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消息:其实,在谷城,几乎每一个企业的背后,都有类似的成长故事。
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都是从国有小厂或民营小作坊起家,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最后长成参天大树。
而谷城的经济,也随着这些参天大树的积聚和增多,最终形成“丛林”。
如今,谷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5家企业跃居全国同行老大:骆驼集团是全国最大的车用蓄电池生产企业,三环车桥是全国最大的汽车前轴生产企业,金洋是全国最大的合金铅生产和出口企业,三环锻造是全国最大的转向节生产企业,恒立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精密铸造生产企业。
技改与创新的魔力
一块重达50公斤的铅块,变成一卷卷的铅带,这些铅带经过一套特殊的生产流程后,就变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电极板。
在骆蓄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记者见到这样的生产场景。
“按传统工艺,铅带变成极板,要先融化再铸造,不仅浪费能源,污染环境,而且效率低下。像这条先进的生产线,就是我们与高校合作,研发出来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铅带扩展生产线。”骆蓄公司计划部经理孙权向记者介绍。
由铸造变为扩展,看似一个简单的工艺改革,却是一场技术性革命,不仅大大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而且使生产效率至少提高5倍以上。
说到谷城企业的科技创新,谷城县委书记李传寨如数家珍:仅2008年以来,全县就实施企业技改项目158个,完成投资18亿元,“无污染再生铅”、“免维护蓄电池”、“汽车前轴辊锻模锻复合工艺”等技术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全县共有11家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的58%,石花经济开发区被列为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
耀眼的企业家群体
如果说,刘国本的出现造就了今日的骆蓄,那么,湖北金洋冶金公司的成功就离不开李富元。
李富元与刘国本只有一街之隔。
起初,他以回收刘国本等人的废旧电池为原材料生产再生铅,然后转过来卖给刘国本。
20多年过去,金洋现已形成年处理废蓄电池10万吨、年产铅及铅合金6万吨的规模,其产品也早已走出国门,销售收入由原来的不足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0亿元。
石花纺织公司老总安明,这位只有初中文化,靠拉板车搞搬运出身的企业家,通过20多年的摸爬滚打,硬是把一个靠几架老式手摇织布机办起来的街道织布厂经营成一个技术力量雄厚、管理科学规范的现代化企业,他本人也当选为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省劳模;三环车桥公司老总谢家洲,把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厂,经营成年销售收入近20亿元、利税近亿元的大企业;此外,还有三环锻造老总胡道才、湖北银纺老总王泽时以及湖北石花酿酒公司老总曹远亮等。
他们长期专注于某一行业或企业,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带领企业迎来发展的春天。
在谷城,有个石花镇,其名字颇有来历:相传女娲娘娘补天时,有陨石散落人间,当地人用这些彩石铺嵌在路上,犹如“宝石开花铺满街”,石花由此得名。
今天,谷城的县域经济,也犹如盛开在这大山深处的朵朵奇葩,放射出日益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