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October

2011

内蒙古谋划“煤电用一体化”能源转换新战略

发布时间:2011/10/19 16:19:471211次

据内蒙古日报报道:

大路煤化工产学研创新基地化学分析中心研究人员在做样品分析

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公司生产装置一角。

  

  该装置是目前世界最大煤直接液化装置

  能源大区内蒙古近年来一直在思考、摸索,如何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损失少、社会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来造福人民,而不是简单地挖煤卖煤。

  

  日前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对内蒙古实施差别化产业政策,优先在内蒙古布局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煤炭、电力、煤化工、有色金属生产加工等项目,在项目核准、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在战略定位上将内蒙古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和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

  它如一座灯塔,照亮了内蒙古能源发展的征途。

  

  近日,自治区能源开发局、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召开“煤电用一体化”论坛,邀请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能源所、中国能源学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以及区内企业代表研讨“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模式,该模式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认可。

  

  发展优势:就地转化富民强区

  何为“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模式?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内蒙古“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中解释道,煤电用一体化就是将发电和用能产业构建为一个经济主体,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从而实现循环发展和综合利用。

  

  《内蒙古“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主笔人之一、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永军分析了内蒙古推进“煤电用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他认为,首先,是优化国家产业布局的重要选择。

  在现有生产力布局下,国内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成为能源净输入区域,西部地区成为主要能源输出区域,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能源缺口进一步扩大,推进“煤电用一体化”发展,可以更好地发挥内蒙古的能源优势,在内蒙古布局高能耗环保产业,提高用电负荷,有利于缓解能源供给和需求的矛盾,优化国家产业布局。

  其次,是实现国家重要矿产资源的重要保障。

  内蒙古推进“煤电用一体化”发展,尤其是加快构筑煤—电—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电解铝循环产业链,可以缓解国家铝土矿资源短缺的矛盾,有利于保障国家重要矿产资源安全。

  第三,是完善产业链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内蒙古提高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水平,实现产业升级、延伸、集聚、创新,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第四,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支撑。

  能源在高载能产业生产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推进“煤电用一体化”发展,将提高内蒙古的用能水平,促进风电与高载能产业的有机结合,从而带动风电产业发展。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推进"煤电用一体化",有利于发挥我区环境容量优势”,张永军说,我区地域辽阔,国土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荒漠化、沙漠化土地较多,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仅次于新疆。

  我区规划建设的煤化工基地所涉土地不超过全区国土面积的0.25%,这为我区推进“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能源消费总量、消费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准,能源输出与能源就地转化变成产品输出,对于富民强区的作用差别很大。

  自治区能源开发局局长王秉军表示,能源就地变为产业用能是一个让产业联动发展从而效益倍增的过程,比如煤—电—工业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产业链中,终端产品与煤之间的产值比是50多倍,这证明了产业链越长,产业链的集聚效应和技术创新越强,就业机会越多,富民强区作用也就越大。

  

  “我们要认真总结我区构建煤—电—用长产业链的经验,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环保政策,实施双百亿工程,努力改变初级加工项目多、产业链短、循环利用不充分的发展方式,按照规划建链、延链、扩链、补链,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竞争新优势”,王秉军称。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吴贵辉对内蒙古探索发展“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模式给予了肯定。

  他指出,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研究煤电用产业一体化问题,对于内蒙古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以及富民强区具有现实意义。

  内蒙古要努力实现能源多元化、清洁化和高效化,鼓励煤、电、用一体化,风、光、电一体化,注意拉长上下游产业链,既提高规模化效益,又提高技术、产业集成效益,从而使资源利用和价值最大化,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产业选择: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发展循环经济是内蒙古实施产业延伸、升级,进而实现产业多元的最有效途径,也是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

  目前,全区已形成新型煤化工、盐碱化工、多晶硅、电解铝、建筑陶瓷、煤矸石综合利用等规模化产业链,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节能减排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内蒙古如何按照能源、资本、技术密集,高转化率、高附加值、长产业链、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建煤—电—用长产业链呢?

  《内蒙古“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报告认为,内蒙古有条件构建几个产值超百亿元、超千亿元的煤电(火、风、光伏)用循环经济特色产业群。

  

  其一、煤炭—电力—冶金产业链。

  内蒙古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省区。

  今后要重点围绕建设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努力构筑煤—电—铜、铅、锌—航空材料、电子材料、交通运输工具材料等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产业链,煤炭—电力—钢—钢材、特种钢等深加工产业链。

  

  依托我区丰富的高铝煤炭资源,努力构建煤炭—电力—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电解铝高效循环利用产业链。

  目前,我区高铝煤炭资源开采量达到1.07亿吨,主要用于火力发电厂燃烧用煤。

  而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综合效益突出,按照目前每年1亿吨高铝煤炭资源开采量计算,若提取氧化铝比直接销售煤炭增值近2—5倍。

  若将氧化铝进一步加工生产电解铝,比直接销售煤炭资源增值3—6倍。

  同时,可有效启动区内电力市场需求,实现资源利用生态化、经济和社会效益最优化。

  

  其二、煤炭—电力—多晶硅—光伏制造循环产业链。

  我区硅石资源丰富,目前已建成和在建的工业硅产能约30万吨。

  而且多晶硅属于能耗较高的产业,电力成本约占总成本的33%左右。

  “十二五”及今后较长时期,我区可加快推进以光伏产业为重点的新型电子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多晶硅、单晶硅和工业硅等硅材料产业,努力构建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

  

  其三、煤炭—电力—稀土新材料产业链。

  我区具备发展稀土新材料的良好的产业基础,稀土工业储量4350万吨,占中国稀土资源量的85%,居全球首位,已形成从选冶、分离、深加工、新材料到应用产品较为完整的稀土工业体系。

  我区应构建以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等为核心的产业链以及以稀土催化、抛光、功能陶瓷等新材料为核心的产业链。

  

  其四、煤炭—电力—煤化工产业链。

  “十一五”期间,我区高水平、高起点、规模化、基地化地建设了一批大型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油、煤焦化等新型化工项目,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

  今后要努力构建煤间接液化转油、煤制甲烷气(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等产业链。

  

  其五、煤—电—氯碱化工产业链。

  阿拉善盟是我区湖盐分布的主要区域,可以为我区发展以PVC生产等为主的盐化工产业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区氯碱化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电石、烧碱、聚氯乙烯等产量在全国占有一定比重,可构建煤炭—电力—电石—氯碱—聚氯乙烯等产业链,适当发展氯丁橡胶、甲烷氯化物等产品,发展盐酸、液氯、PVC、PVA等下游深加工产品。

  

  其六、煤炭—电力—氟化工产业链。

  氟化工是我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军”,我区发展氟化工产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萤石资源保有储量达到2596.5万吨,居全国第3位。

  发展氟化工必备的能源、原辅材料资源也非常充裕,可构建相应产业链。

  

  其七、煤—电—建筑陶瓷循环产业链。

  鄂尔多斯市高岭土资源丰富,且品质优良,各项指标基本满足生产高档日用陶瓷的要求。

  还拥有丰富的石英砂、长石等生产建筑陶瓷所需的配料。

  我国70%以上的建筑陶瓷产能布局在广东、福建、山东等沿海发达地区,而这些地区面临的资源、能源、环保和成本压力日趋严峻。

  我区应抓住建筑陶瓷产业转移加快的机遇,培育陶瓷产业集群。

<上一页1 2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