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July

2013

探秘海底金:海底资源人类的巨款

发布时间:2013/7/2 16:25:11786次

据中国网报道: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始终与自然资源密切相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程度不断加深。特别是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口、资源和环境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因素。陆地矿产资源日渐枯竭,而在海下两倍于陆地的矿产资源如同为人类存了一笔“巨款”。全世界的目光开始渐渐在大洋深处聚焦,海洋资源已经越来越成为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重点。

  那么,国际海底区域的主要固体矿产资源到底有哪些?资源储量又有多大?其商业开发前景如何?中国大洋第29航次海上科考期间,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海洋六号”首席科学家助理、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邓希光博士。

  多金属结核:自动生长的“海底金”

  邓希光博士介绍说,大洋资源是指国际海底区域和公海底部蕴藏的丰富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深海生物及其基因资源、空间资源、环境数据与信息等等。 就海底固体矿产资源来说,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硫化物是目前已知的最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种类。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西方发达国家就对一种“特殊黑色卵形体”物质进行世界海域范围内的摸查。这种物质就是我们今天称为“多金属结核”的深海矿物。邓希光说,据推算,世界大洋底多金属结核资源有3万亿吨,其中仅太平洋就有1.7万亿吨。其宝贵之处在于,这种结核矿含有60多种金属元素,其中最具有工业价值的铜、钴、镍、锰等,是陆地同类矿产资源根本无法比拟的,相当于陆地储量的十倍、百倍甚至千倍。更令人惊奇的是,大洋底的多金属结核至今仍在以每年1000多万吨速度增量生长。

  正是因为如此,世界各发达国家曾掀起调查海底多金属结核的海洋科学考察高潮,并纷纷申请划定各自的合同区。而在东太平洋,我国也申请到一块7.5万平方公里的专属勘探区合同区。

  富钴结壳:长在海山上的“宝贝”

  邓希光介绍,“富钴结壳”是指从海水直接析出的矿物沉降到硬基岩而形成的富钴铁锰结壳氢氧化/氧化矿床,主要存在于深海海山。

  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夏威夷群岛的富钴结壳进行调查,但当时并未把它作为矿产资源来研究。1981年,美国与德国合作,于约翰斯顿岛美国专属经济区,通过地质采样和地球物理调查,发现富钴结壳是一种潜在的、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矿产。从此,美国对富钴结壳非常重视,将其作为战略物资看待。从1983年以来,共进行了十余个航次的调查。

  邓希光说,富钴结壳的价值高低,主要取决于其钴金属元素含量。钴金属具有多种特殊用途,可用于制造耐热钢、耐腐蚀钢、工具钢等,用作钻探设备上用的表面硬化材料,用于永磁的制造和化学工业等,在国防上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战略物资。中国在大洋科考活动中,对西太平洋海山区进行过多个航次的富钴结壳调查。

  2012年7月,国家海底管理局举行第18届会议,审议通过了《“区域”内富钴铁锰结壳探矿与勘探规章》,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和中国常驻该管理局代表处,随即提交了中国大洋协会有关富钴结壳矿区勘探申请。2013年2月,国际海底管理局法律技术委员会作出结论,建议该管理局理事会核准中国大洋协会递交的勘探申请。这意味着中国西太平洋富钴结壳矿区勘探申请获得初步通过,中国在获取国际海底富钴结壳这一潜在战略资源勘探权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热液硫化物:大洋底的“黑烟囱”

  “热液属硫化物”主要出现在大洋中脊和断裂活动带上,是一种富含铜、铅、锌、金、银等多种元素的重要矿产资源。

  邓希光介绍说:热液硫化物是海水渗透海底裂缝,受地壳深处热源加热,溶解地壳内的多种金属化合物,再从洋底喷出的烟雾状的喷发物冷凝而成的,因此被形象地成为黑烟囱。这些亿万年前生长在海底的“黑烟囱”不仅能喷“金”吐“银”形成海底矿藏,而且还具有巨大的生物医药价值。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德国等国已经持续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洋中脊开展了近30年的热液硫化物调查研究,在海底热液硫化物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技术、极端环境微生物基因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和知识产权。

  邓希光介绍,2007年中国大洋第19航次科学考察,在西南印度洋脊发现了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确定了热液喷口位置,并在东南印度洋中脊发现新的海底热液异常区。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在大洋中脊发现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也是世界上首次在西南印度洋中脊和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发现正在活动的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在接下来的大洋科考中,我国又相继在大西洋、太平洋发现了热液喷口,实现了三大洋均有热液喷口的发现。

  目前,我国在西南印度洋国际海底区域获得了1万平方公里的热液硫化物勘探合同区。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