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October

2012

十年转型 千亿跨越

发布时间:2012/10/15 15:11:231177次

据中国有色金属报报道:

  高耸入云的烟囱瞬间成灰,尘土飞扬中,铜陵有色人无限眷恋又满怀憧憬。

  2007年12月28日,随着两座110米高的烟囱成功爆破,新中国第一座铜冶炼厂——1953年投产的铜陵有色第一冶炼厂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纵然曾创下新中国诸多第一,纵然每年依然有6万吨精铜产量,有数十亿元的产值,可是在多次技改仍难达到当前技术要求后,铜陵有色还是果断淘汰了她。

  然而,这是一场孕育着新生的淘汰。

  

  一座从阳极泥、炼炉渣中提金炼银的稀贵金属冶炼厂在废墟上拔地而起。

  如今,蓝天白云下,曾经的标志性烟囱已换成百余只大型渣煲,冶炼中产生的阳极泥、炼炉渣在这里一步步被提取出金、银、硒、碲、铂、钯等稀贵金属。

  该项目设计年处理熔炼渣100万吨,可年产铜精砂2.8万吨,回收铜0.56万吨,相当于一座中型铜矿山的产量。

  更为重要的是,较先前每年减少5000多吨二氧化硫排放量。

  以“优化结构、冶化一体、指标一流、成本最低”方针而建的稀贵金属分公司,正积极打造建设世界先进的稀贵金属提炼基地。

  淘汰落后产能,力促节能减排,铜陵有色此举在全国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

  

  创业的艰辛、市场经济的冲击、资源枯竭的危机……已走过63年风雨的铜陵有色,在激流涌动的新世纪十年中,以果敢的胆识与国际化视野,在中国经济转型劲风的吹拂下,勇立潮头。

  从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技术创新的全领域推进,到循环经济的全面施行、资源开发的大力拓展,铜陵有色在深度转型中,正由传统资源型企业迈向国际化企业集团。

  

  调整战略 结构多元

  在2012年度安徽省企业100强榜单中,铜陵有色首次名列第一位。

  这与铜陵有色胸怀全局,积极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休戚相关。

  

  一组数据见证了铜陵有色转型带来的辉煌:从2002年到2011年,十年间,铜陵有色阴极铜年产量由30.7万吨上升为85.4万吨,增长近3倍;铜加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乃至名列国内前茅:铜板带产能10万吨、黄铜棒产能7.5万吨,铜箔产能2万吨、磷铜1.2万吨、漆包线5万吨;营业收入由71亿元攀升到940多亿元,增长13倍。

  企业主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与此同时,化工、装备制造业强劲发展。

  

  2003年,铜陵有色以“国内一流、世界先进”为战略定位,响亮提出“主业突出,一业特强,相关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目标。

  一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做大做强做优为目标的产业转型攻坚战在铜陵有色打响。

  

  十年来,铜陵有色站在高起点上,持续优化、升级现有生产系统,使原有的高能耗、高污染状况彻底改变。

  第一冶炼厂的果断关停,每年减少5000多吨二氧化硫排放量。

  2010年,铜陵有色引进国际一流技术关键冶铜设备,新上铜冶炼工艺技术升级改造项目,着力打造“工艺装备技术领先、营运管理成本最低”的世界级冶炼样板工厂。

  该项目即将建成投产,它的投产,将使铜陵有色阴极铜年产量新增40万吨,还将开创国内铜冶炼厂零排放的先河。

  

  十年间,铜冠牌高纯电解铜不仅成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还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铜冠牌和金豚牌高纯阴极铜先后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成功注册,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2012年,铜陵有色获得首届“安徽省政府质量奖”。

  

  在突出主业优势的同时,铜陵有色积极发展低碳、节能、环保新产业。

  十年来,铜陵有色工业增加值一路上扬,而阴极铜在产值构成中的占比却一再缩小。

  铜陵有色以精细化工合成新材料产业园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装备制造产业突飞猛进,井下无轨设备有4大系列、20多个品种,陶瓷过滤机、井下无轨设备等产品分别占据国内40%、50%以上市场份额。

  

  2011年,铜陵有色阴极铜产值在总结构中占比由2009年的75%降为71%,贵金属、化工等产值占比则逐步提升。

  与此相映衬的是,2011年,铜陵有色以679886万元的工业增加值与22.88亿元利润,创下历史最好水平,同比分别增长35.21%和60.23%。

  其中,工业增加值较全国有色行业平均增速水平快21.21个百分点。

  

  主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的战略调整,为铜陵有色的腾飞丰满了羽翼。

  十年里,铜陵有色主产品远销世界多国。

  铜精加工、金泰化工、铜冠机械等项目亦蓬勃发展。

  铜陵有色因历史而产生的冶炼生产能力大,深加工能力小、高附加值加工能力更小,这一“中间大,两头小”的产业链格局正渐渐被突破,公司长期依赖大宗初级产品的产业结构明显改善。

  

  循环经济

  从资源依赖到循环发展

  在大手笔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铜陵有色着力全面施行循环经济,争创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企业。

  2005年,铜陵有色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首批试点企业”。

  高举循环经济大旗,铜陵有色从粗放到集约,走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独特模式。

  十年里,铜陵有色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61.8%,高出全国平均利用率21个百分点。

  

  从构建以循环经济工业园为主要载体的循环经济体系着手,铜陵有色建立了矿山、冶炼、加工、化工“四位一体”的立体循环经济体系,实现了一次资源充分利用,二次资源深度再利用,能源的梯级利用,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吃”干“榨”尽,2011年,公司循环经济产值高达67.8亿元。

  

  十年里,铜陵有色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得到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从利用铜矿生产的废料硫精砂生产硫酸,到用制酸废料生产铁球团,再将制铁球体时产生的二氧化硫直接引入制酸系统。

  铜陵有色通过层层利用上级产品生产中产生的废料生产出新产品,将初始的原料吃干榨尽。

  如今,铜陵有色循环经济已形成年产80万吨硫酸、120万吨铁球团的规模。

  循环经济使铜陵有色实现了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梯级利用、循环利用。

  

  在想方设法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同时,铜陵有色也在千方百计地实现能源消耗最低化。

  在推进生态矿山、绿色冶炼、精深加工进程中,矿山、冶炼又各自形成子循环。

  矿山“废石不出坑,尾矿不入库”。

  冶炼中硫回收率由最初的78%将跃升到99%以上。

  在铜加工循环圈内,围绕铜的精深加工,铜陵有色不仅拉长了铜产业链,还大量回收利用社会上的废杂铜,建设新的“城市矿山”。

  

  如今,铜陵有色已成为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企业,全国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国家首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单位”。

  在十届全国人大第29次会议上,“铜陵有色发展循环经济实践和政策建议”被列为《循环经济法》立法材料的附件。

  

  2011年,铜陵有色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0.8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3.2%。

  循环经济让铜陵有色实现了效能效率效益的明显提高,实现了从资源依赖到循环发展的转型。

  开发资源

  由着眼自身到布局全球

  一直以来,铜陵有色矿产原料自给率低,严重依赖进口。

  面对发展资源瓶颈,铜陵有色将提升资源自给率作为提升盈利和竞争能力的主要手段。

  2003年以来,铜陵有色“立足安徽,扩展国内,开拓海外,内外并举”,深部开拓原有矿山、收购整合省内资源、参股控股省外矿山,控制海外铜资源。

  资源开发战略的大力实施,不仅保障了铜陵有色的铜矿供应,而且为未来发展做足了铺垫。

  

  由省内到省外,铜陵有色与国内50%以上的省级地质勘探部门建立合作关系,以“产业换资源”的合作模式,逐步从本土经营向跨区域经营发展。

  遍布全国的资源开发,让铜陵有色已拥有12座生产矿山。

  

  与此同时,铜陵有色以国际眼光,全球布局,并进入南美、北美以及环太平洋地区,将厄瓜多尔科里安特铜矿,秘鲁白河铜矿,加拿大阿卡依铅锌矿等矿一一收入囊中。

  今年4月21日,铜陵有色与加拿大鹦鹉螺矿业公司签订了海底矿石加工合作协议,就澳大利亚西北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俾斯麦海域海底矿展开合作。

  如今,铜陵有色海外参股企业已达6家,成为安徽省境外投资最大的企业。

  

  迅猛的扩张势头,使铜陵有色保有资源储量和矿山生产能力、矿山生产潜力大幅度提升,增加了铜陵有色的矿产资源供应,为进一步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一页1 2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