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3206条信息,每页显示10条信息,共321页。用时:0小时0分1秒702毫秒
镍盐和锡盐是两个工业规模电解着色的常用体系, 与其讨论孰优孰劣不如从技术层面具体分析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因为工业实践已经表明两种着色体系同时存在的合理性.锡盐的抗杂质干扰性能好, 电解着色槽液分布能力强, 电源设备和工业控制比较简单, 工业投资相对较低, 为此交流锡盐着色本身不存在任何困难.但是Sn2+的稳定性毕竟比较差, 实现大规模自动化生产频添不少问题, 同时对于浅色系着色而言, 锡盐着色的色差和色调比较难于控制.与此相对的是镍盐着色的槽液稳定性好, 对于浅色系着色比较稳定, 但是槽液的杂质敏感性较强.图5-9表示镍盐着色的杂质对着色颜色深度的影响, 着色槽液是50 g/L NiSO4, 30 g/L H3BO3, 着色条件见该图的注释.纵坐标是明度值L(孟塞尔坐标), L值越大则颜色越浅.图5-9说明该体系镍盐槽液对杂质(尤其是Na+和K+)十分敏感,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Na+和......
在弱酸性水溶液中,稀土一般以+3价离子(RE3+)形态存在,故应采用强酸性NH+ 4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吸附,其反应为: 由于镧系收缩现象,在镧系元素中其+3价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或说其水合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而离子相对亲和力随水合离子半径的减小而增大的规律,所以,当含混合稀土的料液通过离子交换柱时,原子序数小的RE3+主要吸附在树脂层的上部,而原子序数大的RE3+主要吸附在树脂层的下部.但是这并未达到有效的分离.为了扩大稀土元素的分离效果,常采用络合剂进行淋洗,这是由于稀土元素的络合能力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故在交换带上原子序数大的元素首先络合并被淋洗下来.显......
本规程适用于6063, 6063A铝合金型材制品进行硫酸阳极氧化后的锡盐电解着色处理. 1) 香槟色工艺流程: 2) 着色槽工艺参数: 3) 消耗量: 硫酸镍按化验结果补加; 硫酸亚锡按化验结果补加. 其余成分补加按硫酸亚锡 : 酒石酸 : 着色添加剂=1:0.6:2 4) 预处理: 预处理的腐蚀级别按半亚光碱蚀操作工艺执行.如有其他要求, 需在订货合同和生产计划中注明. 5) 香槟色上料绑料面积: 与古铜绑料相同. 6) 注意事项: (1) 着色前应预先调整好电源电压, 14#水洗槽pH>3. (2) 在13#水洗槽中不准停放, 14#水洗槽中停放时间不超过2 min. (3) 着色计时完毕后, 应立即起吊转入18#槽对色, 不可着色在槽中停留, 严格控制空中起吊时间. (4) 对色时, 掌握型材香槟色略深于样板色. (5) 着色偏浅时可以......
矿物在薄片中呈现的颜色与手标本上肉眼观察到的颜色不同.前者是矿物薄片在透射下所呈现的颜色, 而后者是矿物在反射光, 散射光下所呈现的颜色. 当光透过矿物薄片时, 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白光中不同波长的光波选择性吸收的结果.不管矿物如何透明, 总是要被吸收一部分.如果矿物对白光中的各色光波同等程度吸收, 透过矿片后仍为白光, 只是强度有所减弱, 此时矿物不显颜色, 称为无色矿物.如矿物对白色光中各色光波有选择吸收, 则透出矿片的各种色光强度比例将发生改变, 使矿物呈现特定的颜色.因此, 在单偏光镜下, 矿物在薄片中呈现的颜色是选择吸收的结果. 矿物颜色的深浅取决于矿物对各色光波吸收的总强调, 吸收的总强度大, 颜色就深; 反之颜色就浅.吸收的总强度又决定于矿物本身的性质和薄片的厚度, 对同一矿物来说, 薄片越厚颜色越深. 均质矿物的光学性质各方向一致, 不同振动方向光波的选择吸收和吸......
生物和人体的作用大不相同, 特别是铬(Ⅲ)是动物和人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 而铬(Ⅵ)则有致癌作用, 因而确定生物环境中铬的价态是必要的.铬(Ⅲ)与铬(Ⅵ)的分离和测定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分步进行, 戚文彬等提出用高效离子色谱HPIC-AG4 柱, 首先以0.5 mmol/L Na2CO3 溶液作为淋洗液, 测定土壤中Cr(Ⅵ), 再用H2O2将Cr3+氧化为CrO2-4, 然后测定总Cr..., 在高温条件下, 配合物的不稳定性是GC分离方法的局限性, 而液相色谱则较适合于这类配合物的分离. 多维色谱(二维色谱)可用来分离许多种金属化合物.为了达到有效的分离, 要求第一相色谱与第二相色谱的分离模式不同.例如Cu2+, Zn2+, Pb2+, Hg2+和Ce3+的混合物首先用正相柱分离, 以正己烷/正丁醇作为流动相; 接下来用反相柱分离, 以乙腈/甲醇/乙酸作为流动相. 为了得到有机......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ography Mass Speetrometry-GC-MS)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色谱仪部分,质谱仪部分和数据处理系统.色谱仪部分和一般的色谱仪基本相同.有柱箱,汽化室和载气系统,也带有分流不分流进样系统,程序升温系统,压力和流量自动控制系统等一般不再有色谱检测器,而是利用质谱仪作为色谱的检测器.在色谱仪部分,混合试样在合适的色谱条件下被分离成单个组分,然后进入质谱仪进行鉴定.图7-32所示为岛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外形. 图7-32 岛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外形 在色谱联用仪中,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是开发最早的色谱联用仪器.由于从气相色谱柱分离后的样品呈气态,流动相也是气体,与质谱的进样要求相匹配,最容易将这两种仪器联用.GC-MS方法的特点是,随着GC-MS定性参数增加,定性可靠.GC-MS方法不仅与GC方法一......
定义与特征 钢带表面被氧化,其颜色有深蓝色,浅蓝色或者淡黄色,有的由边部深蓝色逐步过渡到浅蓝色,淡黄色,无明显轮廓线. 图谱 图3-2 氧化色(1) 图3-3 氧化色(2) 图3-4 氧化色(3) 原因分析 (1)带钢表面乳化液未吹扫干净; (2)退火时保护罩密封不严或漏气; (3)保护罩吊罩过早,高温出炉钢卷边缘表面氧化; (4)保护气体成分不纯; (5)加热前预吹洗时间不足,炉内存在残氧,钢卷在氧化性气氛中退火; (6)保护气体露点高. 危害 影响钢带表面质量和涂装效果. 鉴别 用肉眼检查. 解决措施 (1)带钢表面的乳化液应吹干净,减少进入炉内的水分和残渣; (2)装炉扣罩后,必须进行密封性检查,发现密封不好,应及时处理; (3)严禁高温出炉; (4)确保保护气体成分符合工艺要求; (5)保证预吹......
一, 矿物双反射(率)和反射多色性的概念 中低级晶质矿物晶体颗粒切面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分别出现较高反射率和较低反射率的性质, 称为(非均质矿物的)双反射(率).这种光学性质是在矿相显微镜单偏光系统观察到的非均质矿物的非均质切面所特有的, 其在单偏光系统的直接表现是, 当转动载物台改变矿物晶体颗粒切面的方位时, 可观察到亮度(反射率)的变化, 其中一个方向反射率在该切面最大(最亮), 另一个与之垂直的方向反射率在该切面最小(最暗), 这两个明暗变化最大, 相互垂直的方向称为切面主反射率方向, 其最大反射率与最小反射率的差值称为切面的绝对双反射率, 而这种因为切面反射率变化而引起的明暗(亮度)变化, 称为双反射现象. 在矿相显微镜单偏光系统转动物台观察时, 晶体颗粒切面的反射色随反射率变化而变化的性质, 称为反射多色性.很明显, 矿物反射多色性的出现, 表明这种晶体颗粒切面不仅存......
萃取色层法是在离子交换法和溶剂萃取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离技术.萃取色层法是以一种吸附在惰性支持体上的萃取剂为固定相,无机盐溶液或无机酸溶液为流动相,用以分离无机物质的新的分离技术,具有萃取法的良好选择性和离子交换色层法的多级性的双重优点. 1958年J.M.温切斯特(Winchester)首先尝试用荷载在氧化铝上的P204作固定相的萃取色层法分离稀土,后来改用经硅烷化处理的硅藻土作支持体,在约65℃条件下,用盐酸进行梯度淋洗,分离了痕量的所有镧系元素.1960~1961年S.西基尔斯基(Siekierski)等用荷载在经疏水处理的白色硅藻土上的TBP作固定相,用硝酸或盐酸液作流动相也分离了几乎所有镧系元素.此后萃取色层法获得迅速发展,在稀土分离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使萃取色层法成为稀土分离的手段之一. 最初采用的载体为硅烷化球,通常为圆形微粒活性硅球,吸附萃取剂前先用二甲......
矿物包裹体中气体成分色谱测定装置 И.Д.ЗАИКЙН等 封闭在矿物中的成矿介质中气体成分的定量测定需要连续实现两道工序:打开包裹体和真实地测量释放出来的气体成分. 打开包裹体通常用机械法(利用真空研钵或研磨饥)或加热法进行.两种方法中比较偏重于用加热法打开包裹体,因为机械法打开包裹体具有严重的缺点,其中最主要的缺点是研细矿物表面对气体的吸附,和在体系中出现过多的氢.提出所谓机械法打开...进行研究,这样就可以阐明成矿溶液在成矿过程不同阶段的物理-化学特征. 为了定量测定封闭在矿物包裹体中流体的气体成分,气相色谱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使用气相色谱法与加热法打开包裹体相配合有一定的困难,其中最主要的困难是必须保证加热矿物和输送气体到色谱仪的装置的高度密封性.现代色谱仪对存在于包裹体中的主要气体组分可以达到足够低的检出限:氮,一氧化碳,甲烷的检出限为10-7g数量级,二氧化碳和水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