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Cu(Ⅱ)-核固红螯合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其应用

来源期刊:分析试验室2012年第11期

论文作者:曲崇 吴呈珂 冯素玲

文章页码:86 - 89

关键词:核固红;Cu2+;蛋白质;螯合物;共振光散射;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

摘    要:在pH 3.7时,核固红与Cu2+形成2:1的螯合物,该螯合物在蛋白质表面通过静电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聚集形成聚集体。该现象不仅导致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发生变化,而且共振瑞利散射明显增强。据此,建立了共振光散射光谱法测定痕量蛋白质的新方法。在430 nm处人血清白蛋白(HS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别在0.1~8.0μg/mL和0.19~11.4μg/mL的浓度范围内与增强的共振光散射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应的检测限分别是0.076μg/mL和0.105μg/mL。在598 nm处HSA和BSA分别在0.05~3.0μg/mL和0.096~4.78μg/mL范围内与增强的共振光散射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应的检测限分别是0.026μg/mL和0.033μg/mL。方法可用于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详情信息展示

Cu(Ⅱ)-核固红螯合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其应用

曲崇,吴呈珂,冯素玲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摘 要:在pH 3.7时,核固红与Cu2+形成2:1的螯合物,该螯合物在蛋白质表面通过静电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聚集形成聚集体。该现象不仅导致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发生变化,而且共振瑞利散射明显增强。据此,建立了共振光散射光谱法测定痕量蛋白质的新方法。在430 nm处人血清白蛋白(HS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别在0.1~8.0μg/mL和0.19~11.4μg/mL的浓度范围内与增强的共振光散射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应的检测限分别是0.076μg/mL和0.105μg/mL。在598 nm处HSA和BSA分别在0.05~3.0μg/mL和0.096~4.78μg/mL范围内与增强的共振光散射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应的检测限分别是0.026μg/mL和0.033μg/mL。方法可用于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核固红;Cu2+;蛋白质;螯合物;共振光散射;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

<上一页 1 下一页 >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