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March

2013

走入非洲,中国企业应备“五星”策略

发布时间:2013/3/29 14:53:33405次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

  年轻人的市场就有希望。这也是非洲吸引全球企业的地方。在高出生率的影响下,非洲的市场越来越年轻,对移动电话、娱乐、汽车和个人护理产品方面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大。

  故事起源于1913年的丹麦,凯伦·布里森(Karen Blixen)笔下的非洲大陆充满了对立统一和爱恨情仇。通过改编的电影《走出非洲》,我们看到欧洲殖民期间立体生动的两面性:乡村与城镇、干旱与雨季、穆斯林和基督徒、殖民统治与文化融合。一百年后,布里森离别非洲的蒙巴萨(Mombasa)火车站又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来自中国的开拓者。今非昔比的是,在非洲工作的100万中国人中,许多人已经在当地娶妻生子,以非洲为家了。

  从“金砖五国”到“非常四国”

  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十个国家中,6个在非洲。其中,南非、尼日利亚、加纳和纳米比亚被当作下一轮非洲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亮点。因为政治相对稳定和经济基础强盛,它们也被一些非洲当地人称为“非常四国”(Extraordinary Four)。

  商业策略中的“国家优势”讲究四维分析:生产要素、当地需求、产业生态、竞争态势。54个非洲国家并非都是理想的市场。但是,这“非常四国”和周边国家却蕴含巨大的商机。

  首先,它们都是资源丰富并独特的国家。南非富有铂金矿和铀矿,尼日利亚高产石油,加纳出品高质高价的可可豆,刚刚独立20年的纳米比亚以石油和黄金储量吸引重量级国际投资者。虽然整个非洲大陆的通讯和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南非、尼日利亚和加纳拥有进入非洲大陆的海底电缆,并已经建成能够支持股票交易中心正常运转的国际互联网。

  说到竞争态势,中国企业必须应对两种不同路线的竞争。来自欧洲和美国的老牌企业,从可口可乐、宝洁等消费品到埃克森石油公司和巴克莱银行(Barclay),已经在非洲经营几十年。它们深耕当地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土壤,往往把商业策略与社会公益活动营销结合在一起。中国企业可以模仿他们的成功经验。例如,诺华制药以成本价批发抗疟疾药给当地政府。在防御艾滋病的运动中,可口可乐利用送货司机网络发放避孕套直至边远的乡村,以细腻和微小的公益行动获得持久的品牌效应。同时,来自印度的竞争更是针尖对麦芒。自2000年始,10年中,中非之间的贸易额从100亿美元增长到1600亿美元。未来五年,占第二位的印度也将从2011年的450亿美元向750亿美元迈进。在与中国企业竞争中,来自印度的竞争有同质、同类、同策略的特征。

  旧大陆的新诱惑

  几十年的战乱和饥荒给非洲“旧”大陆画上一副破落的面相。可是,如果看过马哈詹(Vijay Mahajan)教授《非洲兴起》和最近的世行报告,你就会获得一个不同的视角。

  按消费习惯和能力,54个非洲国家、10亿人口其实可以划分为三个世界:大约有5000万消费者的非洲第一世界,他们的喜爱从法国香水到德国跑车;大约有4亿消费者的非洲第二世界,像20年前的中国消费者一样,他们对能够显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产品,对让他们感受生活质量的消费品充满了渴望;超过5亿消费者的非洲第三世界,他们每天生活费用不足2美元。但是,懂得把一包香烟拆成20根、把一盒口香糖分开单卖的中国商人仍然可以获得不菲的利润。

  怎样测量影响到如何思想。用GDP和官方的经济指标去量,非洲国家一般不具有市场吸引力。事实上,非洲的灰色经济大约占40%~60%。一个住在内罗毕的老妈妈可能用她在纽约的儿子的银行卡消费。现金交易、物物交易、海外汇款等非正式的经济形式给市场带来巨大的隐形消费能力。如果用平均居民净收入(GNI)来衡量,非洲有20个国家超过印度,有12个国家超过中国。以高收入人群年增长百分比计算,非洲为14%以上,超过亚太、拉美、中东,位居第一。

  以营销的观点,年轻人的市场就有希望。这也是非洲吸引全球企业的地方。超过40%的非洲人口年龄低于15岁。相比而言,巴西和印度在30%上下,中国和美国只有20%,日本不到15%。在高出生率的影响下,非洲的市场越来越年轻,对移动电话、娱乐、汽车和个人护理产品方面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大。

  中国企业的“五星”策略

  从坦赞铁路,到中非合作论坛,中国政府长期致力于对非洲的亲善政策。但是,政治亲善政策必须和商业文化的亲善策略相一致。令人遗憾的是,少数中国企业带有偏见,只求方便的短期行为制造了许多后续发展的障碍,甚至被他人利用,被贴上“新殖民主义”的标签。无论从资源还是市场角度看,中国企业的转型发展离不开非洲大陆。从产业选择、差异经营、经济逻辑、竞争手段和节奏场合这五个方面,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商业模式可以有如下的设计。

  1.产业选择应从“矿业、基建、轻工”的老三样向“金融银行、移动通讯、农业加工”新三样转型。这新三样都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整体竞争力的优势。当地商业制度和基础设施残缺不全反而促使龙头企业向上下游延伸,掌握产业链的控制能力。

  2.差异经营上要与印度产品竞争品牌影响力,与欧美产品竞争性价比。中国企业要走出单一的价格竞争模式,谋划长期,把非洲市场当作国际化品牌建设最适合的起跳场所。

  3.经济逻辑要发展高附加值的当地加工。非洲是矿产和农产的巨大原料来源。但是,非洲与中国大陆相距甚远。中国企业可以对原料进行深加工,然后运输到终端消费市场。

  4.在竞争手段上,向欧美企业学习,把商业和公益结合在一起,积累善意和愿望的社会资本。例如,联合中国的大学,向非洲新一代管理者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建立文化亲善关系。

  5.非洲有54个国家,讲1000种语言,受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双重影响。因此,掌握进入非洲市场的节奏和场合很重要。包括南非在内的西非国家政治与社会环境较稳定,可以当做桥头堡。包括苏丹、索马里和乌干达在内的东非之角仍然动荡,需耐心等待机会。总体上,走与当地企业合作并融合的道路是必要的选择。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