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伪古典主义的流变及《怎么办?》的美学性质

来源期刊: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

论文作者:张中锋

文章页码:42 - 47

关键词:《怎么办?》;古典主义;伪古典主义;伪崇高;

摘    要:"伪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在文学史上曾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17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文学被称为"伪古典主义",第二次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复古的古典主义文学,被浪漫主义作家斥之为"伪古典主义"。第一次是积极的、超越性的;第二次则是保守的、倒退的。第三次则是自18世纪以来,以"启蒙""先锋"或"革命"等前卫姿态出现的文学思潮,由于其在哲理上的理性主义,在政治上追求国家主义或极权主义,从而在艺术上表现出古典主义创作特征,因此该思潮仍被视为"伪古典主义"。该思潮在内容上是反启蒙的,在形式上是保守的,尽管是以革新的面目出现的。这种伪古典主义在卢梭的《新爱洛伊丝》中已初露端倪,到了俄国19世纪60年代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中,才正式成熟起来,成为这一创作方法的范本,并对后世类似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详情信息展示

伪古典主义的流变及《怎么办?》的美学性质

张中锋

济南大学文学院

摘 要:"伪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在文学史上曾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17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文学被称为"伪古典主义",第二次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复古的古典主义文学,被浪漫主义作家斥之为"伪古典主义"。第一次是积极的、超越性的;第二次则是保守的、倒退的。第三次则是自18世纪以来,以"启蒙""先锋"或"革命"等前卫姿态出现的文学思潮,由于其在哲理上的理性主义,在政治上追求国家主义或极权主义,从而在艺术上表现出古典主义创作特征,因此该思潮仍被视为"伪古典主义"。该思潮在内容上是反启蒙的,在形式上是保守的,尽管是以革新的面目出现的。这种伪古典主义在卢梭的《新爱洛伊丝》中已初露端倪,到了俄国19世纪60年代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中,才正式成熟起来,成为这一创作方法的范本,并对后世类似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怎么办?》;古典主义;伪古典主义;伪崇高;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