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2394条信息,每页显示10条信息,共240页。用时:0小时0分0秒107毫秒
岩土工程要面对和处理的对象是天然形成的, 具有一定结构和构造的工程岩土体, 天然岩土体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模糊性, 信息不完整性, 因而决定了岩土工程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而人工神经网络是一个非线性的动力系统, 特别适合于研究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简称为ANN)是20世纪80年代末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分支, 在短短的20年时间内, 神经网络异军突起, 进入了空前活跃的时期, 已成为前沿学科, 边缘学科研究的"热点".近十年来已逐步引入岩土工程领域, 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有效地解决了岩土工程中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本章将介绍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
5.2.8.1 分离室的内径 (1)蒸发体积强度法.蒸发体积强度是指每秒每立方米蒸发室中排出的二次蒸汽体积.一般容许的蒸发强度为1.1~1.5m3/(s·m3).由每秒钟产生的二次蒸汽体积和蒸发强度数据可求得蒸发室的体积.如果蒸发室高度已知,就可计算蒸发器的直径,多效蒸发时 ,为了使各效蒸发器大小一致,可根据末效蒸发室的条件来考虑分离室尺寸. (2)近似比例法.该法是根据下式来计算分离器内径DZ. 5.2.8.2 分离室的高度 分离室的高度,目前是根据经验决定,通常采用高径比H/D=1~2.一般认为,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和悬框式蒸发器分离室的高度不低于1.8~2.5m,才能保证液滴不被带出. ......
焊接接头的红外线检测常采用主动式检测方法.图7-3是用红外线检测点焊焊接接头质量的原理图.焊接工艺确定点焊接头的缺陷可能是部分末焊透.利用红外灯泡1非接触加热点焊接头, 采用双面法检测.把接头处加热至80℃~100℃, 从放置热像仪的一侧冷却接头十几秒钟后, 在显示装置(荧光屏)上就能很清楚地显示出接头的等温线直径.将它与标准点焊接头的等温线直径相比, 凡等温线直径大于标准点焊接头等温线直径的接头质量合格, 否则则存在未焊透. 图7-3 红外线检查点焊接头质量示意图 ......
低钒钢渣产生于含钒铁水的炼钢过程,五氧化二钒的含量一般为2~4%,其余为铁,钙,镁,铝等的氧化物.钒全部弥散分布于多种矿物相中,难以直接选,冶分离. 回收方法可将低钒钢渣添加在烧结矿中作为熔剂进入高炉冶炼,钒在铁水中得以富集,后经转炉吹钒得到较高品位的钒渣,以此制取V2O5或钒铁合金.该方法是攀枝花钢铁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提出,并曾在攀钢和马钢生产中应用. 也有研究者将含V2O51.54%的钢渣,以河沙和煤粉调整碱度,在矿热炉内直接还原得到含钒2.59~3.99%的高钒铁水,钒回收率可达90%以上. ......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和突出,许多国家和政府首先采取了干预的措施,制定了相关的环境法规.在企业方面,迫于越来越严格的环境法规限制,许多企业不得不做出努力,采用污染治理技术,控制自身造成的污染.随着生产过程的进行,防止污染的机会越来越小,而治理污染的代价越来越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的问题,必须在产品和生产技术的设计阶段就考虑到环境的因素.正是为了在产品的设计阶段获得充分的环境信息,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有了对"物质(能量)流平衡方法"的研究,并逐步应用到对产品的生命周期(Life Cycle)进行分析. ......
熔盐电解法为负电性金属制备和提纯的主要方法之一, 早在20世纪中期, 人们就着手于研究其在钨冶金中的应用.20世纪70年代, Senderoff等在700~850℃的温度下, 在氟化物熔体中电解WO3制得金属钨.20世纪末21世纪初M.Masuda 等在碱性ZnCl2-NaCl(40%~60%(摩尔数分数))的电解质中, 用直流或脉冲电流电解WO3,K2WO4, WCl4,K2WCl6都得到金属钨, 并对其有关电化学行为进行了测定, 因此, 在这方面已进行了大量实践. 钨的熔盐电解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即熔盐电解法制取钨涂层和从废金属钨回收钨粉.......
磨矿分级过程的自动控制不仅是节省劳动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稳定操作.把作业条件控制在最佳水平,以达到提高产量,降低消耗的目的.磨矿分级过程自动控制自20世纪50年代美国,原苏联,日本等国率先实现了磨矿分级机组给矿,分级溢流浓度的单参数单回路模拟仪表的定值控制以来,进入70年代,随着矿浆粒度在线分析仪的研制成功,开始引入电子计算机,实现了对磨矿分级机组的综合控制.80年代已开发出较实用的静态过程控制模型,实现了调优控制.80年代末,开始研究磨矿过程控制专家系统,并采用电子计算机组成两级集数控制系统,实现了磨矿分级生产过程的综合控制和管理. ......
正如前已阐明过的,中国华南大陆地壳演化史上,前晚古生代地槽活动区在早古生代末转化为地台"稳定"区之后,继而在中生代中期(晚三叠世)又转化成地洼活动区,这一地壳构造区动定转化的客观实例,充分证实了,地壳演化过程中,活动区同→地台区),稳定区也可以转化为活动区(为地台区→地洼区),并且无论是新成的活动区还是新成的稳定区,都不再是以前同一类型构造单元的历史重演或所谓"可逆再生",另有自身的地壳运动发展过程,独具特色的综合地质特征和更为复杂的地壳结构,以及深部地质特点显示的新型构造单元.代表地壳演化递迭前进到更为高级,成熟阶段的产物. ......
纪时期发生火山频繁活动;盆地四周在三叠时期亦有火山活动. 2)侏罗纪初至今低热升降发展期 侏罗纪初期,鄂尔多斯盆地进入稳定地台阶段的末期,地幔物质蠕动有所增强,热流有回 升的迹象伴随着广泛的玄武岩喷发,如伊盟隆起地区.盆地周缘构造热活动强烈,压性构造发 育.周缘向盆地的推覆冲断现象明显,尤其是西缘向盆地的冲断作用.从鄂尔多斯盆地有关样 品的热释光特征研究可知,热释光谱图蓝线峰值在下侏罗统及其上...深度分布关系 盆地的地热场展布与构造分区一致,分异性增强.不同的区块.构造热作用过程与方式有 所不同.盆地中部定边,靖边,鄂托克旗及乌省旗一片和延安一片,构造热过程稳定,地温梯度 基本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以拗陷作用为主.盆地南部环县,镇原,庆阳,志丹,吴旗一片和盆地 北部杭锦旗以南一片,构造热作用过程基本稳定地温梯度在白垩纪末略有升高,盆地以缓慢沉 降为主.盆地西部平凉至银川东东一带.构造热过程......
; (3-30) 将公式(3-29)与(3-18)代入(3- 30)式中,得: 图3-8 球体在静止液体中的沉降速度 分析(3-31)式,固粒的运动经过一定时间后,将会出现gZ= aZ的情形,此时,球体所受外力达到平衡,在惯性作用下,球体达到等速下沉.固粒这时的等速下沉速度叫自由沉降末速度,简称沉降速度(υc表示),即: (3-32)式是计算球形固粒在静止流体中自由沉降末速度的通式.υc与dg,(ρg-ρq)及g成正比关系,与ψ成反比.因为不同流态和不同形状的固粒的总阻力系数ψ是不相同的,因此相应的沉降末速不同.若将上述三种特殊阻力公式中的ψ值代入(3 -32)中,可得到三种相应的沉降末速度计算公式,即 (1)层流运动(Re≤1)时,得到斯托克司公式为: 从上述三式知,υc与(ρg-ρq),dg等成正比,(3-33)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