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April

2011

发改委酝酿节能交易试点

发布时间:2011/4/2 11:29:161451次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

  100万元,16800吨碳排放量。

  

  这是中国第一笔基于“熊猫标准”的碳排放交易,购买方为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北京“地王”项目——方兴地产广渠路15号。这笔交易的达成,让日渐活跃的中国碳交易市场看到了希望。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巡视员孙桢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分步推进碳交易在工业等领域开展,碳交易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主要政策工具。

  

  本报从国家发改委相关官员处进一步获悉,从2011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将开展能耗总量和节能量的交易试点;同时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和核算体系,《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管理办法》也在制定当中。

  

  据称,国家发改委正在考虑选择部分城市和地区进行试点,通过相关的政策措施,将其能源消费总量目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该城市内推动政府或者企业进行节能量的市场交易。

  

  “熊猫标准”首笔交易

  负责为方兴地产“地王”项目碳减排交易牵线搭桥的是北京环境交易所。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北京环境交易所联合其他机构对外发布了“熊猫标准”,这被认为是中国参与碳交易标准建设的第一步。熊猫标准是中国第一个自愿碳减排标准,首先着眼于关键地区农林业及其他土地利用行业减排项目的开发。

  

  上述交易的减排量来源于西双版纳竹林碳汇项目,价格为60元每吨,方兴地产为够买这笔碳排放支付了大约100万元人民币。这笔钱将主要交给云南勐象竹业有限公司,通过种植竹林的办法,来中和该地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部分碳排放。

  

  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助理龚俊松告诉本报,这个价格与其他自愿减排项目相比,要贵一些,主要是因为它带有一定的扶贫性质,这也正是熊猫标准的主要特点。龚俊松解释称,熊猫标准之所以选择农林项目,主要是因为这两个领域比较具有外部性,除了具有减排的效果,同时也能够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在国家还没有建立起强制性碳交易的政策体系之前,这样的标准设计,会更能吸引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进场交易。但上述交易尚不能算是完全的 “碳交易”。

  世界自然基金会气候变化与能源项目高级主任杨富强称,真正成熟的碳交易是产生在两个企业之间,一方有完成不了的碳减排压力和指标,向另一方在碳减排做得比较好的企业购买多余的指标,从而完成交易,这是基于强制性的。

  而方兴地产的行为,则是一种企业自愿的碳中和交易行为。尽管如此,杨富强认为,这样的企业行为将有利于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建立。

  中国目前还缺少碳交易的制度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积极鼓励企业和交易所进行的探索。杨富强说,一个完善的交易体系,至少要明确由谁来交易、谁来监管,以及交易的原则。政府正在制定相关的政策。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巡视员孙桢透露说,《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管理办法》正在制定当中,内容涉及交易主体、原则、监管等方面。

  

  据了解,在熊猫标准下的第一笔碳交易完成后,数家企业都已经向北京环境交易所申请参与类似的项目。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唐茂松称,在中国目前碳交易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自愿减排交易是国内碳排放市场的最佳切入点。

  

  碳交易的距离

  早在2009年年底,国务院便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今年两会结束后,国务院十二五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将单位GDP能耗降低1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

  

  上述约束性指标提出后,国家发改委正在将具体的节能任务分解到地方。在专家看来,减排约束指标的提出,将会为碳交易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姜克隽说,碳交易市场的建立,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其中最为关键指标是碳排放总量的制定。只有有了具有约束力的碳排放指标,企业才能产生碳交易的愿望。

  姜克隽认为,尽管中国目前有关碳交易的体系还不完善,但中国的确已经可以考虑通过试点的方式推动碳交易了。政府对加快建立碳交易市场的态度非常明确。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官员称,计划年内开展能耗总量和节能量的交易试点,同时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和核算体系。考虑到节能量交易在国内没有先例,需要选取部分城市或地区先行开展试点,积累经验,逐步完善。

  

  不过,国家发改委官员也表示,“节能量交易并不一定就是指碳交易。因为目前在统计节能减排时,用的指标是标煤,而不是二氧化碳。这两者是不同的概念。

  目前就碳交易问题,应该说中国还在研究阶段”。2010年9月,国家发改委联合相关部委开展了低碳试点,入选者包括广东、辽宁、天津、重庆、杭州等五省八市。

  目前,试点地区正在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编制 “十二五”低碳规划,其中包括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研究运用市场机制推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落实等方面。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内政策和履约处处长蒋兆理也曾表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进行碳排放交易试点,支持东部人均GDP高于1万美元且地方政府有意愿的地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工作。

  

  最近几年间,中国各地环境交易机构也纷纷建立。

  自2008年,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成立以来,至少已经有8家环境交易机构,同时还有不少地方正在酝酿建立类似交易所,碳交易的呼声也在不断高涨。

  

  但中国距离真正的碳交易市场还有很长的距离。世界自然基金会气候变化与能源项目高级主任杨富强说,中国至少在2020年之前,都会处在碳交易的探索阶段。因为中国目前还缺少很多必须的条件,通过目前的种种摸索,在市场建立前,中国至少要搞明白需要怎样的法律和政策体系。而这个准备工作会需要很长的时间。

  

  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助理龚俊松说,建立碳交易市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至少需要测算一个地方碳排放总量、限制量等各种指标,并将这类指标分解,以及如何建立监测核查等体系,在这些工作都结束之后,最后才是交易。

  

  按照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的预测,短期内中国仍将以类似于方兴地产购买减排量进行碳中和的做法为主,而2015年前后,将是自愿减排和配额碳交易并行。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