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澜河间地块岩溶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
来源期刊: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论文作者:黄奇波 康志强 覃小群 唐健生
文章页码:45 - 51
关键词:河间地块;岩溶发育特征;聚类分析;岩溶形成机制;流澜;广西;
摘 要:在对流澜河间地块水文地质条件和岩溶发育分析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钻孔揭露的岩溶现象进行了统计分析,据此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发育程度不同的岩溶区:补给岩溶区、补给径流岩溶区和汇流排泄岩溶区。不同区岩溶发育特征不同:补给岩溶区岩溶发育弱,主要形成岩溶裂隙,发育深度较小,一般<40 m;补给径流岩溶区岩溶发育深度较大,一般<100 m,以岩溶裂隙为主,偶见溶洞;汇流排泄岩溶区岩溶最为发育,溶洞规模大,岩溶发育深度一般<50 m。从补给岩溶区到补给径流岩溶区和汇流排泄岩溶区,岩溶发育特征受区域地下水流动系统控制。
黄奇波1,康志强1,2,覃小群1,唐健生1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
摘 要:在对流澜河间地块水文地质条件和岩溶发育分析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钻孔揭露的岩溶现象进行了统计分析,据此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发育程度不同的岩溶区:补给岩溶区、补给径流岩溶区和汇流排泄岩溶区。不同区岩溶发育特征不同:补给岩溶区岩溶发育弱,主要形成岩溶裂隙,发育深度较小,一般<40 m;补给径流岩溶区岩溶发育深度较大,一般<100 m,以岩溶裂隙为主,偶见溶洞;汇流排泄岩溶区岩溶最为发育,溶洞规模大,岩溶发育深度一般<50 m。从补给岩溶区到补给径流岩溶区和汇流排泄岩溶区,岩溶发育特征受区域地下水流动系统控制。
关键词:河间地块;岩溶发育特征;聚类分析;岩溶形成机制;流澜;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