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中生代秦岭造山带发展演化与金属成矿作用
来源期刊:矿产勘查1999年第5期
论文作者:邵世才 汪东波
文章页码:257 - 263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成矿作用;古生—中生代;
摘 要:秦岭造山带的形成、发展、演化可分成3 个阶段:1) 晚太古代- 古元古代,造山带前寒武纪基底的形成演化(3 .0 ~1 .6 Ga) ;2) 新元古代- 中三叠世,以现代板块构造体制为基本特征的板块构造演化(0 .8 ~0 .2 Ga) ;3) 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与构造演化。而晚古生代早期(D) 和中生代早期(T) 则是造山带演化的关键转折期,即秦岭微板块的游离和由挤压变为拉张状态(D) 以及板块的对接碰撞并转入陆内造山(T) ,而这两个时期也是秦岭造山带金属大量聚集的时期,形成了泥盆纪大规模Sedex 型铅锌( 铜) 银矿床和印支- 燕山期大量沉积岩型( 微细浸染型) 金矿床及沉积改造型铅锌汞锑( 金) 矿床。同时探讨了地质事件与成矿事件的耦合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邵世才,汪东波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12
摘 要:秦岭造山带的形成、发展、演化可分成3 个阶段:1) 晚太古代- 古元古代,造山带前寒武纪基底的形成演化(3 .0 ~1 .6 Ga) ;2) 新元古代- 中三叠世,以现代板块构造体制为基本特征的板块构造演化(0 .8 ~0 .2 Ga) ;3) 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与构造演化。而晚古生代早期(D) 和中生代早期(T) 则是造山带演化的关键转折期,即秦岭微板块的游离和由挤压变为拉张状态(D) 以及板块的对接碰撞并转入陆内造山(T) ,而这两个时期也是秦岭造山带金属大量聚集的时期,形成了泥盆纪大规模Sedex 型铅锌( 铜) 银矿床和印支- 燕山期大量沉积岩型( 微细浸染型) 金矿床及沉积改造型铅锌汞锑( 金) 矿床。同时探讨了地质事件与成矿事件的耦合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成矿作用;古生—中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