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January

2010

全球铝市:当心放大效应

发布时间:2010/1/15 8:48:20866次

据全球金属网报道:

  目前全球的铝市态势可谓冰火两重天,令人纳闷.一方面LME交割仓库的库存仍接近纪录高位,而另一方面注销仓单却正在快速上升.

  遭注销实货交割的铝达到24.5万吨.相当于LME总注册仓单的大约5.3%,这是2007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多头方对此欢呼雀跃,认为这是需求回暖的迹象,某种程度而言,确实如此,但这个迹象的效应却因供给面的发展而遭到放大.

  **美国供应吃紧**

  LME铝库存需求的最大地区性变数来自美国.

  从上图可以看出,美国消费者显然正饱受供应紧俏之苦,美国中西部现货升水的上升更是强化了这一点.

  美国市场的情势一部分是有利多头的.消费者库存已被砍至极低的水平,供应链的库存也很少.

  这意味着,只要订单情况一有改善,哪怕是微小的改善,也将快速转化为额外的需求.

  然而,需求影响LME铝价的速度,基本上是由于供给的反常态势.

  美国生产商还在维持2008年最後几个月开始实施的大幅减产态势.根据国际铝业协会(IAI)的数据,相比于2008年中期的高峰,北美地区铝产量仍要低出20%左右.

  这意味着,对于当前需求回升,美国本土供给面已几乎没有弹性空间.而两项供给面变化使得情况变得更为严重.其中一个属于美洲区层面,另一件则属全球层面.

  为了应对国内的电荒,委内瑞拉将其每月铝产量削减了大约1.56万吨.这使得铝的当地供给降低了不少.目前该国的这场电荒还没有很快结束的迹象.

  **中国庞大产量**

  同时,全球最大的铝供应商--俄罗斯联合铝业(RUSAL)正将更多的销售导向东方,该公司去年底与中国北方工业公司(NORINCO)签署长期协议,将于2010-2016年每月将向後者供应2万吨铝.[ID:nCN0976564]该协议实际上等于每年再从西方市场移走约25万吨铝.

  中国北方工业为一家业务广泛、但以武器出口闻名的企业,北方工业为何签订铝进口协议,颇耐人寻味.

  目前,中国的需求增速无疑比任何其他地区都快,美国铝业(AA.N: 行情)此前预测,中国今年的需求将增长18%,远远高于任何其他主要国家或地区.

  不过,中国的铝生产也超高速度增加.11月1,615万吨已创历史高点.

  即便是中国,能否消化这麽多铝,也是一大问号,而本周稍早出炉的12月初步贸易数据显示净进口持续下滑,各方对此争论不休.仅凭初步数据难以判断,但中国 12月未锻轧铝的贸易似乎大体平衡,其中出口增幅相当巨大.

  本月稍晚公布的详细贸易数据,也将有助判断中国铝制半成品出口升势是否持续.这是中国贸易动能的关键部分,因为出口这类产品的惩罚税要低于初级提炼的金属.

  **新加入的消费大户**

  俄罗斯铝业(俄铝,RUSAL)也提醒我们注意,铝市场上的消费者正在和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消费群抢货,那就是投资客.

  对LME库存的融资导致大量金属被"锁住",这个铝市场的一大特色已有一段时间,也广受探讨.

  但我们有必要明白,同样的融资策略也可能被用于市场外的库存.去年便是如此,瑞士贸易商嘉能可从俄铝手中收购了远超过100万吨的铝,作为市场外的库存囤积.

  不可避免的,这进一步导致全球实货市场的紧俏.日本的定期合约买家在2009年第三季供货谈判中,就尝到苦果.由于完全没有俄铝的供货,导致价格较LME 现货的升水跳增30%,达到每吨74-75美元.

  只要LME期铝的升水曲线能让融资交易有利可图,则该种操作就会继续.信贷情况改善,意味着银行不再坚持铝的购买必须有LME仓单作为抵押担保,在 2008年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曾出现过这样的要求,导致那个时期的LME库存大增.

  **放大效应**

  鉴于此,有必要认真看待针对LME铝的实际需求力量,以及其对复苏热门议题所产生的影响.

  产能的持续削减、全球金属的分流、及市场外库存的重建,也都帮助放大了需求讯号.

  需求正在恢复,但幅度并不像LME库存变化所反映的那样.这也就是为什麽美铝等生产商仍然在限制产能的原因.

  这亦可以解释为什麽向来不怎麽看空铝市的美铝,此番在第四季获利发布时,对市场的评估仍然明显悲观.

  三个关键行业(航空、工业燃气涡轮机、建筑)的需求预计将进一步恶化.饮料罐头行业的需求料持平.只有两个领域(汽车和卡车/拖车)的需求料改善.

  北美需求预计在今年仅增长5%,去年萎缩了15%.欧洲需求的恢复速度料更加缓慢.

  美铝的结论是什麽呢?预计今年全球铝市场将出现120万吨的过剩供给.

  不过,消费者到底是否能见到那麽多的供应过剩,又是另一回事了,就像美国现在的情况一样.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