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March

2010

60 年我国镁工业发展的华丽乐章

发布时间:2010/3/26 11:14:131433次

据有色人才网报道:

  

  我国镁工业60年来,尤其在快速发展的30年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概括为以下几点:

  坚持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是镁行业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6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镁冶炼企业始终坚持提升镁冶炼产业水平,坚持科技进步,引进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不断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及装备,使产业得到全面升级改造。

  抚铝电解镁厂引进105KA无隔板槽等先进装备及技术,优化了技术指标,实现了节能降耗,改善了环保状况;民和镁厂借鉴乌克兰炼镁的实践经验,建设了与年产3000吨镁配套的光卤石脱水工艺生产线,其电解副产物氯气代替部分液氯,用于菱镁矿颗粒氯化,形成氯气循环的联合生产工艺,改进了电解技术,改善了消耗指标。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引进了日本古河皮江法生产技术装备,为1992年7月投产的核工业部所属的湖南镁厂(3400吨/年)所采用。

  硅热法炼镁依靠科技进步,工艺装备水平逐渐得到提升,如使用回转窑烧煅白、微机配料、大能力压球机 (3-5吨/小时),双排罐还原炉、连续铸造机;改变了燃料结构,使用清洁能源(高热值放空的焦炉煤气、半焦煤气与发生炉煤气、天然气代替直接燃煤);一些企业开始使用机械化出渣;改进装备的同时,又改进了生产工艺,对原料质量、配料细度、球团强度及还原炉升温、真空度及出渣、加料等工艺过程和参数进行了系统、严格的技术条件控制,实现了8-9小时的还原炉周期;1996年开始,许多镁厂用还原炉热烟气带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用于射流真空代替机械真空,利于节电。

  特别是2004年以来,引进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用于传统还原炉的改造,提高了还原炉热效率,实现节能40%以上;余热发电也有了突破性进展。回转窑窑尾加装了竖式预热器,用窑尾的烟气余热预热白云石,有效地回收了尾气排放的热量。窑头出料冷却采用竖式冷却器避免了煅白的显热散失。从窑头落下的炽热煅白,通过与鼓入的二次风换热,煅白得以冷却,空气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后进入回转窑助燃。整个煅烧系统设备生产操作的调节、控制和报警采用PLC在主控室集中控制,并设有各控制点的画面显示及必要的连锁监控。

  总之,我国镁冶炼通过技术改造和不断创新,在增加产量的同时,也优化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实现了节能降耗,镁冶炼行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了、产业升级了、竞争力增强了,推动了我国镁工业的发展。

  国家政府部门及知名专家的大力支持、积极引导与推动是我国镁行业健康发展的保证“十五”期间,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把镁冶炼项目列入限制项目;2005年1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版)中,又进一步明确了把镁冶炼(综合利用除外)项目列入限制类,同时,把高品质镁合金铸造及板、管、棒、型材加工技术开发项目列入鼓励类发展项目,对镁产业结构调整、从原镁生产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深加工产品转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0年7月6日,由师昌绪、李恒德、王淀佐、李依依、左铁镛5位院士联名写给原国家科委的《关于加速发展我国金属镁工业的战略意义和建议》的报告,对我国镁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家科技部于 2001年下达了国家“十五”的《镁合金开发与应用及产业化》重大攻关项目,国家拨款6430万元引导资金,吸引地方、企业资金112070万元。全国有 21个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的4个研究院所、7所高校、20多家企业直接参与“十五”科技攻关的跨地区、跨行业的10多项子课题联合攻关。2006年下达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镁及镁合金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又拨款4625万元,组织研究院所、大学与企业对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10年来,在国家科技部的引导与支持下,培养了一批从事镁冶炼、加工与应用以及开发新合金新工艺新装备的专业人才队伍,初见成效;建立了国家级、省级的镁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不少企业也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为推动我国镁工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保证,为我国的镁合金开发应用与产业化取得可喜成果奠定了基础。

  坚持科学发展观,用循环经济理念推动企业发展镁行业企业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做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生产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生产过程中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坚持减量、再利用、再循环发展模式。把镁冶炼厂、硅铁厂、焦炭(兰炭)厂、或建煤气发生炉、还原罐厂一同设计在一个企业集团公司之内。炼镁厂与其相关的硅冶炼、焦炉或半焦煤气或发生炉煤气有机结合在一起,其产品相互关联、穿插渗透、内部形成自循环。如惠冶镁业建立了“烟煤———半焦煤气———镁”、“烟煤———兰炭———硅铁———镁”、“镁渣———水泥”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的目标,使吨镁综合能耗下降18.81%,是当前镁冶炼综合利用当地资源优势、能源优势的一种节能环保增效型的发展循环经济之路的典型企业。

  镁企业呈多元化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企业法人主体地位逐步确立,有些镁企业逐步从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中解放出来。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和运作模式,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得到改善,管理得到加强,融资和用工实现了多元化,不同经济成分参与发展实现了多元化。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大量的民营企业进入镁行业参与发展,加速了资本流动、项目建设和产能产量的扩张。现有镁冶炼企业中,有99%的企业是民营、股份制等企业,约有从业人员47000多人。民营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积极性,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与动力的增强是行业发展能力与动力的源泉。可以说,我国镁工业发展到今天,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民企的力量。改革开放给地方小镁厂、民营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特别是闻喜银光、宁夏惠冶等为代表的一批民营企业为镁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镁行业的杰出代表。如山西闻喜银光镁业(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 1988年,是一家国企改制后的民企,现有13家子公司、总资产8亿元,具有原镁8万吨、镁合金5万吨、深加工镁合金1万吨的能力,具备了从原镁冶炼直到镁深加工完整产业链;与国内多家大学研究院所合作,承担国家“863”项目和“十五”、“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级镁及镁合金产业基地”、被国家发改委等8家单位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先后通过了ISO9001、ISO/TS16949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因此,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关心和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对镁工业发展至关重要。

  还有一些外资和合资的企业在我国投资建厂,如海镁特(原西安海德鲁)、山西日选易威、日绵易威、宁夏隆达镁业、南京启镁、上海镁镁、苏州乔治费歇尔、苏州太仓敬得科技、昆山可成、东莞宝元科技、富士康(深圳、昆山、太原)科技集团。这些企业在冶炼与加工方面的成就,影响和推动了我国镁产业的发展。

  新中国60年镁工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依靠科技进步,产学研结合,企业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成功研究开发了一大批镁合金及其加工技术、装备;突破了一些关键技术,显著提高了镁冶炼、加工生产技术装备水平,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成绩卓著。

  60年的成就是靠镁业界人士的创造、积淀、升华得来的,为我国镁工业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60年创造的业绩谱写了新中国镁工业风华正茂的发展时期。镁行业未来,任重道远,凝心聚力,科学发展,前景光明。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