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30条信息,每页显示10条信息,共3页。用时:0小时0分0秒601毫秒
配方:30号石油沥青 20,19号废机油 15,油渣 10,滑石粉 4,石棉绒 15. 制法:将石油沥青加热熔化,脱水,除去杂质,然后升温至 120~150℃左右,依次加入油渣(经脱水处理后),废机油,渭石粉(:烘干的),石棉绒(烘干的),并不断搅拌至均匀为止. ......
活断层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地震活动.在世界许多地区对活断层的辨认,最初是从地震断层开始的.如日本1891年浓尾地震,美国1906年旧金山地震,中国1931年富蕴地震,都形成了明显的地震断层. 近来研究发现愈来愈多的地震活动(包括微小地震)不完全是随机的,而是具有一定方向性,条带性,构成所谓的"地震线"或地震条带,在华北和华南5级以上地震震中分布图上,可以看到许多由震中排列刻画出来的条带,如邵武一河源地震带,汾渭地震带.在华北和华南1~4.9级地震震中分布图上,可以看到更多这样的条带,如丽水一宁波地震带,郯庐地震带.虽然大部分地震条带与地表活断层一致,但也有很多情况明显表现出不一致. ......
中酸性岩类(尤其特指花岗岩)的成因分类方案很多[85],国外有I,S,M,H,A等类型[9,20,72,57,24].国内如徐克勤(1989)分了幔源,同熔,陆壳改造和碱性四个系列.沈渭洲(1989),莫柱孙(1985)等学者也有不同的见解.本区富碱斑岩作为一个整体与前人提出的各种成因分类类型都不能完全吻合,有时候则表现得模棱两可,因而使成因分类失去意义.按照倾向性的意见,富碱斑岩属A型花岗岩[50,79,81].A型花岗岩按Loiselle等最初给予的含义是具有无水,碱性和非造山三个特征.对比本区富碱斑岩,可见二者有明显区别:1形成的构造环境:云南喜马拉雅期属地洼激烈期,有强烈的造山活动,至今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升高,故造山期尚未结束.斑岩形成环境虽有拉张特征,但属构造活动的间歇时期,与造山期后不能等同.2碱度:按里特曼指数为依据划分,样品中有20%属钙碱性;多数岩体的岩石中缺乏碱性......
华夏地块北部以江山-绍兴断裂与萍乡-玉山断裂为界 (Chen and Jahn, 1998), 向西南延伸到衡阳-祁东-永州-桂林一带 (Yao et al., 2012), 南部以海南岛南部的九所-陵水断裂带为界, 其东界进入东海和台湾海峡(图2-1).政和-大浦断裂是华夏地块内对中生代火成岩具有分区控制作用的基底断裂, 可能为两个大地构造单元之间的缝合线, 它将华夏地块分为东西两部分, 两者具有不同的地壳演化历史 (Chen and Jahn, 1998).该断裂呈NE向延伸, 其西侧为武夷隆起, 岩浆产物以花岗岩类为主, 火山岩出露面积少, 呈孤立的盆地沿北东向分布; 断裂以东, 火山岩大面积出露. 图2-1 华南中生代花岗岩及火山岩分布图 华夏地块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主要出露于浙西南-闽北地区(沈渭洲, 2006).古元古代八都群变质岩以及花岗岩出现在浙江......
关于壳体的整体运动,以最易受人们注意的水平运动,以及由此形成的壳体之间的相对移动而论,如前所述,可能与大区域性的,大规模的地幔平向蠕动有关.这种假说,比较容易解释古生代末期刚瓦那古大陆的分裂解体及印度和阿拉伯两壳体与亚洲大陆接合(成为南亚及西亚壳体)的现象.前者是由于当时该古陆之下为分散式平向蠕动流,而后者则是由于汇聚式平向蠕动流的作用结果. 对于一个尚为整体的壳体来说,分散式的平向地幔蠕动流可使它的不同地段遭受相背式的拖曳力,在薄弱地带拉断产生深大断裂带式的裂缝,有时表现为裂谷带,它把本属整体的壳体分裂成两个或多个壳体.这些裂生壳体无论后来离散与否,都可能在它们的有关边缘地带看到一些伴随主裂缝出现时期产生的张性(或兼剪性)构造.东非地洼区随着地洼活动而出现的大裂谷系,其形成机理及其两侧的伴生张性断裂的发生原因,即其著例.红海地洼区及其两侧 图7-3 华北汾渭裂谷型......
岩石圈的壳体运动是由于地幔蠕动所引起的.因此,壳体构造格局与地幔动力场是有密切的对应关系.这一点在亚洲地区有明显的表现.在裂谷地带之下常为扩散式的地幔蠕动流, 如东亚壳体的汾渭地洼型裂谷带之下者即其著例.而挤压构造带之下则常为汇聚式地幔蠕动流,如南喜马拉雅地洼型造山带之下者是.再有,在南北地洼区之下,为东亚与中亚二壳体下面地幔蠕动流的交接地带;当两方地幔蠕流到达该处,由于二者的主要流向差异,以及它们的互相交织,遂产生了挤压,剪切,拉张,或其复合的动力场,分别出现于不同地段,致上面的壳体边界处产生移动并形成相应的构造;如中国龙门山所见的推覆构造是由此而成的. 通过地幔蠕动方向与速度,与相邻壳体或地段之间相对移动的相应关系的分析,还可作为解释一些有关问题的依据.例如,中亚与南亚二壳体接合地带之下的地幔蠕动流,其来自北方的流速较来自南方者大.这事实与喜马拉雅挤压构造带的弧顶指向南方的现象......
mWm-2,其中以渤海最高,而其内地壳低速层的埋深也最浅,为62 km(其它则为76~91 km);又如汾渭地洼裂谷系和华北河淮地洼列,其热流值为60~66 mWm-2,其低速层在内地壳的埋深则比邻近地区浅.它们与同在华北地区的伊陕残留地台区热流值较低, 仅为52~55 mWm-2,其上地幔低速层较两侧地区深且较不显著,鲜明不同后者. 图3-38(a),(b) 中国大陆S波速度分布分段剖面......
,余动期也可出现.相当于莎特斯型基所称的 aulacogen(中译断拉谷或奥拉谷等).例如松辽地台区侏罗纪(初定期)时的断裂及岩浆活动, 即是当时断拉谷的产物. 2地洼型裂谷--在东非型地洼区中特别发育,如东非裂谷带及红海裂谷带是.在华夏型地洼区的余动期也多见,如汾渭裂谷系是. ......
,晚元古代,新生代重新活动,是东濮地洼南北分区的界线);发展有新生代玄武岩. 4)冀中坳陷大王庄油气田留58井.大王庄地区的西侧为紫荆关深断裂带,发育于大王庄油气田中的断裂构造活动受西侧深断裂带的影响较大. 5)汾渭地洼深1.3井地区.汾渭地洼是裂谷型地洼系[1984,陈国达],两侧被断裂所限,东侧断裂属深断裂,深13井靠近东侧深断裂. 6)威远震旦系气藏.该气藏位于乐山-龙女寺古隆起西南坡......
(VP)垂向的和横向的分层结构 如图3-33B中的河北地洼列,汾渭地洼裂谷系,冀北地洼列,这些负向地洼构造,较正向(地穹系,地穹列或地穹)地洼构造,有较低VP值的区间,两者间存在明显差异,这与地洼构造层具较低VP值有关,并且在垂向和横向上正,负向地洼构造均共同表现出多不连续,多间断突变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包括:上,中,下外地壳VP值的大小范围,厚度发育程度等方面.它们与地台区(如图3-33C中伊...分地区下外地壳的厚度 >10 km之外,其余均普遍小于10 km,并且存在程度不同的平行或垂直地洼构造方向的缺失 (厚度为零)间断.例如在近于垂直地洼构造NE方向的响水-满都拉地学断面上,华北地洼区中,下外地壳层虽表现出连续发育的情况(图3-33A,B,C中),但在门源-宁德地学断面穿越的华北地洼区的南缘(秦岭-桐柏)和汾渭地洼裂谷系的西南缘(渭南),则下外地壳明显缺失 (图3-34).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