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首届世界月球大会上,来自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德国和中国的航天专家、月球科学家汇集一堂,就生命科学、载人登月、月球基地等议题进行广泛探讨,所有的话题围绕同一个中心——探月,新一轮月球探测热潮已经扑面而来。
首个月球基地可能选址地下
月球基地计划将有美、加等国参与,首个月球基地将是什么样?据国际月球探测工作组执行主任、国际月球会议国际程序委员会主席伯纳德·福音透露,未来的月球基地可能选址地下,地下将设有紧急避难所,基地的实验室可以分为三个舱,分别是生物培养舱、科研工作舱和人员训练舱。
基地培养舱可种植蔬菜
伯纳德说,月球基地外部采用近似月球表面起伏线条的设计,基地内部将会再设置一层圆形穹顶,透过穹顶可以看到水蓝色的地球在天宇运行。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将会尽收眼底。
在月球基地生活、工作的人员将拥有独自的工作间和休息场所。随着技术的完善,生物培养舱将设置温室大棚,主要培植蔬菜、水果、农作物等植物。该舱中还可以尝试饲养类似小白鼠之类的动物。科研工作舱将进行月球矿石取样研究,月球水提取等实验。
基地内部的温控效果可以通过墙壁夹层材料的选择来实现,同时防止氧气外漏。还要依据人体的舒适程度进行设置。每位人员都配有隔离面罩和太空服,以防止宇宙射线对人体的危害。
能源供应从月球矿石中提取
伯纳德介绍说,由于月球上的时间与地球不同,所以月球基地人员需要提前调整生物钟,初始阶段,会从地球将飞船燃料运送到月球基地,之后可能从月球矿石中提取锌,作为飞船燃料补给所用的原料,并逐渐实现人类在月球自给自足,而月球基地和空间站之间将会通过宇宙飞船联系。
中国月球基地可建成“窑洞”
谈到未来中国的月球基地时,中国科学院院士、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月球基地一般应在载人登月之后才能实施,因为月球探测分为探、登、驻三大阶段,探就是无人探测,登就是载人登月,驻就是短期驻扎,目前“月球基地”计划处于概念性论证阶段。
中国未来的月球基地可能会是什么样的呢?欧阳自远表示,可以借鉴延安窑洞的建设经验,因为月球上昼夜温度变化很大,白天很热,温度高达100多摄氏度,夜里很冷,温度又低至零下100多摄氏度,而且月球上没有空气,太空辐射很强,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未来在月球上的山体中建设一个很大的窑洞,一方面可以屏蔽太空辐射,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更大的空间,在窑洞里创造出类似地球的大气环境,实现宇航员的生命保障系统。
首个月球基地将于2050年建成
建设月球基地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伯纳德介绍,虽然现在人类已经实现了太空飞行、登陆月球,掌握了在星球与星球之间短暂飞行的基本技术,但更多的挑战还在后面,预计在2020年之前所做的还仅仅是技术方面的准备,人类第一个月球基地的诞生也许会到20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