一步抢占市场,而小企业因资源优势短缺及成本高企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理想化的状态是在210万吨产能并不扩张的前提下,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反之则是大企业产能不断扩大,小企业也并未被淘汰,产能过剩加剧,产业集中度的状态也未改观。上海有色网(SMM)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可能性偏低。
主要理由如下:首先,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逐年加大,新增产能通过审批的难度加大;其次,在资源相对贫乏因素制约下,行业大企业上10万吨产能项目去抢占市场份额较难实现;最后,成本无优势的小企业也因市场冲击和环保政策等要求下将逐渐转型。因此,国内电解锰产能将较为平稳,不会有较大幅度的递增。
此外,在国内紧缺的碳酸锰矿资源仍在不断整合、占有、保护的2011年,国内电解锰工业也将随之不断的整合集中,伴随的是大企业不断抢占资源高地蓄势待发、小企业在成本重压下逐渐被迫关停或转型。因此,从2011年开始,吵嚷了多年的电解锰工业集中度提高将在不断的博弈中正式开始,而由此导致的2011年国内电解锰产量偏低也将贯穿2011年。
更长远来说,氧化锰矿技改、进口碳酸锰矿、在国外扩充产能来缓解国内资源紧缺难题的措施如逐步开始,电解锰工业格局将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或逐步呈现国内国外产能并举、港口与主产地产能并行的格局。但归根结底,这一切的动力都将来自于需求,在目前电解锰主要下游200系不锈钢、合金钢并无明显增长趋势出现、新需求增长点也无苗头的市况下,国内电解锰企业积极技改、进口来改善目前资源紧缺难题的动力又将有多大呢?这更长远将产生的格局或许还只是业内一个暂且遥远的话题。上海有色网(SMM)认为,短期的1-2年,在这些举措都很难大幅铺开的情况下,国内电解锰企业产能产量将较为平稳,但伴随的将是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