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的关键柱理论及其应用展望

来源期刊:煤炭学报2021年第1期

论文作者:冯国瑞 白锦文 史旭东 戚庭野 王朋飞 郭军 王善勇 康立勋

文章页码:164 - 179

关键词:关键柱理论;链式失稳;遗留煤柱;最弱失稳致灾模式;判别方法;

摘    要: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会引发覆岩垮落、地表塌陷、动载矿压、瓦斯外逸或水体下泄等灾害。揭示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的核心机理是精准防控的基本前提。从链式失稳的源头出发,提出了遗留煤柱群的最弱失稳致灾模式,界定了关键柱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关键柱的主要特征,研发了关键柱判别的技术方法,揭示了关键柱局部失稳的诱灾机理,形成了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的关键柱理论,并对其潜在的应用范围与领域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1)遗留煤柱内在物理力学性质和外在环境因素等的差异性,导致采场遗留煤柱群呈现出最弱失稳致灾模式——遗留煤柱群体系中任一失稳致灾模式发生时,最弱失稳致灾模式必然已经发生,即遗留煤柱群体系发生链式失稳时,稳定性最弱的遗留煤柱必然发生了失稳。(2)关键柱是指采空区中最先可能发生局部失稳的遗留煤柱;"关键柱"之所以"关键",是因为唯有采空区"关键柱"发生局部失稳,邻近区域稳定性稍强的遗留煤柱的失稳破坏才可能被活化,采场遗留煤柱群的链式失稳也才可能发生。(3)安全系数最小的遗留煤柱可以判别为煤柱群体系中的"关键柱",在进行关键柱判别的时候需要遵循区域性、相对性、动态性和复合性等四大原则。(4)关键柱局部失稳的诱灾机理体现在:关键柱载荷的逐渐减小使得最邻近遗留煤柱承担的载荷线性增大,即关键柱的局部失稳会引发覆岩载荷向最邻近的遗留煤柱中转移与扩散,导致进一步的失稳破坏,并最终可能引发遗留煤柱群体系的"多米诺"链式失稳与破坏。(5)关键柱理论不仅可以应用于柱采区邻近煤层开采、强矿压控制、煤柱留设、充填开采、瓦斯抽采和水害防治等技术领域,还能推广应用于非煤矿山资源开采矿柱群的失稳防控等领域。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关键柱理论的提出有望促进我国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理论与技术的发展。

详情信息展示

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的关键柱理论及其应用展望

冯国瑞1,2,白锦文1,2,史旭东1,2,戚庭野1,2,王朋飞1,2,郭军1,2,王善勇3,康立勋1,2

1.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2. 山西省绿色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 Priority Research Centre for Geotechnical Science & Engineering,the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摘 要: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会引发覆岩垮落、地表塌陷、动载矿压、瓦斯外逸或水体下泄等灾害。揭示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的核心机理是精准防控的基本前提。从链式失稳的源头出发,提出了遗留煤柱群的最弱失稳致灾模式,界定了关键柱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关键柱的主要特征,研发了关键柱判别的技术方法,揭示了关键柱局部失稳的诱灾机理,形成了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的关键柱理论,并对其潜在的应用范围与领域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1)遗留煤柱内在物理力学性质和外在环境因素等的差异性,导致采场遗留煤柱群呈现出最弱失稳致灾模式——遗留煤柱群体系中任一失稳致灾模式发生时,最弱失稳致灾模式必然已经发生,即遗留煤柱群体系发生链式失稳时,稳定性最弱的遗留煤柱必然发生了失稳。(2)关键柱是指采空区中最先可能发生局部失稳的遗留煤柱;"关键柱"之所以"关键",是因为唯有采空区"关键柱"发生局部失稳,邻近区域稳定性稍强的遗留煤柱的失稳破坏才可能被活化,采场遗留煤柱群的链式失稳也才可能发生。(3)安全系数最小的遗留煤柱可以判别为煤柱群体系中的"关键柱",在进行关键柱判别的时候需要遵循区域性、相对性、动态性和复合性等四大原则。(4)关键柱局部失稳的诱灾机理体现在:关键柱载荷的逐渐减小使得最邻近遗留煤柱承担的载荷线性增大,即关键柱的局部失稳会引发覆岩载荷向最邻近的遗留煤柱中转移与扩散,导致进一步的失稳破坏,并最终可能引发遗留煤柱群体系的"多米诺"链式失稳与破坏。(5)关键柱理论不仅可以应用于柱采区邻近煤层开采、强矿压控制、煤柱留设、充填开采、瓦斯抽采和水害防治等技术领域,还能推广应用于非煤矿山资源开采矿柱群的失稳防控等领域。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关键柱理论的提出有望促进我国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理论与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柱理论;链式失稳;遗留煤柱;最弱失稳致灾模式;判别方法;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