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March

2011

云南红河州:传统变新型 新兴变规模

发布时间:2011/3/15 8:59:251093次

据中国有色网报道:

  "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800亿元,力争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20亿元以上,非烟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这是红河州到"十二五"末要实现的工业发展目标。

  实现这样的目标,靠传统工业很难完成,必须推动传统工业尽快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

  为此,红河州"十二五"期间对工业发展的定位是:巩固提升传统工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红河州工业将做大做强、做优做精特色工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优势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各类园区和企业集中,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

  

  结合红河州实际,“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将重点扩张冶金和新型材料产业。

  冶金工业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走规模扩张、产业链延伸道路,按照云南省三年找矿计划,坚持政府引导、多重要素参与、资源市场化推进的原则,力争实现新增铁矿资源5亿吨、有色金属500万吨、煤炭资源40亿吨。

  黑色金属以红钢为重点,实现年产500万吨钢铁扩张目标;对建水锰矿进行系列开发和研究,实现锰系列产品的延伸。

  有色金属完成云锡、云冶、蒙自矿冶、红铅、润鑫、涌鑫等企业的扩大产能建设。

  

  "十二五"期间,红河州将进行重化工的内部结构调整,使全州产煤规模突破每年3000万吨,将新型高端煤化工作为红河工业发展的突破口。

  同时,对小龙潭电厂、大唐开远、巡检司电厂3个火电项目实施产业链延伸改造,实现煤电多联产,使煤电结合的效益提升3倍。

  

  以烟草、制糖为主的轻工业、电力、建材业是传统产业,"十二五"期间,这些传统产业将得到提升改造。

  烟草工业以红云红河的整合为契机,争取规模进一步扩大,实现"红河"牌卷烟生产量达到300万箱,使烟草工业在"十二五"期间保持5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长。

  制糖业将稳步发展,特色轻工业、竹浆纸业将加快发展。

  电力工业将以水电为主,向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扩张。

  

  "十二五"时期,红河州将继续实施大企业、品牌和园区战略。

  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州拥有销售收入500亿元企业2户,300亿元企业2至3户,百亿元企业6至8户,超亿元企业达到150户以上。

  通过大企业战略的实施,不断塑造出一批具有红河特色的品牌产品,实施"红河"及"红河谷"品牌战略。

  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以红河工业园区为高地,建设建水、泸西、弥勒、河口在内的五大产业园区,通过聚集效应,实现基础设施的集约共享,产品市场和信息的相互惠顾,生产环节的合理组合和分工,产业园区与城市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链接:五大重点产业园区

  红河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地跨个旧、开远、蒙自三市,定位为规模化发展的综合性产业基地,滇南中心城市的产业支撑和拓展空间、昆河经济带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面向东南亚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西南地区科工贸一体化、国际化、生态化的综合性、现代化工业园区。

  

  建水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22.46平方公里,分为青云山工业片区、南营寨工业片区、羊街工业片区。

  以发展冶金和生物资源深加工为主,新型建材、精细化工、制造工业为辅的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

  

  泸西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为12.08平方公里,位于白水、中枢两镇,为"一园三区",即:无浪重化工片区、白水生物食品加工片区、城东片区。

  

  弥勒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15.29平方公里,采用"一园两区"格局,作为以昆明为中心的1小时滇中经济圈和以个开蒙为中心的滇南经济圈的连接点。

  

  河口出口加工区:园区规划面积为1至2平方公里,充分发挥口岸优势,规划建设边贸出口加工区。

  重点发展以面向东南亚市场的机电工业、电子信息产业、纺织、服装工业和来料加工工业。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