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August

2010

中原行 昂首伏牛山 构建三大铝产业链

发布时间:2010/8/10 15:18:511599次

据中国有色网报道:

东方希望集团分解槽

渑池氧化铝项目建设工地

  从河南的地形图上看,大平原的北、西、南,都横亘着连绵的山脉,丘陵和山区几乎占了河南面积的一半。物产丰富、资源众多,指的就是这里――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在中原经济区的大盘子里,每一个山系都有其独特的经济和环境,我们对三个山系进行了探访,力求呈现出经济发展的全貌。让我们先从纵贯洛阳、三门峡、南阳三市的伏牛山开始吧。

  

  在经济发展由“粗放”到“集约”转变的背景下,曾经的“靠山吃山”不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靠山如何吃山”意味着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和谋求,也标志着传统资源型经济的“华丽转身”。

  渑池―灵宝―卢氏―西峡―栾川,曾经的辉煌与窘境

  对于一个城市或地区而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往往是其发展的“天然禀赋”。依托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曾经托起一个个城市的美好梦想。在矿产开发形势较好的那些年,“一线工人的月工资就有四五千元”,这种工资水平即使在今天也不能不令一般人艳羡。据统计,1996年,地方国有黄金企业已成为灵宝、桐柏、嵩县、洛宁、栾川、西峡等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种单一矿产企业撑起一个地区经济的情形屡见不鲜,并且持续有日。

  因为有矿产,地方经济上去了,人们的生活也“水涨船高”。地方政府有了钱,对公共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变得漂亮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宜居。在各种指标的衡量下,很多县市都以“明星”的身份赫然在列。然而,单一资源型依赖的发展模式却内藏隐忧,很多“明星”县市却面临着若隐若现的“盛名之累”。

  “天赋”的矿产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开发的尽头是日渐逼近的资源枯竭。资源型经济所遵循的“建设―繁荣―转型―振兴或消亡”发展规律,决定了资源型城市或地区不可能“一劳永逸”。

  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地区经济和人民生活尽管“贡献至伟”,但其产生的环境负效应却同样明显。然而,在早期“唯GDP至上”的发展理念下,这一点却被忽略。人们对环境的忽视或无视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矿山尾矿、废石等固体废弃物对土地的挤占、污染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地质灾害的引发等等,都在顽强地证明着自身并提醒人们注意。大风乍起,粉尘“遮天蔽日”的景象人们仍然记忆犹新。

  有关文献显示,2006年全国矿山尾矿总量达80亿吨左右。另据不完全统计,1949―2005年底,全国各类矿山产出各类废矿石162.3亿吨。1997年,河南仅金矿山尾矿量就达1100多万吨。

  2007年12月18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对资源型城市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进行了概括:“经济结构失衡、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等。”这些问题迫使资源型城市或地区积极谋求转型。于是,产业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就成为资源型城市或地区的共同选择。从渑池到灵宝、到卢氏、到西峡、再到栾川,一路走来,伏牛山系资源型经济的转型路径清晰可辨,令人欣喜。

  对资源型企业而言,由小变大容易,由弱变强则非常难

  谈起渑池的工业经济形势,该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杨爱民颇有感触:“我们有两张经济‘晴雨表’,一是交通状况,二是用电量。形势好的时候,运输车辆络绎不绝。”在前往东方希望(三门峡)铝业有限公司的路上,杨爱民的话得到了证实。距离该公司尚有数公里,满载矿石的大型运输车就排起了长龙。

  这是渑池县工业经济经历金融危机后再次振兴的一个缩影。

  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东方希望集团副总裁袁中华说“企业感受很深”,“企业由小变大容易,由弱变强则非常难”,而后者就是要依赖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必经之路”。

  2003年成立的东方希望(三门峡)铝业有限公司,其经营范围是生产、销售氧化铝及其深加工制品。该公司同样以渑池的铝土矿资源为依托,但其发展方式却与以往的粗放式经营路径大为迥异。尽管该公司2009年以销售氧化铝160万吨、收入42亿元的骄人业绩成为河南省最大的单体氧化铝生产企业,但其已经在积极谋求氧化铝产业链条的延伸。

  袁中华说,“做深做精、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及“从氧化铝生产本身进行延伸”,“就是在进行发展方式的转变”。据了解,该公司加强对铝土矿的综合利用,将原来废弃不用的矿石“使用充足、物尽其用”,从中提取目前行情看好、在半导体广为运用的金属镓,目前已实现20吨的年产能,并积极向高精镓和砷化镓产品挺进和延伸。同时,该公司还从氧化铝生产过程本身充分“挖掘潜能”,将产业向“高细化工”延伸。

  渑池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海伟说:“其实,渑池的工业发展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进行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转变的过程。”渑池县是仰韶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以农业经济为主,到1978年,农村开始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这里的人们便长期在自家的“一亩三分田”上围绕“农”字做文章。“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成了当时流传很广的顺口溜。

  改革开放以前,渑池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小县,197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7元,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只有700元,居民储蓄存款仅有800万元。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勤劳善良的渑池人深刻地意识到:要摆脱贫困,必须转变观念,立足实际,发挥资源优势,狠抓工业不放松,才是必由之路。渑池境内蕴含着大量的矿产资源,以煤、铝、铁等为主的30余种矿藏储量达30多亿吨,是发展工业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

  1992年以后,渑池工业经济迅速发展,骨干企业、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异军突起,先后建立了一电厂、二电厂、电解铝厂等一批骨干企业,组建了黄河铝电集团,县内煤炭、铝石、石灰石、石英石、重晶石、磁石等资源得以转变增值,初步走上了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工业发展之路。

  随着发展环境、思路以及资源优势的相对衰弱,单一资源型经济的弊端开始显现。依托资源不仅带来环境污染,能源高耗等问题,而且初加工企业产业层次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难以做大做强。

  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急需调整和升级。新世纪以来,渑池提出并实施了由资源型工业向加工制造业、再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到最后拉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业“四步走”战略,以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大跨越。

  在具体操作上,渑池坚持把“一区四园”(即:渑池产业集聚区、天坛铝工业园、英豪煤化园、果园工贸园、光伏产业园)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集中力量,做大做强铝工业、煤化工产业、光伏产业和果园工贸业。

  天坛铝工业园,以提升层次为重点,突出前延后伸和精深加工,构建“铝土矿―氧化铝―铝―铝深加工”、“铝土矿―氧化铝―化工―化工产业深加工”、“铝土矿―氧化铝―再生资源―建材”三大产业链。英豪煤化园,重点发展以精细化工产品为主导的煤化产业链,构建“煤―煤焦化工―综合利用”和“甲醇―碳―精细化工产品深加工”产业。

  依托资源而又跳出资源,渑池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和转变成效显著。目前,该县已初步形成了以铝工业、能源化工、加工制造、建材耐材、高新技术等五大支柱产业和一大批骨干工业企业。200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97.1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利税39.28亿元。2009年,渑池县综合经济实力继续保持2002年以来的全省前20强。

  集约的循环经济,资源型城市的不二选择

  灵宝,一个以“中国金城”享誉国内外的城市。灵宝资源丰富,矿产种类多、储量大,尤以黄金、苹果和大枣闻名遐迩;是我国两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年产黄金100万两以上,稳居全国县市第二位。

  谈及灵宝的工业发展史,该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双永回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其他县市一样,灵宝的工业也就是一些毛巾厂、机械厂、印刷厂等,并且规模不大。”

  据载,在我国历史上唐代采金业曾经盛极一时。洛阳籍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杂曲歌辞?浪淘沙》中写道:“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王侯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这即是对当时采金情景的描述。

  根据探测,灵宝金资源量达545吨,已探明储量433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在灵宝相继建起秦岭和文峪两大中央直属金矿。1976年初,枪马金矿的开工建设拉开了灵宝黄金业发展的序幕。

  既然守着“金山”,矿产资源开发就成了该市经济发展的不二选择。因此,灵宝是一个依托黄金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典型资源型城市。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灵宝黄金开采达到高潮,因为黄金“一夜暴富和一夜破产的故事”也不断上演。灵宝黄金业累计向国家交售黄金740多万两,实现利税140多亿元,该市财政收入也以平均35%的速度递增。由此,1993年灵宝撤县设市。

  历经数十年开采,黄金资源告急,灵宝也渐次步入“资源枯竭城市”之列。根据有关报告显示,灵宝“全市金矿平均可开采年限仅为4.6年”。同时,原有生产格局不尽合理、矿产开发较为分散、资源利用率不高、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也浮出水面,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转型的紧迫性。

  2002年,针对黄金业,灵宝提出“区内整合、区外开发”的战略。在区内整合方面,按照“优化布局、整合资源、集约高效,减少重复投资,促进资源向优势骨干企业聚集,做大做强黄金企业,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据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将全市13家地方国有黄金企业整合重组,组建了黄金股份、金源矿业、黄金投资三大区域性黄金集团公司。经过整合,黄金企业规模迅速扩大,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在区外开发方面,灵宝充分发挥多年来在黄金生产中形成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树立“立足灵宝、面向国内、放眼世界”的资源战略思想,鼓励国有及重点民营企业大胆走出去,开展对外合作,进行区外资源开发,不断拓展发展空间。目前,该市已在新疆、甘肃等地及吉尔吉斯斯坦建立了资源探采基地,全市区内外黄金年产量达100万两以上。

<上一页1 2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