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June

2011

“金天模式”给力钛业“中国速度”

发布时间:2011/6/20 15:40:081239次

据科技日报报道:

  6月19日—24日,全球钛界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盛会——第十二届世界钛会及全球顶级钛展将在北京举行。

  

  世界钛会每4年举办一次,堪称钛界“奥运会”。

  中国历经3次申请,最终才以5比2胜出美国,夺得来之不易的第十二届钛会主办权,这也是世界钛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标志着我国钛业开始跨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

  

  中国是世界上第四个具有完整钛工业体系的国家。

  荣耀与实力的背后,有这样一家企业,它实现了我国大盘重宽钛带卷“第一轧”,成为中国由钛资源大国迈向高端钛材加工制造强国的里程碑事件;它建立了我国目前唯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卷重宽钛带卷制造基地并于今年实现投产;它有一个目标:形成钛矿—海绵钛—钛锭—钛加工材的完整钛产业链,打造全球钛行业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钛工业品牌。

  

  它就是钛界黑马——湘投金天科技集团(简称湘投金天)。

  

  2007年5月,湖南湘投金天科技集团率先取得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成功试轧出我国第一个大卷重宽幅钛带卷;2008年8月,冷轧钛带卷试轧成功;2009年8月,用自产的冷轧钛带卷生产出国内第一根钛焊管。

  短短3年多时间实现了我国高性能钛材精深加工核心技术的三级跳。

  钛带卷工艺路线的全线打通,标志着我国真正拥有了钛工业精深加工领域的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

  走完了日本20年、俄罗斯40年的路程,创造了快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奇迹,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中国速度”。

  

  让业界惊讶的是,钛工业界几十年梦寐以求的“第一轧”为什么会出现在湘投金天?是什么创造了奇迹?又是什么促使湘投金天成为钛业界名副其实的黑马?在第十二届世界钛会大幕北京开启之际,记者来到湘投金天,探索“金天模式”推进产业高速发展之路。

  

  临危受命“补台” 成功产业转型

  湘投金天进入新材料领域,颇具偶然性。

  

  上世纪末,湘西泸溪县引进中科院技术成果,生产超细微球型铝粉。

  由于缺乏资金、人才,这项扶贫工程的重点项目进展艰难。

  作为湖南省政府投资平台的湘投控股集团,临危受命“补台”。

  

  这对于主要从事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湘投控股,多少有些“赶鸭子上架”。

  在投资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上,他们不仅缺乏人才,也毫无先例可借鉴。

  

  湘投控股公司为此专门组建湘投金天科技公司,铝粉项目作为第一个投资的高科技项目进入实施。

  

  湘投金天团队用两年时间,对铝粉项目进行了重新规划与整合,其间,正赶上汽车行业“金属漆革命”,市场出现了爆发式增长,金天铝业作为国内首家微细球形铝粉高技术产业化的企业和国家行业标准的独家制定者,在国内行业内占据了技术、市场的领先地位,培养了一支金属新材料领域的专业人才队伍,与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北京有色总院等高校院所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平台和人才、信息的共享系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次偶然投资,却为这家大型投资公司开启了战略转型的大门。

  2006年,在高技术产业尝到甜头的湘投控股,谋划“十一五”发展规划时,将重点放在了战略产业领域。

  湘投金天团队展开长时间调研,在中国有色金属材料领域泰斗李东英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钛金属资深专家唐仁波教授和北京科技大学多名专家等的指导和直接参与下,最终目标锁定了高性能钛及其合金新材料产业方向。

  

  有“太空、海洋、全能和战略金属”之称的钛金属,是当代高新技术新材料领域中具有重大意义的金属新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耐蚀、耐热、无磁和耐超低温等一系列优良性能以及形状记忆、超导、储氢及生物相容性等四大独特功能,在军工和民用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以钛金属为核心所形成的深加工产业群和高附加值产品,是发展航空航天、新能源、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材料支撑。

  在这些高端产业领域,“钛含量”(即钛的使用量)是判断一个国家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我国是钛资源大国,储量占据全世界的40%,却只能生产一些基础的钛加工材。

  高端钛加工材一直为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所垄断,从而成为制约我国众多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湘投金天的选择,既适应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也因为看到了钛产业链可以纵向延长,横向拓宽,不可限量的市场空间。

  

  这一战略转型,彻底改写了湘投金天的历史,也在中国的钛业发展史上打下了惊人的感叹号!

  五年磨一剑 形成“纵横”产业布局

  湘投金天采取建设、研发、市场同步实施的商业模式,优化整合全国钛行业资源,借助掌握钛产业核心技术之优势,全面推动公司钛产业发展齐头并进。

  

  从产业布局来看,湘投金天总投资40亿元,在湖南省内,依长常高速延伸,建设长沙、益阳、常德3个钛材生产基地,形成了规模恢弘的钛工业走廊。

  

  常德基地“金天钛业”,主要生产钛锭和航空钛材。

  2009年11月28日生产出的首根钛锭,经中国有色工业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产品质量优于国家标准预计,目前公司已承接国防航空用材重大研发项目。

  

  益阳基地“金天新材”主要生产核电用钛焊管,2010年8月正式投产。

  

  被业界视为中国跃居世界钛工业强国象征的长沙基地“金天钛金”,是我国目前唯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卷重宽钛带卷制造基地,产能规模1万吨钛带/年,目前正在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预计今年8月投产。

  

  湘投金天的高性能钛材产业项目得到国家相关部委及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扶持,省委书记周强、省长徐守盛等多次深入基地调研和现场办公。

  项目均列入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湖南省重点工程和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今年年底相继建成达产后,将成为全球钛工业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

  

  在产业链的布局和发展上,公司积极采取资本运作模式,先后投资中航航空动力公司、国电南自公司、三角航空公司、星湖科技公司等企业,实现了较完整的钛材应用产业链;参股遵宝钛业公司,获得高质量海绵钛原料的稳定供应,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了无缝对接。

  

  面对国内日益增长的海水淡化市场需求,公司加速海水淡化钛焊管关键技术的研发,并取得重大突破,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钛焊管成型轧辊核心技术。

  目前,钛焊管产品已进行客户送样。

  未来10年,公司将成为中国数百亿元海水淡化设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公司还与上海电气、东方电气等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建立了战略供应链合作关系,在核电、海油工程等钛材需求高速发展的棋局中布下战略之子。

  

  三大创新整合产业资源 给力钛业“中国速度”

  湘投金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功个案,体现着企业决策者在整合产业资源上的智慧。

  高端科技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其核心技术创新与突破至关重要,如何为技术创新提速,就成为了企业生死存亡的重大挑战。

  公司高层在与科技日报记者的对话与交流中,诠释了企业在整合产业资源方面的三大创新战略。

  

  战略一:创新机制——“钛钢联合战略”

  2010年10月18日,湘投金天长沙基地正式启动时,被称为“中国第一轧”的大钛卷系着大红彩绸,陈列在门口。

  厂房尚未建立,“第一轧”生产自哪里?湘投金天用“钛钢联合战略”演绎了这个“先有蛋后有鸡”的故事。

  

  通常,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要经历小试、中试,再投入工业化大生产;而钢铁、冶金等大工业项目大都是先建厂、买设备,再进行技术、工艺开发。

  湘投金天不想用这种传统和相对保守的方式进入战略性产业。

  他们根据我国产业机制的特点,创新了技术研发机制,即先进行核心技术的研发,在钢厂轧制线上集成,待技术路线全部走通,试生产产品下线,并拿到部分订单之后,再投资建厂。

  形成独特的“钛钢联合,集成创新”发展模式。

  

  短短3年多时间,湘投金天的技术团队实现了我国高性能钛材精深加工核心技术的三级跳,先后成功试轧出第一个大卷重宽幅热轧钛带卷和冷轧钛带卷;焊制成功应用于电站冷凝设备的尖端钛焊管。

  

  湘投金天用3年多的时间达到5000—10000吨/年钛锭生产能力;日本神户制钢、新日铁用数十年的时间达到5000—10000吨钛带/年,湘投金天同样用3年多时间分别达到同等目标。

  

  创新机制,来源于湘投金天高层发展战略性产业的深刻领悟:钛带卷的核心技术攻关不仅需要钛业专家,也需要钢铁专家,同时需要钛钢联合专家的参与。

<上一页1 2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