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3206条信息,每页显示10条信息,共321页。用时:0小时0分0秒161毫秒
配方(%):松节油 10,二甲苯 6,环烷酸锰(2%) 1.3,环烷酸钻(2.5%) 0.7.小油度脱水蓖麻油醇酸树脂 (50%) 62,浮型铝粉浆(65%) 20. ......
在巳染色的棉或人造棉,富纤织物上,借还原剂或氧化剂将地色破坏.获得局部消色或显(有)色的花纹,这种工艺称为拔染印花,前者为拔自.后者为色拔.拔染工艺虽然成本较高,工艺繁复,且印花疵病较多,可是因其印制效果更为逼真和细致, 花纹轮廓清晰,地色丰满艳亮,为其他印花方式难以媲美,因而应用甚广. 配方(g):印染胶糊 300,尿素 50,溶解盐B 30,甘油 50,染料(硫化还原染料)CLG 70~90,葡萄糖 100,保险粉 50,纯碱 70,加水配至 1000. 制法:将染料先和甘油,溶解盐B,纯碱事先调匀.经磨细,过滤后.加入到事先已和尿素混匀的印染胶糊内,搅拌并加热至50℃,慢慢撒入保险粉,保温半小时后冷却至30℃,然后加入葡萄糖搅匀过滤,放置24小时后待用. ......
本节采用乙腈-水体系, 四氢呋喃-水体系以及甲醇-水体系作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结果发现用甲醇-水体系作流动相时, 色谱峰形较好.实验中紫外吸收波长置于λ=310 nm.当固定铜铁灵与水杨羟肟酸浓度同为20 mg/mL, 改变流动相比例, 发现甲醇/水=80/20时, 其分离度为1.49, 能较好地分离测定铜铁灵与水杨羟肟酸.改变流速作Van-Deemter曲线, 当流速为0.90 mL/min时, 曲线存在最佳点(极小值).所以, 以后固定流速为0.90 mL/min.在上述最佳条件下, 可得到色谱图, 并得到铜铁灵的保留时间为4.282 min, 水杨羟肟酸的保留时间为5.057 min. ......
由于气相色谱(GC)与原子吸收(AAS)联用接口装置简单, 选择性高并有较高的灵敏度, 因而在过去10多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常用的接口原子化装置及GC-AAS联用类型主要有三种: 1气相色谱与火焰原子吸收联用(GC-FAAS); 2气相色谱与电热原子吸收联用(GC-ETAAS); 3气相色谱与石墨炉原子吸收联用(GC-GFAAS).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可以提供很高的原子化温度, 加上近年来使用的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可以实现多元素的连续测定或同时测定, 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以有机锡的测定为例, 最低检测限一般在0.10~6 pg 范围.目前, 特别是气相色谱与常压微波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 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方法(GC-FPD)对于挥发性烷基金属化合物的分离与测定具有特效, 是元素形态分析的有力工具.新型FPD比原有检测器的检测限提高100~1000倍.被......
在浸出富液,吸附贫液,排放尾液的样品中含金量比较低时,可以使用比色法测定. 1)操作要点 分取50~200 mL液体样于250 mL烧杯中,加入王水10~15 mL于电炉上加热至微沸,保持5min ,取下稍冷,用活性炭动态吸附富集金后,纸饼放在25 mL瓷坩埚内于马弗炉中550~600 ℃ 灰化,再选择使用不同的比色方法进行测定.结果以mg/L表示. 2)分析方法 可采用尾矿分析中的硫代米蚩酮水相比色法,硫代米蚩酮萃取比色法,孔雀绿萃取比色法和其他方法. 3)讨论 1贫液样品中金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00x~1 mg/L之间,取样量可视样品的含量而定. 2停电时可以使用泡塑富集,硫代米蚩酮泡塑直接显色法.......
离子交换色层法分离稀土元素时,国内均采用732型(001×7)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市售出厂的交换树脂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杂质,使用前须对离子交换树脂进行预处理以除去杂质.先将出厂的离子交换树脂放入纯水中浸泡24 h,让其充分膨胀, 再用纯水反复漂洗以除去色素,灰尘及水溶性杂质.尽量将水排尽后,再用浓度为2 mol/L 的盐酸浸泡24 h,以除去酸溶性杂质.尽量将盐酸液排尽后,用纯水洗涤以洗去残留的盐酸直至p H值为3~4时备用.有时还须在纯水中进行筛分,获得所需粒级及粒度比较均匀的离子交换树脂以供使用.有时还须转型,转变为所需的型式. 交换柱一般用有机玻璃或聚氯乙烯板卷制而成,也可用相应直径的塑料管制成,其直径和高度取决于生产规模,料液组成及淋洗条件等因素.交换柱的下端呈锥形,在圆柱体与圆锥体交界处装有筛板(焊接或嵌接),筛板上均匀地铺有玻......
1903-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米哈依尔·茨维特(Mikhail Tswett)将植物叶子的石油醚提取液倒入装有白垩的玻璃管内, 然后加入石油醚自上而下淋洗, 随着过程的进行, 植物中各组分在柱中逐渐形成一圈圈的连续色带.他用色谱给这一现象命名.所使用的玻璃管称为色谱柱, 淋洗液称为流动相或淋洗剂, 柱内填充物称为固定相.到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 这一方法开始得到迅速发展.现在尽管此法被用来分离无色物质, 并不一定存在色谱, 但色谱法这个名称一直被沿用下来, 并发展成多种色谱法技术.固定相装在色谱柱内的方法称为柱色谱, 它主要作为制备方法使用, 在冶金学科内采用的色层分离法主要分为离子交换色层法和萃取色层法两类. 按照现代的定义, 凡利用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微小差异, 即它们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 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时, 在两相之间进行连续多次分配, 从而形成......
多数萃取剂萃取稀土元素的分配比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有规律地增大(顺序萃取).因此,萃取色层分离时的保留时间也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实践证明,萃取色层分离时采用某一浓度和pH值的淋洗剂同时分离所有的轻中重稀土元素较困难或较费时.为了使各稀土元素能满意地分离和缩短分离时间,淋洗轻稀土元素的淋洗剂浓度应与淋洗中稀土和重稀土的淋洗剂浓度不同,即应采用梯度淋洗法.此淋洗方法能自动提供每一组分所需的淋洗...间,h; u--淋洗剂流速,mL/h; V--淋洗液体积,mL. 图7-3 直线梯度混合器 简单的直线梯度淋洗装置如图7-3所示.它由两个截面积和高度相等的淋洗剂高位槽组成,两个槽下部相连,各有闸阀.第1槽为起始浓度的淋洗剂,且装有搅拌装置,第2槽为终止浓度的淋洗剂,两槽液面相等.淋洗开始后打开闸阀,淋洗剂自第1槽进入色层柱,第2槽的淋洗剂则不断进入第1槽,第1槽内的淋洗剂浓......
图5-8 气相色谱测氢装置原理图 气相色谱测氢装置的结构原理见图5-8.该装置主要由载体供给系统,探头循环采气系统,色谱柱分离系统和热导池检测系统四部分组成,并通过三通阀和六通阀连接在一起. 载体供给系统的作用是供给载气--惰性气体(通常为氩气或氮气).它由惰性气体源,减压阀1,干燥器2,稳压阀3和压力表4组成.氩气(或氮气)经干燥后分成两股,一股经稳压阀3,三通阀5通向探头采...氢的混合气样品. 色谱柱分离系统的作用是分离混合气样品中的各组分.它由不锈钢管和管内的粉末状分子筛组成.当六通阀6旋至取样位置时,从热导池参比池出来的氩气将取样管15中的混合气样品带至色谱柱7中,经过分子筛(4A13X型)时,由于分子筛表面积很大,有极强的吸附作用,而各组分在分子筛上的吸附热和吸附速度不一样,因而在混合气反复多次的与各颗粒状分子筛接触时, 就使组分间在移动速度上产生了很大的差别......
色层法也是利用物质在固相及流动相之间的分配来实现分离的方法.与吸附法的区别在于, 色层分离过程中, 被分离物质在固-液两相间要经过无数次的吸附-解吸过程, 从而形成一个差速迁移过程而实现分离.因此当两组分的吸附能力差别较小时也可实现分离.色层法种类较多, 对冶金工业而言, 具有实用价值的为离子交换色层与萃取色层, 它们均是柱过程.实现分离的推动力是化学反应, 外加的能量只是促进反应的进行.这两种色层法的共同理论基础是塔板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推导出的分离度方程[式(4-22), 式(4-23)], 表示分离过程受控于塔板数, 固定相的选择性及流动相的强度, 从这三方面出发, 可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大被分离组分的迁移速率差, 从而实现高精度分离.离子交换色层由于固定相的选择性较差, 通常可对分离料液进行适当预处理, 使待分离组分的性质差异扩大而帮助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