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中国古玉器分类与鉴定

来源期刊:超硬材料工程1993年第2期

论文作者:冯子棠

摘    要:<正> 1 前言 中国古儒家“贵玉”,先秦儒家“比德于玉”,认为玉具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十一德(《礼记·聘礼》)。“山之精髓美石”称玉;“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汉许慎《说文解字》),五德即仁、智、礼、义、信;“玉多则重,石多则轻”(汉郑玄注《周礼》);“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汉书·杨王孙傅》);“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不朽”(晋葛洪《抱朴子》)认为:生前佩玉可辟邪修德,死后含玉、葬玉其必尸不腐。“玉方寸重七两,石方寸重六两(唐贾公彦疏)。可见,华夏古民从汉代起已把“石之美”者称玉,试图从重量(比重)区别石与玉,并赋以哲学、道德、政治(按政治等级佩饰及殉葬)、经济(用于货宝、信物)等涵义,甚至对玉达到迷信的程度。

详情信息展示

中国古玉器分类与鉴定

冯子棠

摘 要:<正> 1 前言 中国古儒家“贵玉”,先秦儒家“比德于玉”,认为玉具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十一德(《礼记·聘礼》)。“山之精髓美石”称玉;“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汉许慎《说文解字》),五德即仁、智、礼、义、信;“玉多则重,石多则轻”(汉郑玄注《周礼》);“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汉书·杨王孙傅》);“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不朽”(晋葛洪《抱朴子》)认为:生前佩玉可辟邪修德,死后含玉、葬玉其必尸不腐。“玉方寸重七两,石方寸重六两(唐贾公彦疏)。可见,华夏古民从汉代起已把“石之美”者称玉,试图从重量(比重)区别石与玉,并赋以哲学、道德、政治(按政治等级佩饰及殉葬)、经济(用于货宝、信物)等涵义,甚至对玉达到迷信的程度。

关键词: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