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高容量硅负极嵌锂过程中的表面成膜研究
来源期刊:无机材料学报2007年第3期
论文作者:解晶莹 王可 文钟晟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 硅负极; 固体电解质膜;
摘 要:采用交流阻抗法、EDS与XPS成分分析对锂离子电池高容量硅负极在首次嵌锂过程中的表面成膜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对膜组分进行了详细测试与分析.交流阻抗分析发现硅负极的表面成膜现象出现在较低的嵌锂电位下,膜厚随着嵌锂过程的进行而增加,其组分以LiF和Li2CO3为主.通过Ar离子流对硅负极表面的深度刻蚀的XPS分析发现,其表面的膜层为非均质层,暴露于电解液中一侧的膜层组分中碳酸盐含量较高,而随着深度的增加,LiF的相对含量增加,靠近电极一侧的膜层可能存在着少量硅的氧化物及其与电解液的反应产物.少量Si由于不可逆反应形成的化合物也存在于SEI膜的膜层中.
解晶莹1,王可1,文钟晟2
(1.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200050;
2.大连海事大学,材料工艺研究所,大连,116026)
摘要:采用交流阻抗法、EDS与XPS成分分析对锂离子电池高容量硅负极在首次嵌锂过程中的表面成膜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对膜组分进行了详细测试与分析.交流阻抗分析发现硅负极的表面成膜现象出现在较低的嵌锂电位下,膜厚随着嵌锂过程的进行而增加,其组分以LiF和Li2CO3为主.通过Ar离子流对硅负极表面的深度刻蚀的XPS分析发现,其表面的膜层为非均质层,暴露于电解液中一侧的膜层组分中碳酸盐含量较高,而随着深度的增加,LiF的相对含量增加,靠近电极一侧的膜层可能存在着少量硅的氧化物及其与电解液的反应产物.少量Si由于不可逆反应形成的化合物也存在于SEI膜的膜层中.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 硅负极; 固体电解质膜;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