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December

2012

减排约束倒逼铅蓄电池行业升级

发布时间:2012/12/28 9:01:13533次

据中国能源报报道:

  SMM网讯:日前,工信部正式公布了工信部和环保部联合印发的《铅蓄电池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对《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进行了解读。

  业内普遍认为,受节能减排约束,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必将加速铅蓄电池行业的优化重组,行业洗牌加剧,现有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将有七成以上被淘汰。

  行业尚存四大问题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铅蓄电池行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小、微企业数量众多,环保设施落后;二是单纯商品极板生产企业造成很大污染;三是行业多数企业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较低;四是企业管理不善造成环境污染。

  据记者了解,铅蓄电池行业小、微企业多为组装企业,技术难度和资金门槛低,生产设备、环保设施投入不足,职业卫生防护制度不健全。一些家庭作坊式的小组装企业甚至证照不齐,产品质量没有保证,造成污染事故时有发生。

  业内人士特别向记者强调,单纯商品极板生产过程必须采用外化成工艺,含铅废水的产生量是内化成的十倍以上。商品极板在包装和流通过程中,产生大量包装盒、塑料袋等含铅废弃物,不能通过传统回收渠道回收,大部分企业只能焚烧处理,造成铅污染的扩散。

  工信部相关人士表示,就整个行业而言,大部分小企业电池生产工艺和装备基础相对薄弱,仍然采用开放式熔铅锅、开口式铅粉机、开口式和膏机以及手工铸板、人工输粉和外化成等落后的设备和工艺,容易造成污染环境。与此同时,多数企业不按规范管理,为降低生产成本,故意闲置企业内部环保和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也造成环境污染、员工血铅超标等。

  行业重组不可避免

  来自环保部的公开数据显示,针对环保问题,2010年至今查处了1962家涉铅生产企业,取缔关闭的736家,自然停产和环保部门要求停产整治的企业有800多家。

  环保部应急办副主任闫景军表示,目前中国有412家涉铅企业还在生产,扣除单纯做再生铅回收的企业以外,有319家在生产蓄电池相关产品。除了取缔和整治外,目前在建的还有70家企业。

  闫景军认为,铅蓄电池总体产能仍远远超过实际需求。通过整治,企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加速了铅蓄电池行业实现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可有效杜绝大规模的污染事件发生。

  一家铅蓄电池领军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铅蓄电池在生产及处理过程中易造成严重的污染。只有配备高端的设备、严密的环保措施才能安全绿色生产。环保设施引进成本高,中小企业很难承受。一方面有节能减排目标约束,另一方面,国家出台政策提高铅蓄电池行业准入门槛,必然促使铅蓄电池行业提高集中度。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曹国庆认为,国家现行政策出台的目的就是为了扭转当前铅蓄电池产能过剩、低水平竞争的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激烈竞争和行业重组不可避免。

  实现绿色转型是必然趋势

  长久以来,铅蓄电池给人以污染严重的印象,然而,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这种认识并不全面。

  “污染并不是铅蓄电池的代名词,铅蓄电池行业同样可以很绿色,很环保,关键是怎么样发展和管理这个行业”,一位铅蓄电池龙头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浙江省环保厅厅长徐震日前透露,浙江省对蓄电池、电镀、印染、化工、制革、造纸等6大重污染高耗能行业进行了整治提升。其中铅蓄电池行业经过整治提升,企业由273家减少到61家。浙江省长兴县作为蓄电池生产大县,当地铅酸电池企业数从整治前61家减少到30家,铅排放总量削减24.1%,生产规模却增长25.2%。已经从传统块状经济污染的重灾区一举成为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表示,铅蓄电池是一种资源再生率高达95%以上的能源产品,很多大企业都建立了回收处理系统。现在的问题是缺乏回收渠道。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看来,当前在铅冶炼、电池生产和再生铅加工过程的管理还不够完善,对环境造成危害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以回收环节为例,每年从废电池回收200多万吨铅,如果回收率是85%,就至少有30万吨铅以各种废物的形式进入环境。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理事长韩作樑也表示,无序的回收过程造成的污染占了整个铅蓄电池行业的大部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实行生产责任制延伸,谁生产谁回收,生产企业应当承担责任。

  韩作樑认为,铅蓄电池将重点发展阀控密封、胶体、卷绕式、双极性、超级电池、铅碳电池等新型蓄电池,推进铅蓄电池减铅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研究提高铅蓄电池的功率特性,降低铅的耗用量,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对降低铅蓄电池成本、节能减排、节约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杨裕生表示,发展铅蓄电池的新技术,无疑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关健。由于偏见等因素,铅蓄电池行业在技术研究上多年来未得到有力支持,致使与发达国家差距逐年拉大。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