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金属污染
环境保护部刚刚公布了《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9年全国污染减排好于预期,首次达到了“十一五”环保规划的实施进度要求,但关系民生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仍然很突出,今年要集中力量开展专项综合整治。和我们熟悉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相比,重金属污染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肖平,是山东肥城市肖家店村的村民,拥有一个其乐融融的五口之家,然而短短3年过后,这个五口之家却只剩下了孤儿寡母——肖平和她的孩子。
肖平:晚上想起都出汗,太可怕了。
1997年4月,肖平的丈夫突然去世,年龄只有29岁。肖平的丈夫得的是食道癌,丈夫怎么会染上这种绝症呢?在悲痛中,肖平时常感到疑惑,但噩梦才刚刚开始。
不久,肖平的公公婆婆也先后去世,死因同样是食道癌。
肖平:开始疼,开始的情况一样。
短短几年时间,三位亲人都死于癌症,让肖平一直生活在恐惧和忧虑当中。
肖平:晚上一想到死去的亲人心里就哆嗦,特别是过节时,人家全家团聚,我一个人孤孤单单的。
在肖家店村,遭遇不幸的,并不是肖平一家。在肖家店村村委会,记者看到了肖家店村历年的死亡名单:2000年,死亡人数17人,其中11人死于癌症;2001年,死亡人数16人,其中9人是因为癌症死亡;2002年,死亡人数17人,其中10人死于癌症;2003年,死亡人数19 人,其中12人是因为癌症死亡。2004年,死亡人数21人,其中14人是因为癌症死亡。整个村子的癌症患病率高达12.5%,超过正常值10万分之 200,近60倍。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肖家店村的老百姓遭受着癌症的劫难呢?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专家来到这里寻找原因。
林景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教授):我想了解最重要的问题是发病有没有时间界限。
村医生(山东肥城市安驾庄镇肖家店村卫生所):1989年以前少,从1987年 1989年以后,年年增多。
癌症并没有传染性,可却像瘟疫一样在肖家店村蔓延,村民们说,罪魁祸首正是这些流淌在大汶河里的污水。记者拍摄时,河水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味,黄褐色的水面上还漂浮着一层油腻腻的泡沫。就是这样的水,环绕在肖家店村周围。尽管又臭又脏,但却是村里唯一的灌溉水源。
记者:85年以后为什么污染严重了呢?
村支书:从 1985年以后污染加重,造纸厂、农药厂都往大汶河里排污水。
林景星教授曾经多次对环境污染和癌症的关系进行实地调研。他发现,肖家店村癌症的高发期与水质受到污染的时间基本吻合。在排除饮食习惯、家族遗传等因素之后,林教授进一步对村里的土壤、农作物进行了分类取样。检测证实,该村的土壤、蔬菜以及人的毛发均不同程度受到剧毒元素的污染。其中,小麦(2271,5.00,0.22%)中的铬含量超标 1.7倍,白菜中的铅超标2倍;菠菜的镉含量超标达到9倍,铬含量超标12倍;莴笋叶中的镉含量超标2倍,铬含量超标4倍。
林景星教授:其中超标比较厉害的就是镉,镉是一个剧毒元素,超标会引起各种各样癌症,比如说肠胃癌、食道癌、还有肝癌。
污染给肖家店村带来的创伤不能愈合,然而在更多的地方,悲剧不断上演:2004年4月,湖南省浏阳市镇头镇长沙湘和化工厂未经审批建设了一条炼铟生产线,2009年6月,湖南省浏阳市对湘和化工厂周边1200米范围内的1600余名村民进行体检,结果镉超标者达350多人。截至目前,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已造成了两人死亡、500余人尿镉超标,厂区周边土壤、农田、林地等被污染;
贵州东部万山特区万山镇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汞矿产地,但由于常年未经处理排放,直接导致环境中金属汞总量居高不下,至少达到350 吨,几乎相当于全球目前每年汞排放量的1/10。据当地卫生部门估算,当地6万总人口中,目前至少有200余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汞中毒症状。
最近两年,南阳宗海砷污染事件、贵州独柳江砷污染事件、山东邳州砷污染事件、河南大沙河、陕西凤翔儿童血铅超标事件等等,因为重金属污染导致的公共卫生事件,接连发生。
环保部华北督察中心主任 熊跃辉: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一些地方工业企业一蜂而上,而且起点低,污染治理设施不到位,使这些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日积月累的,瘀积到附寄到一定程度以后,出于一个重金属中毒的这些高发期,很多地方铅中毒的,铬中毒的汞中毒的,重金属污染的防控,如果再不引起重视,很多致命的问题依然会层出不穷。
记者: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来形容目前涉重金属污染企业的现状,您会怎么形容呢?
熊跃辉:堪忧。
我们所面对的重金属污染确实不容乐观,2009年环境保护部共接报重金属、类金属污染事件12起,共造成4035人血铅超标、182人镉超标。为了防患于未然,避免引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环保部最近部署华北、西北、东北、华东、华南五个督查中心,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一次仔细摸底排查。我们来看看他们在河北排查的情况。
河北威县小营村
陈国旗(国家环保部华北环境保护督察中心督查三处处长):村里像这样的作坊有多少?
俆树杰(威县环保局局长):这几年都取缔了,原来12家后来取缔6家,现在都取缔了。
皮毛行业是河北威县的一大产业,当督察组来到当地皮毛加工摊点密集的小营村时,当地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将督查人员带到了一个被拆除的皮毛加工作坊。
陈国旗:我判断停的时间不长,你看这东西。这不会是停了两三年的,肯定是没几天的事。
在这个被拆除的作坊对面,是小营村唯一的一个水塘,水塘里的水已经发红,并且不断发出阵阵恶臭,水塘边的这两棵小树也已经快要枯死,水塘边的这些皮毛明显是刚刚倒过来的。
记者:刚刚陈处长说,这可能是刚刚停产,不是说停了好几年。
徐树杰:这个啊,是说没再洗。
事实上,小营村的皮毛加工摊点,并没有完全被取缔,就在距离水塘不到100米的地方,记者看到,这个加工摊点的主人虽然不见踪影,但清洗皮毛的机器、还有这件工作服都还在滴水,在作坊前的开阔地带,晾晒皮毛用得木板也还没来得及收起来。从现场迹象来看,是刚刚停止生产,而这里清洗皮毛的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向村子的水塘。
陈国旗:绝对不能用了,这水污染厉害,水这都没法拯救。
河北威县的皮毛加工产业,有近百年的历史了,由于加工摊点规模小、工艺简单、技术落后,大多属于家庭作坊式生产,没有任何治污措施,成为当地生态环境的一大隐患。
徐树杰:他这个反弹特厉害,你给他全部给他砸了,他马上垒起来,垒起来他正常能生产就这个。断电,他自个儿接了线。
在督查中,威县一些规模稍大的企业也存在问题。威县洲达皮业有限公司由于环保手续不全,没有排污许可,被威县的相关部门要求停产,但是督察组在现场发现,厂子的晾晒场依旧晾晒着刚刚处理完的皮毛,机器也明显是刚刚才停产的。
针对威县皮毛行业污染现状,威县曾经发动过数次集中整治活动,环保、工商、电力、水利、税务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形成高压态势。
徐树杰:执法可以说投入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太多。
徐树杰:效果有。
徐树杰:责任大,压力也大,环保局长不好干,确实责任大。
河北 广宗县 现场执法
陈国旗(国家环保部华北环境保护督察中心督查三处处长):你们平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对这个水对这个废渣,国家一块规定,你清楚不清楚?
河北广宗县金属表面处理厂老板:我也没文化,小学毕业,我也不清楚。
河北广宗县金属表面处理厂建于1993年,主要生产工艺是镀铬、镀镍,督察人员经过现场勘查和询问得知,这个厂没有排污许可、没有运行台账、没有对污水处理的监测记录,十几年来产生的含铬污泥去向不明、并且没有相应的危废处理协议和联单,更令督查人员震惊的是,这个企业有5个排污口可以向外排水,而其中四个排污口,直接将污水排到这个叫合义渠的河里。
监察员:你这个水达标排放,能不能达标排放。有没有数?
工厂老板:能。
陈国旗:咱们市局监测过没有?
工作人员:市局监测,监测。
陈国旗:他这个情况怎么样?
工作人员:监测完了应该是不达标,要不然市政府下过停产。
2005年,邢台市环保局经过监测,广宗县金属表面处理厂的污水排放不能达标,因而责令停产,检查这天,这家企业虽然处于停产状态,但停产时间却并不是 2005年。
陈国旗:大概是什么时候停产的?
河北广宗县金属表面处理厂老板:大概我也记不清。就是6月份,那5月份了。
2005年被邢台市政府叫停的企业,一直到今年5月份还在生产,在恢复生产前,厂子的治污设置并没有进行过任何改进。而企业生产一天就会产生危废、并且会向紧邻的合义渠排放不能达标排放的污水。现在合义渠的水已经变成了黑色,散发出刺鼻的气味。
督察组在广宗县共检查了六家电镀企业,都没有排污许可,含铬污泥也都去向不明,甚至有的企业,含铬废水没有经过深度处理便进入了市政管网。
广宗县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一个电镀小区,好让这些电镀企业集中生产、集中治理、集中排放,以便于监督管理。
广宗县县长:我们没这个能力现在就说找客商,招商引资也得做,甭管想什么法。那天我们那书记也说,这个事要花多少力气也得办这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