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June

2010

新时期催生地质找矿新机制——中国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全方位透视

发布时间:2010/6/10 16:51:328次

据中国矿产资源网报道: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历时一年有余,在大开言路、集思广益、认真吸收各方意见建议和总结各地成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有关成果正以国土资源部文件的形式陆续出台。

  在地质找矿保障工程即将启动之时,我们穿越时空,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地质工作,从中可以感悟到地质找矿新机制在我国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和整个中国矿业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局性作用,更能够领略到新机制在推动我国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中的重要性。

  从本期起,本报以《中国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全方位透视》为题,陆续推出地质找矿新机制系列述评,回顾新中国地质工作改革发展的历程,剖析新时期地质工作面临的难题和困境,汇集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凝聚的共识,总结“大讨论”中各地探索构建地质找矿机制的经验。今天刊出第一篇。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不断推动着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国有地勘单位以市场主体身份跨入矿业市场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进程中,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和基础支撑,地质工作多年来一直在不停地探索着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回望计划经济时代,那时候的地质工作由国家大包大揽,找矿计划由国家统一部署,找矿成果上交国家,国家再无偿提供给矿山企业。在这种体制下,国家是地质找矿工作的唯一投资者,地勘单位是国家地质找矿的唯一实施者。毋庸置疑,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地勘队伍,为新中国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资源、矿产资源保障,卓著功勋,永载史册。

  然而,当中国跨入改革开放年代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地质找矿囿于原有体制,难以与市场需求接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工作效率低下、找矿成果不明显等诸多弊端显露无遗。

  地质勘查体制必须改革,地质找矿机制需要新的探索。

  改革,首先端掉了国有矿山企业无偿取得矿产资源和接续资源基地的“免费午餐”——各类矿业企业新建矿山或者采区,必须以市场主体的身份,依法有偿取得矿产资源或通过市场方式获得采矿权,同时享有作为市场投资主体获取收益的权利。作为矿业产业链条中改革的先行者——采矿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一方面为矿业权市场奠定了“需求方”,另一方面也倒逼着探矿权管理制度加快改革步伐,促使上游的矿产勘查单位必须以市场主体身份参与竞争。

  始于上世纪末的国有地勘单位属地化改革,在这样的大背景拉开帷幕并不断推进。这次改革,确立了地质勘查队伍属地化管理和企业化经营的体制,也是中国地质勘查业市场化道路的滥觞,意味着国有地勘单位作为地质找矿的主力军,以市场主体的身份走进中国矿业市场。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需求迅猛增加,资源瓶颈显现

  改革开放的中国,在新世纪初的时候,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提速,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矿产品供应相对宽松的局面,仿佛一夜之间被打破,不但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矿产品供给吃紧,就连许多普通或者大宗矿产,也开始供不应求。资源约束正在替代资本约束,逐步上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瓶颈之一。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45种主要矿产的现有储量,可以保证或基本保证2020年需求的只有26种,不能保证的有19种。特别是石油、铁、锰、铜、钾等大宗矿产,探明储量严重不足,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其中,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今年第一季度创下 54.5%的新高,预计2020年将上升到60%;煤炭资源量巨大,但可供建井的精查储量不足;铁矿可供储量和可持续能力缓慢增长,难以满足需求;铜矿可供储量和矿产铜可供能力有增加潜力,但由于需求旺盛,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铝土矿可供储量不足,但巨大的资源量有具备升级为可供储量的潜力;铅锌资源虽然禀赋条件较好,但前提是必须加大找矿力度;钨、锡、钼、锑等传统优势金属矿产,其优势正逐步丧失;金矿资源虽相对丰富,但可供储量不足,难以满足需求;钾盐可供储量难以大幅增长,供需形势严峻。

  经济社会对于矿产资源巨大的需求,矿产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保障能力的下降,呼唤着地质找矿必须取得重大突破。

  正在市场化道路上摸索的国有地勘单位,再一次被推到了地质找矿的风口浪尖,站在了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最前沿。

  国际市场寡头垄断,海外资源成本飙升,“中国需求”代价沉重

  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趋势,助推着矿业全球化。也就是说,矿产品贸易、矿业投资和矿产资源配置,三者的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

  近年来,全球矿产品贸易增幅明显。矿产资源需求大国的进口与矿产品生产国的出口,双双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国际矿产品贸易的活跃,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新兴国家的需求,尤其是中国强劲需求的拉动。数据显示,2002年以来,世界铁矿石需求增长的80%左右来自中国,世界铁矿石海运量约四成运往中国。

  “十二五”科技工作规划思路,就是以“科技兴地”战略为指导,强化科技监督管理职能,初步构建科技创新引领地质找矿和保障土地资源、高端科技人才支撑事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新机制,统筹部署国土资源科技工作。

  二是健全完善科技领导决策体系,为加快科技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工作管理体系,建立贯穿省、市、县的科技工作管理网络,做到省级有处室,市县有岗位,科技工作有人思考、有人规划、有人组织实施。

  三是构建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新机制。要出台和落实几个文件,包括《关于创新科技工作新机制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关于地质找矿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等。

  四是全面推进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

  五是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前沿性研究,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要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地质找矿突破;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监管的能力和水平;依靠科技创新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延长地质工作链。

  六是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建设;加强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以国土资源野外科研观测研究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基地这两个“基地”建设为手段,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升我国在国际地学领域的话语权,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立足国际前沿、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外语水平较高的国际型领军人才;探索建立国土资源境外科技与国际合作网络,更好地服务于国际地学合作研究。

  七是加强科普与科技成果宣传推广。加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建设,组织编写《国土资源科学技术普及行动纲要(2011-2020年)》,召开国土资源科技成果汇报会。

  姜建军表示,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将通过各种形式,积极组织国土资源系统广大科技工作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到国土资源科技工作中,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