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April

2011

天山南北春来早——新疆地质找矿纪行

发布时间:2011/4/28 11:37:271804次

据中国国土资源报报道:

  阿吾拉勒铁矿、赞坎—老并铁矿、乌拉根铅锌矿、彩霞山铅锌矿,这些不少人还感到陌生的名字,无需多久就会为世人熟知。

  因为,它们即将成为新疆乃至全国重要的矿业基地。仿佛一夜之间,新疆找矿传奇传遍天山南北。

  来自五湖四海的找矿队伍和矿山企业,跨天山、踏昆仑,掀起一波波“地质找矿热”,找矿速度、成果以及资源开发前景令人惊叹。同时,发端于新疆的“358”专项,提前实现了“三年有眉目”的第一阶段目标,成功打响了全国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揭幕战。新疆靠什么吸引投资?是如何找到“真金白银”的?3月末,记者赴乌鲁木齐、昌吉、喀什等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采访,力图揭开其中的奥秘。从今日起,本报将分三次刊发相关报道,今日刊发的是第一篇。3月的新疆,积雪还没化净,广袤的土地显得更加空旷。

  但在记者走过的昌吉、喀什,轰鸣的钻机声已奏响春天的序曲。

  

  结束了一冬休整,地质工作者再次集结、冲锋,向新疆“三年要有眉目”后的“五年出鼓舞人心的成果,八年有令国人为之振奋的重大成效”目标进发,新一轮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热潮扑面而来。

  

  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大投入带来大繁荣

  近年来,新疆的找矿投入,无论是财政资金还是社会资金,都在持续攀升。据介绍,2008年“358”合作协议签订后到2010年,包括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专项、中央地勘基金、中央专项资金、自治区地勘基金等各项资金“打包”的规模达22亿多元。

  

  资金投入少,曾是新疆地质找矿的一大掣肘。

  2003年以前,受限于财力等因素,“即便自治区政府层面,在矿业低谷时一年的财政投入也只有两三千万元,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只覆盖了全自治区6.8%的国土面积。”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说。

  

  没有大投入,很难有大突破。

  2004年开始,自治区每年安排5000万元财政专项用于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截至2010年,共投入3.5亿元。

  即使这样,新疆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也仅覆盖了全疆19%的国土面积;1∶5万航磁只完成了10万平方公里,与自治区166万平方公里总面积相比,微乎其微,与“三山夹两盆”、资源潜力巨大的成矿条件更是形成强烈反差。

  

  公益性地质工作先行,首先体现在财政投入、财政资金引导先行。

  在新疆,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安排的公益性地质调查,系统部署到区调、化探、航磁、矿产远景调查、科研等基础调查工作中,快速提高地质工作程度,推进以勘查队伍、资金投入、方法技术、保障措施及勘查成果为一体的整装勘查模式。

  

  要想市场繁荣,关键还在于社会资本进入。

  据介绍,自“358”专项实施以来,新疆地质找矿拉动商业投资高达100亿元,拉动效用超过1∶3的比例,基本形成了各渠道资金有机结合的勘查新格局。

  阿吾拉勒铁矿的勘查开发引入首钢集团和宝钢集团,乌拉根铅锌矿勘查开发引入紫金矿业集团,东疆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引入了鲁能、神华、华电、国投、大唐、华能、葛洲坝等大型企业集团。

  

  “从2006年开始,新疆就非常注重引入商业勘查,鼓励整装勘查,我们有自己的模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繁荣市场,引入大企业、大资本,激励“商业跟进”,新疆国土资源厅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他们称之为“放水养鱼”:

  对于整装大成果,他们委托国有大型矿业公司和国有地勘单位进一步开展工作,为高起点规模开发奠定基础; 对工作区内发现的中小型矿(床)点,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向社会出让矿业权; 对于援疆项目,还可以享受“两免三减半”政策,即相关企业可享受自获利年度起2年免征、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待遇;

  推进企业资本与地质勘查单位技术紧密结合,促进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在智博铁矿勘查开发的凯宏矿业公司中,新疆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以勘查成果和技术投入占25%股份,后期勘查开发投入则全部由首都钢铁集团投入。

  自治区政府正在制定相关政策,矿业权出让价款的20%用于奖励找矿有功单位和个人。新疆国土资源厅的种种政策,增强了来疆投资者的信心。本报记者采访了喀什西凯矿业公司,尽管是民营性质,资金压力大,但他们自2005年注册起就一直做勘查,已经拥有70多个探矿权,连续几年都保持四五千万元的勘查投入。

  类似的商业资本,构成了新疆地质找矿资本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部署、整装勘查、搭建平台,大整装收获大成果 一方面资源丰而优,一方面则是勘查开发力度散而慢。这种历史状况曾一度困扰管理层。

  

  回顾往年的矿业形势,新疆国土资源厅有关负责人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以前有一年新增探矿权数量达3000多个,探矿权申请报件最多时一年达7000多个。从探矿权数量到资金投入,都呈几何式增长。

  但相应的找矿突破并不显著,症结在哪里?

  他们很快明白过来,地质找矿光有大投入还不够,在尊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同时,必须尊重地质工作规律,搭建制度平台,坚持整装勘查。

  正如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所言,要在最有前景的成矿区(带)上坚持整装勘查,把技术、资金、管理优势结合在一起,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拿到成果,进而把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集合在一起。

  认识到了在这一点,新疆国土资源厅在3年前开始了“358”专项行动,并形成了自己的找矿机制特色。2010年8月,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对“358”实施情况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专题调研。

  他们总结认为,“358”之所以运行良好,与统筹规划、科学部署、协调推进分不开,与政府搭台创造条件、改善环境分不开,也与公益先行、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分不开。

  

  整装勘查,让新疆找矿突破成为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会战。自2008年“358”项目实施以来,国土资源部提出了举全系统之力支援新疆的思路。

  在资金、政策引导下,疆外地勘单位潮水般涌入,177家地质勘查单位进疆找矿,疆内外队伍规模已达2万人。新疆国土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整装勘查在新疆找矿突破中有一套成熟的设计构想。

  资金投入、勘查设计方案、排兵布阵实行“四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在这一过程中,突出重点找矿区域,突出重点矿种。社会资本须接受自治区政府的调控、引导,服从自治区“358”项目的统一安排和部署。

  在“358”项目区内,原社会出资的探矿权可以选择独自勘查、合作勘查和退出勘查三种方式进行:独自勘查取得的找矿成果,归矿业权人享有;合作勘查取得的找矿成果,按出资比例共享;退出勘查的,前期勘查投入经评估后予以合理补偿。

  对既不独自勘查、合作勘查,又不退出勘查的,探矿权、采矿权许可证到期后不予延续。

  

  如今,无论在西天山阿吾拉勒铁矿、西昆仑赞坎—老并铁矿还是东天山彩霞山铅锌矿、西南天山乌拉根大型铅锌矿,国家和自治区出资勘查项目的工作方案、勘查设计都要经过统一审查,切实保证了“四统一”。

  

  该厅勘查处提供的资料显示,为了推进整装勘查,2008年9月,新疆筛选18个重点勘查区块,暂停受理新立探矿权申请;2009年5月,前一政策继续扩大范围,在“358”项目规划区和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区内均不新设探矿权。

  同月,自治区全面暂停新立探矿权申请1年。这些措施,有效保证了整装勘查、统一部署。

  通过暂停受理重点勘查区块的矿业权,保证了整装勘查,避免了矿业权纠纷对地质找矿的干扰,也为自治区政府统一部署留足了空间;通过查处“圈而不探”发挥挤出效应,规范了地质勘查秩序,营造了优质的勘查环境,赢得了投资者的信任。

  

  通过融合各方面力量搭建地质找矿平台的做法,新疆开启了国土资源部“358”宏伟目标和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新篇章。

  

  加强监管、严格查处、持续改革,大规模营造大环境

  “投资热”并非全是好事。

  地质勘查“投资热”不可避免地带来勘查市场失序,圈而不探、以采代探、非法转让探矿权等违法违规行为,令人头疼。

  

  新疆始终抓住了探矿权管理这个核心。

  

  “十一五”期间,在花费数亿元打造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与执法力量的同时,新疆大力引入有能力、成规模、真心找矿的队伍,同时,依法查处勘查开发违法行为,营造优质勘查环境。

  

  一“引”一“赶”,考验着管理层的执政能力。

  粗略统计,仅从2007年~2010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厅就探矿权管理下发实施的专项制度、规定达几十项。

  这些规定散见于各类文件、通知、办法之中,推动探矿权管理不断发生深刻变革。

  

  记者对2008年“358”专项实施以前的代表性措施进行了梳理:自2007年3月起,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工作区内不再新设探矿权、采矿权;2007年5月,新疆国土资源厅对“十五”期间的地质勘查开发工作进行了反思,重申坚持国家垄断矿业权一级市场,规范发展矿业权二级市场,严禁炒买炒卖矿业权,防止在矿业权转让过程中非法牟取暴利行为的发生;2007年12月,发布探矿权登记程序和资料审查要求,对探矿权登记程序给予严格规定;2008年初,连续出台了多项探矿权、采矿权管理的专项制度措施。

  

  到了近两年,除了上述常态化整治手段,自治区还有很多非常规措施。自2009年起,自治区启动了地质勘查项目专项大检查。

<上一页1 2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