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7473条信息,每页显示10条信息,共748页。用时:0小时0分0秒459毫秒
作为一门独立存在的学科,必定有其自身的一套研究分析方法,否则难于完成该学科的研究任务.油气成矿学也不例外. 1.5.1 油气历史-动力综合分析法 油气成矿学的研:究任务,并非能从某一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所能完成.只有将相关学科研究方法的适用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油气成矿学的研究任务,统一开展各项研究工作,最后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完成本学科的研究任务.依笔者的实践,初步认为,油气成矿学的研究分析方法,应该是"以历史动力综合分析法为主体,结合相关基础学科研究方法的适用部分,以油气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及油气时空分布规律为主要研究目标,全面开展研究并进行综合分析归纳的方法".笔者建议这一综合分析方法称之为"油气历史-动力综合分析法".显然,这一研究方法属于高层次的研究方法. 笔者提出这一研究方法的理由有如下四点: 1)油气成矿学属高层次的交叉学科.,在上文"油气成矿学涵义"一段中......
采场硫化矿石爆堆的传热过程可以简化为图5-3所示的模型.依据传热学的理论知识可以建立硫化矿石自热与散热过程的宏观平衡方程,用于定量描述矿石从低温氧化到自燃所需时间与硫化矿石自身的氧化自热性,矿石的热物理参数,块度,体积以及堆放环境条件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图5-3 硫化矿石堆的传热模型 Fig.5-3 The heat transportation model of sulfide ore stockpile 设矿堆与大气发生对流作用而散发的热量为Q1,矿堆向地板传递的热量为Q2,矿堆的吸热量为Q3;依据牛顿换热定律,导热方程,可以依次得到: Q1= KA(/2-tf)=akr0/λ0A(/2-tf)= (6.184+4.168v)r0A/λ0(/2-tf)(5-43) Q2=Aλr(/2-tr/)(5-44) Q3=AHρ0c0(-tr)/t......
大地构造学(Geotectonics)是一门研究地球构造演化与运动及机制规律性的科学. Geoteetonits一词源自希腊语的ge(地球)+tekton(建设,构筑).大地构造术语最早见于 1849年C.F.Naumann<地知学>著作中,他把"组成地壳的物质形状问题,其相对位置和排列次序以及它们是按什么方式结合在一起"称之为"大地构造学".1935年E.B.Bailey依据tectonics与architecture(建筑学)均源出同一希腊语根,把大地构造学(Geotectonics)比喻为地壳的建筑学.所以按大地构造学的词义,即具有地壳物质组成及结构,构造的即演化与运动两重性的重要内涵. 大地构造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19世纪.18世纪采矿业的发展及找矿,开矿的生产需要,推动了对地壳构造问题的研究,为此开展的广泛区域地质调查所积累的实际地质资料,成为大地构造学逐步形成为......
1.3.1 油气成矿学的基本任务 油气成矿学的基本任务,就是研究不同大地构造环境和深部地质条件下油气形成条件和成藏过程,阐明油气藏时空分布规律,预测有利油气远景区,为含油气区总体评价和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1.3.2 油气成矿学的研究内容 油气成矿学的研究内容,就是在原有石油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侧重研究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不同构造体制的油气专属性;2后成构造单元对先成构造单元的油气继承性;3油气的深源性;4油气藏的多因复成性;5过渡际油气藏形成的特殊性.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全面地综合分析,针对性地提出科学的结论.本书将以上述五个方面为重点进行讨论.这些内容将在后文的论述中有所体现. 1.3.3 油气成矿学的发展方向 根据油气工业发展的需求,存在问题,科技的进步和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笔者初步认为,当代油气成矿学的发展方向大体上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图13-3给出的是某一聚合物熔体的普适流变曲线[5],在宽广剪切速率范围内,可分为Ⅰ,Ⅱ,Ⅲ三个区.各区对应不同的流变类型,要用不同的本构方程去描述对应的流变行为. 图13-3 聚合物熔体的普适流变曲线[5] 由于物体所承受的外力,流速,流道几何形状和热量传递等情况的不同,流动又可划分为:(1)层流和湍流;(2)稳态流动和非稳态流动;(3)等温流动和非等温流动;(4)拉伸流动和剪切流动;(5)一维流动,二维流动和三维流动.......
胶结充填体的作用与其力学特性密切相关,可以说是力学特性指标的函数.因此,要研究胶结充填体的作用,首先需要掌握胶结充填体的相关特性. 长沙矿山研究院桑玉发等研究人员结合矿山开展了1.0m×1.0m×1.5m的大型胶结充填体试体的现场三轴压缩试验.其中,Ⅰ号试体为尾砂胶结体,Ⅱ号试体为废石胶结体,Ⅲ号试体为废石砂浆胶结体.通过实验,系统地研究和揭示了胶结充填体在单轴,双轴和三轴受压条件下的应力应变特性,以及由各种监测仪器反映的综合特性. 试体构筑在距地表100m的井下硐室中,顶,底板为矽化灰岩(f=12~20).试体模型采用八架长160cm的18号槽钢和六架长160cm的14号槽钢组成反力框架(图2-1).测量变形的标杆为φ16mm的无缝钢管,其一端埋设在充填体中.用磁性表座将测表固定在表架上.采用四块叠合的96cm×96cm×6cm钢枕施加纵向载荷,出力系数为0.78,极限出力为......
岩石在剪切应力作用下表现出的力学特性,称为岩石的剪切力学特性.岩石在剪切荷载作用下达到破坏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应力称为岩石的抗剪强度.根据岩石所处的剪切应力环境的不同,将岩石的剪切强度分为非限制性剪切试验和限制性剪切试验两类. ......
有关体系完整的流变学特性应该包括如下几方面的特性:zhangyanli.因此,完整的流变学特性如图1.6所示. 图1.6 各种粘塑性体系的典型流变学特性 粘度测量仪的选择视体系粘度大小而定,主要有两类粘度仪:(1)旋转粘度仪,适用于粘度较小的分散系;(2)毛细管粘度仪,适用于粘度比较大的体系.最常用的旋转粘度仪为同心圆柱粘度仪(Concenter Cylinder Viscometer),如图1.7所示.根据有关力学原理可以推导得出如下关系: 毛细管粘度仪的原理如图1.8所示.混合物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通过毛细管.据这一过程物料流体受力流动分析,可以得出其剪应力和剪应变关系.具体分析见文献[44,45],此处给出大致的分析过程与结果. 图1.7 同心圆柱型粘度测定仪
由于上述机械作用的结果, 使得粉料中大量微区域, 或者更确切地说其中的分子或离子处于高能态, 这就导致反应剂体系活化能的显著降低, 使得一些从常规热力学观点看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反应在机械化学合成中却都成为了现实.表7-3列出了其中的一些机械化学法的应用实例.由此可见, 在机械化学合成中, 反应能否进行的问题是不能简单地用ΔG<0这一可逆过程热力学中的基本判据来回答的. 表7-3 常规条件下不可能而机械化学中已实现的反应实例* 不仅如此, 机械化学合成的反应动力学也跟通常情况有明显的区别.总的说来, 它的反应速度要快得多, 可以比一般情况下高出几个数量级.比如羰基镍的生成反应: 如果镍粉只是以H2进行表面还原处理后直接按常规方法进行上述反应, 测得其298 K下的反应速度为5×10-7 mol/h, 而在同样温度下机械化学的反应速度则为3×10-5 mol/h......
流变学模型需要组成,显微组织及工艺过程因素.关于黏度,组成因素主要受控于固相与液相之比.液体含量高时,系统是流体,没有强度;但如图1-4-5所示, 图1-4-5 黏度随固-液之比的变化情况和在临界固体掺入量下实际达到无限大的证明 当接近固体的临界掺入量(loading)时,黏度变为无限大.倘若有孔隙存在,由于液体不足以充填孔隙,黏度实际上是无限大(变形会一直延续到致密化才结束).固体的临界掺入量是最重要的材料参数,其因固体颗粒的形状和粒度分布二者而异.固体的临界掺入量通常是试验确定的,但对于许多系统,其倾向于0.60~0.64的范围.所有这些因素都已包括在下列的黏度模型中: 式中,ηM为固-液混合物的黏度;ηB为纯液体的黏度;Ω为几何形状项;τ为施加的剪切应力[其范围从内力(诸如重力)到来自外部的实际压力];τY为系统的表观屈服强度;φ为掺入固体的分数[固体体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