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July

2010

“高碳株洲”求索有色冶炼“低碳发展”

发布时间:2010/7/26 17:08:261531次

据中国有色网报道:

  

  我国中部工业重镇湖南省株洲市,7年前还顶着“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帽子。意识到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与责任,株洲较早地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探索向“低碳发展”转轨的路径。城市面貌有了新变化。

  “蝉联”中国污染城市“十强”

  “在湖南,没有哪座城市对节能减排、治污的必要性像株洲这样令人刻骨铭心。”这是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玉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

  株洲市作为一个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特殊的政治氛围和区位条件下崛起的工业城市,重污染特征可谓“与生俱来”,其第二产业比重高达56%,而第二产业中重化工又占85%。

  记者了解到,株洲工业“四大天王”有色冶炼、基础化工、建材和轨道交通,前三者都是国家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工作重点“盯防”的行业。到上个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株洲污染达到了临界点:堆积量超过百万吨、尘土飞扬的渣山,林立的烟囱排出红、黄和黑色的烟气,渠水黄绿斑驳的河道,这是本世纪初株洲市容的一些标志性景观。

  一些关心环保的株洲市民忧心如焚地说,株洲人头顶一片乌烟瘴气的天空,鼻子呼吸着污浊的空气,脚下踩着沾染了污染物的土地。

  在株洲市一些重污染区,多种恶性疾病长期处于高发态势。有些村庄部队征兵数量为零,因为当地青年身体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不符合义务兵征兵条件。

  “高碳产业”也能“低碳改造”

  “从过去的基础化工转变为精细化工,从过去的生产初级加工制成品,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从传统粗放的高能耗高排放的工艺,到引进技术实现零排放生产,这是株洲谋求‘低碳发展’的第一步。”陈玉明说。

  年产值过百亿元的全国最大的铅锌冶炼企业——湖南株洲冶炼集团公司,一直是株洲工业的“顶梁柱”,但也是废水、COD、镉、砷等的排放大户。记者前不久参观了这家公司的直浸锌电解项目,新建成的厂区里见不到挥汗如雨、满身尘垢的冶炼工人,技术人员在中央控制机房点击鼠标操作,没有烟囱、没有粉尘、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株冶集团党委宣传部的周建成告诉记者,“直接浸出技术处理锌精矿”几乎不产生大气污染,锌、铅、铟、银、铜等有价金属回收率也大幅提高。以这个项目为起点,株冶集团的铅锌冶炼正在发生脱胎换骨的转变。

  记者在株冶集团厂区走访,时时能够感受到这家企业“低碳改造”的努力。矿渣再生利用,使半个世纪积累下来的上百万吨老渣,已处理掉40万吨。过去企业有183个澡堂分散在全厂,每年洗澡耗水量超过160万吨,如今,公司关闭所有小澡堂,建了一座能满足每日6000人洗浴的IC卡式澡堂,洗澡水一年减少到20万吨,不仅节约大量水资源、热能,还减轻了废水处理系统的压力。

  近些年,株洲市大量拆除烟囱。据了解,株洲城区原有烟囱459根,近两年来已陆续拆除近300根。

  陈玉明说,为了关闭污染企业,株洲推行“三子”政策——国有企业(负责人)摘帽子、民营企业罚票子、私人老板戴铐子。如此对传统产业推行“低碳改造”,环境效应开始显现。

  把创新当成“低碳发展”的原动力

  陈玉明告诉记者,在依托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实施“低碳改造”、对重污染产业持续“挤出”的同时,株洲市启动了“6+1+4”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所谓“6”是指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等产业,“1”则指物流产业,“4”是指新能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

  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其生产场地可以媲美五星级酒店。部分车间净化级别达到了非常纯净的100级,装备了世界一流的空气净化、温湿度控制、纯水处理等系统,加上其技术实力,让人感觉到这里如同“中国的贝尔实验室”。这个研究所在大尺寸功率半导体研发和制造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其中包括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6英寸晶闸管技术。

  以尖端技术、核心技术为依托,拥有“中国芯”的株洲电力机车产业,在轨道交通生产领域已经形成国际核心竞争力。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韩军说,他们生产的世界最大功率铁路干线重载运输主力机车——六轴9600千瓦机车具备了自主知识产权。他们生产的新型城轨列车,采用自主创新的轻量化设计,铝制全焊接鼓型车体比同类型城轨车辆减重约2吨,每列车每年可比同型车节约用电近10万千瓦时。此外,列车采用了降噪阻尼环、新型车轮等先进技术,光是轮轨噪声就比同型车降低了9分贝以上,静音的效果明显。“中国南车株机”的这些尖端产品,不仅占据国内市场很大份额,而且已经敲开欧洲市场大门。

  总装容量4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与国家电网合作筹划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网络、为开发公务机和直升机建设通用航空机场……株洲市发展“低碳产业”雄心勃勃。

  “低碳”成为城市生活方式新标杆

  在株洲,很多老百姓对“书记骑自行车”颇为称道。据了解,株洲市委书记陈君文骑自行车上班,已经坚持了很长时间。陈君文的举动,带动了株洲市很多干部效仿,对株洲老百姓出行方式的选择,也产生了微妙的影响。

  在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办公室不是“花瓶部门”。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株洲市赋予“两型办”参谋、指导、协调和考核四大职能。围绕“低碳发展”,株洲市“两型办”横向可以协调区县,纵向可以调度部门。每年可以安排大量调研和检查,年中和年终可以组织讲评,有权对不合格的单位和干部“一票否决”。

  从去年6月开始,株洲县就提倡开会不发文字材料。株洲县委宣传部干部张后军说,开会不发文字材料,减少了会务工作量,还节约了大量的纸张,降低了会议成本。同时,因为不发材料,与会干部必须全神贯注听,认真记录工作部署,会议效果反而比以往更好。

  在株洲的街道和社区,连原来广泛安装的铁质、不锈钢防盗窗,也被列入清理对象。从去年7月中旬开始,株洲市决定在全城先期拆除临街1751栋建筑的防盗窗,取而代之的是政府出资免费统一安装的红外电子监控系统和“隐形”防盗窗。此举,使城市中大量消耗金属材料、使用氧焊的防盗窗制造业规模大大缩水。

  在全国范围内,株洲市最早提出“低碳公交”理念。株洲市市长王群说,株洲地方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电动或“油-电”混合动力公交,未来三年内,株洲市将用电动或“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取代现有的700多辆传统能源公交车。混合动力客车噪音低、无黑烟、出勤率很高,较传统柴油动力的公交车每百公里至少节油5公升。

  最近,株洲市“低碳公交”已渗透到偏远的炎陵县,通往炎帝陵的旅游线路、县城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已经开行“电动公交”或“混合动力公交”。

  在出租车领域,在一些城市还受鼓励的柴油出租车,在株洲已被列为逐步淘汰对象。陈玉明说,柴油出租车节油、运行成本低,但从环保角度看是“节能高排”。从今年开始,株洲市不再允许柴油出租车上牌,对现有的出租车大力推行燃气化改造。

  在株洲连接长沙、湘潭的红易大道,边坡绿化别具匠心地在南方黄土与红壤中搭配了北方腐殖土,杂播了北方和南方的花草种子。如此多样性的绿化,使红易大道一年四季都能呈现姹紫嫣红的美景。

  据专家介绍,红易大道沿着原有的公路提质改造,比原计划少征地800多亩。减少了大拆大建,红易大道实际投资5.4亿元,比计划节省了6亿元。在红易大道上,新型路面技术通过合理减小路面摩擦、增强防水性能,不仅能延长公路设计使用寿命,而且减轻了噪音污染。沿线路灯采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的风光互补型路灯,新建桥梁采用LED新能源照明,这种设计能为全路每年节省200万元照明电费。在株洲,一些市政工程开始推广太阳能发电、雨水收集。新建的建筑,政府要求建设者预留太阳能热水器安放位置、太阳能电池板安装位置。

  “低碳转型”任重道远

  株洲市环保监测数据显示,从2009年开始,株洲每年空气良好天数已经从200多天变成了300多天。伴随着株洲单位GDP能耗降幅快于全国和湖南省平均水平,株洲市成功退出了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还评上了“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

  但记者在株洲接触到的党政部门和企业界的人士普遍认为,株洲要真正打造“低碳经济”,实现“低碳发展”,政策、技术、资金三个层面都有“瓶颈”:

  在机制层面,对于水电气等生产要素的定价、产业扶持引导政策等,还没有充分体现对“低碳发展”的倾斜。工业企业用电往往定价最低,相对低碳的服务业反而最高。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可以优惠三成以上,但对于“低碳企业”既没有认定的权威标准和机构,更没有确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标准。一些低碳企业产品的政府定价,也没有体现出“低碳发展”理念,如风电、小水电等清洁能源的上网价格往往采用“一事一议”的办法,各地千差万别,没有形成有效、通行的机制。

  在技术层面,在全球新能源与“低碳发展”技术竞争的条件下,“低碳发展”技术的研发以其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些新技术、新产品如纯电动汽车,还没有从实验室或者有局限的应用领域真正走向广阔的生产与生活。

  在资金层面,由于“低碳经济”意味着长线甚至是微利投资,因此,银行要么不愿贷款,要么动辄要求地方政府提供信用担保。当前,还缺少扶持“低碳经济”的金融和财政政策。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