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October

2011

内蒙古:稀土整合背后的博弈

发布时间:2011/10/12 11:41:47964次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

  :《方案》一出,有专家分析,地方政府、大型企业的合力推动以及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储备的需要,稀土正在向专营时代迈进。但稀土产业整合不能简单地“一大解千结”,认为通过培育几个垄断企业就能保证产业健康发展。相反,市场结构过度垄断导致的竞争无效率,从长远看会对产业发展造成更大障碍。

  稀土之于企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性越发受到重视,如何在受到关注的同时,将稀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做好,真正发挥稀土的实际功效,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自南方五省区实施中重稀土开发监管区域联动后,9月底《蒙鲁川三省(区)三市(州)轻稀土矿产开发监管区域联合行动方案》(下称《方案》)得以公开。从北方到南方,从省区到中央的抉择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的确是个值得欣慰的事。

  然而,残酷的现实与美丽的构想总会出现一些出入,事实上,在轻稀土主产地内蒙古,关于稀土资源整合的争论从未停止,其焦点主要在兼并整合的方式与补偿标准方面。随着整合措施的实施与新的《方案》的出台,论战似乎才刚刚开始。

  稀土走向“专卖店”时代?

  据了解,《方案》提出,蒙鲁川三地三省区在开展空前的市场整顿的同时,值得关注的动作在于三地希望通过对整合稀土矿区的勘查、开采、选矿、冶炼;探索建立矿产地储备、矿石型储备、原料型储备、产品型储备等稀土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并探索建立稀土交易中心,在上述地区实现稀土集中专营。

  连续多年的稀土资源整合措施,舆论广泛关注的稀土资源战略储备制度正在通过几个省区的努力走向成熟。

  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从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利用角度,还是从参与国内国际竞争角度看,稀土资源整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更是众望所归。

  显然,蒙鲁川此次动作,无疑是迎合了大众的口味,更是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此,国土部副部长汪民认为,做好稀土矿产开发管理,加快建立完善稀土开发秩序监管长效机制是必要的。

  近年来,探索实施轻稀土矿产勘查开采准入条件等新制度,尽早形成全国统一的稀土开发监管区域联动新格局。在已发布首批稀土国家规划矿区的基础上,再划定一批国家规划矿区作为战略资源储备地。

  内蒙古稀土整合是此轮中国稀土整合的代表性地区。从2008年内蒙古进行稀土整合起,包钢稀土和内蒙古高新控股有限公司牵头,整合了包括包头华美稀土高科公司在内的数家民营企业,是北方稀土行业变革的开始。有媒体披露,今年3月,内蒙古稀土企业将营业执照交给当地工商部门进行年检时,只要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中有“稀土”二字,就必须由包钢集团出具相关函件才能完成年检。这被认为是将宝钢稀土扶正并走向垄断专营的最佳佐证。

  因此,此《方案》一出,立即有专家分析,地方政府、大型企业的合力推动以及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储备的需要,稀土正在向专营时代迈进。

  无奈的稀土受质疑的整合

  从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有关稀土举措中,不难发现,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均在于加大稀土行业整合的力度,进一步提高集中度。而工信部、国土部等部委采取的具体行动也就更有据可循。

  稀土资源利用率低,技术含量低,矿山开采总量失控,规模经济未形成是一大病垢。在发展前景被一直看好的内蒙古包头市,尽管稀土高新区的名声显赫,但依旧遭遇稀土产品趋同,技术含量、附加值等问题。企业资源储备少、产品竞争力低下、低价竞争、资源浪费等问题构成了内蒙古稀土整合淘汰方案的针对对象。

  内蒙古稀土行业存在的问题也是整合中国稀土领域普遍存在的。但是,在内蒙古,有关稀土应如何发展的争论尤为激烈。

  早在5月份,内蒙古印发稀土上游企业进行整合淘汰工作方案。所涉35家企业遭到“死亡威胁”。据称,方案要求在一个半月内完成整合,这35家企业面临被整合或关停的命运。

  方案明确要通过重组合作、补偿关闭、淘汰关停等形式,加强对全区稀土上游企业的整合淘汰工作,力争实现由包钢集团对稀土采选、冶炼分离生产实行专营的目标。内蒙古除包钢集团以外的稀土采选、冶炼分离企业均属本次整合淘汰范围。

  “近些年,内蒙古从未中断过对稀土资源的整合、整顿,只是之前的一些措施在方案制定的合理性、科学性上存在瑕疵,在执行过程中,阻力空前,最后的效果并不明显,有些甚至只能是不了了之。”一位从事稀土产业研究的不愿具名的内蒙古专家向记者透露。但是,今年开始的新一轮的整合,不同以往,其整合的决心和方案的可操作性都说明,内蒙古有了一些想法,并已经付诸于实施。

  按照此专家的分析,记者调查发现,《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出台,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阐明,要加大内蒙古稀土资源开发整合和储备力度。内蒙古稀土行业的整合加速,内蒙古相关部门也在肩负着艰巨的使命。这也正是内蒙古展开强力整合的原动力所在。

  据记者掌握的信息以及公开的报道显示,内蒙古此轮整合措施并未征求企业尤其是民企的意见。这引起了包括业内专家在内的人士的猜测和质疑。民企成为整合的重灾区已是不争的事实。尽管民企在认识上和行动上都竭力与国家保持一致,但是,当暴风雨来袭,他们依旧难以跨越高耸的整合门槛。对整合的方式和补偿标准的怀疑是他们唯一拿得出手的武器。

  此次整合方案,实际上是将内蒙古35家稀土上游企业分为三类区别对待。其中,具有自治区以上投资主管部门立项审批文件的4户稀土冶炼分离企业,由包钢集团重组。对盟市、旗县立项审批的22户稀土冶炼分离企业,由包钢集团出资,内蒙古将资金统筹分配到所在盟市,并酌情补偿后关闭;对没有立项审批文件或投资主管部门立项审批文件的9户稀土冶炼分离企业,进行淘汰关停。

  显然,包钢集团要在内蒙古范围内实现专营,其负责运作的无疑就是包钢稀土。这也是内蒙古愿意看到的。在内蒙古包头市,共有3户重组企业、11户补偿关闭企业、9户淘汰关停企业,这些企业性质大部分属于民营。但是很多民企负责人说,应该有人出面解释为什么会被关停,而且是在如此短的期限内?事实上,很多民企普遍对为什么被关停而不是被收购有疑问,或希望提高补偿标准,或期待有更多的时间来转产。不明白自己被关停的原因是其一,更值得商榷的是,遭遇关闭补偿的企业发现补偿标准过低。其补偿标准是参照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标准予以补偿,按此计算,纳入到补偿内的22户企业只能得到8700万元的补偿款。内蒙古稀土行业协会认为“补偿明显偏低”。其依据是,8700万元补偿款仅仅相当于几家企业的资产总额,这还不算企业建筑物和设备等成本。

  “经过这几轮整合,很多民企的规模、技术实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竞争力也比较强,已经走出了低价竞争的时代。”内蒙古社科院一专家告诉记者,在内蒙古稀土产业领域,落后产能那个时代早已是过去,很多民企的技术、设备并不比大的企业差。

  国务院出台的《意见》中要求,要加快相关方面的准入要求的制定,但是,这方面的国家标准尚未出台,内蒙古轻松地认定了被关停企业落后产能的性质有些牵强。

  “评判企业是否属于落后产能,要根据具体的标准。” 包头市金蒙稀土有限公司经理王志强直言。

  鉴于目前国家尚没有专门针对淘汰稀土行业落后产能的标准的尴尬现实,内蒙古也只能是参照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标准进行。

  稀土产业整合不可“一大解千结”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人都认为,整合最大的、唯一的受益者只是包钢稀土,这是他们实现低成本整合的最佳时机。

  据称,按照宝钢集团的稀土专营构想,内蒙古大力整合稀土资源后,自己即可实现统购统销的专营目标,配合今后成立的稀土交易所,进一步加强包钢稀土在全球稀土市场的定价权,既符合国家利益也符合企业自身利益。

  南京稀土应用研究会副理事长王仲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整合应该是用市场化手段推进,比如出资重组的方式,但是不能强行关掉合法合规的企业。南方省区稀土资源整合是以兼并重组为手段。但是,在内蒙古,则是即将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据了解,目前南方中重稀土冶炼分离也在加大整合力度,但是南方地区冶炼分离企业的整合是以兼并重组为手段。

  在稀土企业人士看来,内蒙古稀土行业整合的方式并不是最好的方式。在一份有关稀土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汇报材料中,专家认为,通过兼并重组改善市场结构,是提高产业竞争绩效的重要手段。但稀土行业的战略重组会面临许多难题,政策效果也未必会达到目的。首先,千差万别的矿区条件和生产成本使稀土企业间的自主联合难以实现,通过行政手段“拉郎配”式的重组往往由于利益冲突而举步维艰,即使强行重组成功,也鲜见成功案例。

  专家建议,产业发展并非企业越大越好。健全的产业组织结构不仅要有起带动作用的大企业,也要有起辅助作用的中小企业。大中小企业通过竞争合作,才能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稀土产业整合也不能简单地‘一大解千结’,认为通过培育几个垄断企业就能保证产业健康发展。相反,市场结构过度垄断导致的竞争无效率,从长远看会对产业发展造成更大障碍。”前述内蒙古社科院专家分析说。

  内蒙古稀土行业协会认为,将规模较大、环保措施到位的企业关掉,将导致缺口更大。而过分压缩内蒙古稀土上游企业规模,将会使内蒙古稀土中游产业面临原料不足的困境,从而丧失稀土产业优势。

  据了解,原定于6月底结束的整合最后期限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而处于搁置状态。内蒙古稀土整合将何去何从,目前还不得而知。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