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May

2010

科技,点燃锂能产业发展引擎

发布时间:2010/5/19 10:21:50958次

据江西有色金属信息网报道:

  

  江特锂电池材料公司从投资到生产出第一个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只用了短短4个月的时间;

  福斯特新能源公司从进驻宜春到生产出第一个高温锰酸锂锂离子电池,只用了短短6个月的时间; ……

  科技,点燃了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引擎,创造出了让业界人士交口称赞的“宜春锂电新能源速度”。

科学制定政策,搭建了科技研发与人才培育的良好平台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更何况新兴的锂电新能源产业!

  除具有丰富的锂资源外,我市在技术、设备、人才、管理方面都还十分欠缺。“上海、常州、深圳等地在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上,早已先走一步,且生产的锂电池产品已进入市场。这些地方的企业拥有各自的生产技术,但在整个锂电新能源产业上还没有形成综合技术优势。”市科技局局长甘本新告诉记者。

  如何在新一轮新能源革命大潮中积极抢占市场的制高点,成为摆在宜春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培育锂电新能源产业,关键在技术。宜春必须把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科技平台的搭建放在首要地位。”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办主任罗智勇说,“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后发竞争优势。”

  去年7月份,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方面,企业进行锂电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被列入国家级新产品和被评为省优秀新产品的,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给予支持和奖励。对被批准为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20万元;

  在引进和培养人才方面,对市政府聘请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顾问和科技顾问,提供特殊津贴。对企业引进的锂电新能源相关专业的博士、博士后、省级以上学术学科带头人和带项目来我市创业的高科技领军人才,视项目规模和科技含量给予专项补贴; ……

  在系列优惠政策的激励下,深圳福斯特新能源、深圳米朗电子等一个个拥有技术专利的国内知名锂电新能源企业纷至沓来;

  杜炬等一批国内有影响的锂电新能源专家,被聘任为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顾问;

  面向全国公开引进的3位锂电新能源相关专业的硕士生,已投身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全国第一所锂电新能源实验本科班在宜春学院成功开班,宜春学院还设有省、市锂电新能源研究所;全国第一个锂电新能源学院在宜春职业技术学院顺利挂牌,宜春职业技术学院还于去年9月开设了全国第一个锂电新能源专业,招收学生110名。

  将视野扩展到全国,技术与人才欠缺的宜春,天地顿时广阔。

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夺取锂电新能源产业未来竞争话语权

  科技平台的搭建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加上宜春全力推进产业招商,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投资的锂电新能源项目纷纷落户宜春,投资 10亿元以上的项目多达11个。江特锂电池材料公司、福斯特新能源公司已正式投产;联威新能源、傅氏新能源、赣锋锂业等重大项目已于去年破土动工,一栋栋现代化的厂房正拔地而起。

  在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形势良好的基础上,敢闯敢拼、善谋大事的宜春人将目光投向全球:引进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锂电池材料项目和大型动力锂电池项目,在产业链的各主要环节,建立国内或国际一流的产品与技术研发、测试中心。

  “在风起云涌的世界新能源产业革命中,既然决定做锂电新能源产业,就要积极抢占技术制高点,夺取锂电新能源产业未来竞争话语权。”罗智勇说,“锂电新能源产品与技术研发、测试中心,就是一个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所必备的、为企业服务的、将在整个行业内拥有话语权的机构,将对宜春参与行业标准制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专家分析,目前,我国锂离子电池产能处于全球前三强,但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锂电池的生产,还未形成具有规模竞争优势的生产基地。这对于拥有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宜春而言,机遇之重大显而易见。

  为了抢占科技制高点,我市正积极与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在人才、技术和项目等方面进行合作交流,目前已经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等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与此同时,我市还将启动锂电新能源产业科技专项经费,并争取上级科技部门的支持;将依托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已落户的锂电新能源企业,挂靠外地高校或科研院所,共同组建锂电新能源工程技术中心;将在摸清全市锂电新能源产业技术需求的基础上,积极跟踪国内外锂电新能源前沿技术,有针对性地对外开展锂电新能源关键技术招投标,尽快突破技术瓶颈,为产业化奠定基础。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