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钢铁3月13日公布2009年年报显示,200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4.07亿元,同比下降41.16%;利润总额1.47亿元,同比下降86.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99.42万元,同比下降91.42%;基本每股收益0.0215元。
2009年是公司经营发展遇到困难和挑战最大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冲击,国内钢铁产能过剩,钢材价格长时间低位运行,市场竞争激烈;年初集中消化高价长协矿,下半年以来现货矿价格高企,经济矿采购难度加大,给生产组织和降成本带来极大困难。面对复杂局势,公司审时度势,坚定信心,共克时艰,有效抵御了危机冲击,保持了生产经营的平稳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工作措施实施情况为,董事会紧紧抓住“管理提升”为工作活动主线,强化“结构调整”的力度和深度,以促进“降本增效”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提升管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管理提升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围绕降本增效解决管理薄弱环节;围绕适应市场,完善产销研一体化推进体制。坚持管理提升与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深入推行精益生产。坚持管理提升与深化改革相结合,推行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改革,对“十一五”新建项目实施 “以老托新”。注重融合渗透,把“讲责任、作主人”主题活动与降本增效、管理提升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精心培育“做主人首先要尽责任”、“对企业尽责就是对自己负责”等责任价值观,进一步深化企业文化内涵,促进公司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进一步提升。
坚持贴近市场开发新产品,促进产品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方向,特别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能源、运输行业,加强产学研、产销研联合,成功开发了120Kg级高强度钢板、F690超高强度船板、海工专用钢板。机车车辆专用热轧薄板通过了铁道部认证,高强度石油套管钢、低碳贝氏体钢、抗氢致裂纹X65管线钢、高强度汽车结构钢等品种的热轧薄板开发成功并陆续批量生产。成功开发了汽车用冷轧深冲薄板,DDQ冷轧板形成了批量生产能力。
大力推进工程建设,进一步促进产业更新升级。坚定发展信念,优化建设环境,调整投资节奏,集中力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科学组织,精心施工,争分夺秒,确保了重点工程顺利推进。链篦机回转窑及综合原料场、4号大转炉工程顺利竣工投产;新厚板生产线完成了加热炉、粗轧机、精轧机等主体设备安装,陆续进入调试阶段;4号大高炉、“十一五”工程公辅配套设施项目正在按计划进行。积极创造条件实施品种质量、节能减排、安全隐患治理等项目,中板控轧控冷、中厚板冷矫直机、热连轧3号卷取机、综合节电、节水等50多项技改工程竣工投用。
大力实施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积极构建“都市型钢厂”。加强副产煤气回收利用,优化发电上网结构,全年利用余热余能发电28.5亿千瓦时,同比提高8.3%;上网电量完成19.9亿千瓦时,同比提高5.2%。
全年系统节电量达到1亿千瓦时,同比提高6.88%。建立能源管理文件化体系,开展能源监察,对能源介质进行动态监控。全年吨钢综合能耗592 千克标煤,比去年降幅4.7%。实施用水结构调整,充分发挥东联供水工程和综合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实现水源置换和节水保泉。全年吨钢综合耗新水3.1立方米,比2008年降低0.08立方米。强化环保工作,开展迎全运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环境持续改进项目,焦化加煤车除尘改造等近20个项目建成投用。开展 CDM国际合作,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项目CO2核证减排指标获得了联合国签发。
2010年,公司采取的风险防范对策为,首先,深化产品结构调整,推进产品体系从价值低端向价值高端的转型。紧紧抓住国际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用钢行业需求结构调整的难得机遇,充分认识存在的差距,居危思变,随需而变,努力将产品体系从价值低端推向价值高端。一是要充分发挥已经形成的板材产品规模优势和“十一五”新建项目的先进装备优势,瞄准“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板材精品基地”的战略目标,按照高性能、高效率、高服务性、低生产成本的“三高一低”原则,科学进行产线、品种、规格分工,巩固支撑产品,突出特色产品,打造高端产品。二是要每条产线都要有2-3个具有品牌效应和高市场占有率的核心产品,逐步形成独有优势,塑造济钢品牌,提升品牌价值。三是要重点巩固提升造船板、锅炉容器板、高强板、建筑结构板等优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着重强化能源用钢、铁路用钢、汽车用钢、特厚板等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力争提高造船板、锅炉容器板、高强板国内市场占有率。
其次,深入推进降本增效,着力打造低成本竞争优势。一是要强化采购供应保证,大力优化原料结构。要密切关注原燃料市场变化,强化采购环节降成本的措施。要拓宽采购渠道,积极走出去,建立直接的原燃料采购供应渠道,减少现货矿采购的中间环节,保障稳定的经济矿采购资源,降低采购成本,增强原料供应的稳定性。
二是要强化技术创新,大力改善技术经济指标。炼铁系统进一步从技术、管理、操作等环节总结经验,深入探索,优化喷煤,降低焦比。焦化系统在保证焦炭质量的前提下,扩大低价煤配比,优化配煤结构,煤耗系数要达到行业平均水平。钢轧系统以提质降废为重点推进降本增效。深入推行耐材、备品备件总量承包制和进口设备、备件国产化替代,降低制造费用。
再次,创新营销策略和方式,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一是要不断完善应对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积极优化营销策略。深入了解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下游行业需求状况和国内外市场变化,灵活调整销售策略、价格策略。二是明确目标市场,着力推进区域营销、品种营销,坚持以济南为中心,充分占领山东市场,保持本省市场的绝对优势;牢牢控制胶东造船市场和青岛、鲁中一带的能源用钢市场,紧紧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开发区建设,以及大力发展核电、汽车制造和铁路、公路、港口等建设的机遇,开发培育专用钢材市场。省外市场要立足于做精做强,进一步巩固扩大上海、无锡、南京、杭州、西安、天津等六大区域市场,并逐步向周边辐射。三是高度重视国际市场的开拓,充分利用国家出口优惠政策,扩大产品出口。要适应国际市场多元化,积极恢复和巩固原有出口渠道,关注巴西、印度、伊朗、越南、中东等新兴市场,开辟新的渠道,拓展新的市场。
最后,深化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建设“都市型钢厂”。
一是把建设“都市型钢厂”作为事关公司生存发展的重大战略,加快实施,深入推进。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开展低碳经济试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相关环保政策、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规划方案,争取政策支持,系统组织实施。二是继续优化能源资源结构,提高综合利用水平。科学调整优化焦炉、高炉、转炉煤气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利用率,力争实现焦炉、转炉煤气“0”放散,高炉煤气放散率降低到1%以下。加快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燃电三单元、补燃锅炉、蒸汽母管、临电并网线路等项目建设,实现全部燃机同时并网发电;加快8、9号焦炉干熄焦、链蓖机回转窑余热发电、70吨干熄焦大修改造、 1、2号1,750立方米高炉干法TRT改造等项目建设,为提高余热余能利用水平创造条件。积极推行“管理、工艺、技术”三位一体的系统节电模式,落实系统节电目标责任制,引入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三是加强环境持续改进,不断提升环境质量。实施焦化酚氰污水处理一期工程、生产综合污水处理系统优化改造、三炼钢环境综合治理、2号120平方米烧结机和400平方米烧结机脱硫等项目。加强污水排放的综合管理与整治,实现污水管网化收集、100%达标排放。加强污染物排放和环保设施运行的日常监督检查,降低烟粉尘、二氧化硫、COD等排放,提高厂区空气质量,确保完成省市政府下达的减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