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3206条信息,每页显示10条信息,共321页。用时:0小时0分0秒152毫秒
4.3.2.1 分离度(分辨率) 色层分离中常称其色谱峰相邻的两组分为"物质对", 物质对的分离好坏用分离度表示.分离度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即峰高分离度(Rh), 峰半高分离度(R1/2), 峰底宽分离度(RS).定义: W窄则RS大, 意味着相邻两峰代表的物质分离效果好; W宽则RS小, 表示相邻两峰代表的物质分离效果差. 4.3.2.2 分离度方程 假...),, 采用强极性溶剂, ns小, 则k小, 如采用弱极性溶剂, 则ns大, k大, 因此调整溶剂强度可调整ns, 从而调整k使Rs变化. 对于多组分的分离, 如先流出组分在1≤k≤10, 后流出组分的k就无法落在这一范围.例如在稀土元素的色层分离时, 适于轻稀土的淋洗剂浓度对中重稀土络合能力又太弱(k太大), 适于中重稀土的淋洗剂浓度对轻稀土的络合能力又太强(k太小), 因此提出了用梯度淋洗的办法解......
为了克服PdIn化合物的脆性使之适于珠宝饰品和牙科材料应用,可以引入延性元素和改性元素以改善其性能.美国牙科材料公司开发了以Pd-In-Ag为基的多元金色合金并获得多国专利[24,25],这项发明最重要的特征是将PdIn化合物与延性元素结合仍保持黄色,以适应珠宝饰品和牙科制造的需要.Pd-In-Ag基合金由广泛的元素组成,按其质量分数,合金含有9.0%~58.0%Pd,5.0%~42.0...现在合金中并作为一个独立的"元素"以保证合金仍然呈黄色.第二类元素是Ag,Au和Cu延性元素,其中最主要的元素是Ag.Ag,Au或Cu可以改善合金的延性和铸造性能,Au还可以提高合金的抗晦暗和抗腐蚀性,这3个元素的总含量达到86%时可以提供具有足够延性的基体.但为了保证合金所要求的黄色或金色,合金中PdIn化合物的含量必须超过15%,而Ag,Au和Cu的最高含量分别为50%,30%和45%.当Ag......
用白光照射时, 在正交偏光镜间, 随着石英楔的慢慢推入, 光程差逐渐增大, 视阈中出现的干涉色将由低到高出现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干涉色的有规律变化, 便构成了干涉色级, 大约每550 nm程差划分为一个干涉色级序.每一级序中干涉色色调之间的一次明显的改变, 称为一个色序, 各色序之间是逐渐过渡的.通常可以划分为4个级序, 各级序的色序如下: 第一级序, 程差为0~550 nm, 主要干涉色为黑-灰-白-黄-橙-紫红. 第二级序, 程差为550~1100 nm, 主要干涉色为蓝紫-深蓝-绿-黄-橙-红. 第三级序, 程差为1100~1650 nm, 主要干涉色为蓝绿-绿-黄-橙-洋红. 第四级序, 程差为1650~2200 nm, 主要干涉色为灰蓝-浅绿-浅橙. 五级及以上的干涉色色调相互混杂, 难于分辨. 第一级序的主要特征是: 在程差接近零时, 无光透过, 接近于黑暗......
矿物的反射色是指矿物磨光面在白光垂直照射下垂直反射所呈现的颜色, 它是矿物的表色. 所谓矿物的颜色一般有体色与表色之分.体色是矿物在透射光中所呈现的颜色, 为透明, 半透明矿物所具有; 而表色是矿物表面反射光所显示的颜色.若某些矿物光面对白色入射光由各波长的光近似等量反射时, 这些矿物的反射色就呈现白色至灰色; 若矿物对入射光中某一波长的光反射较强时, 则这些矿物的反射色就呈现该波长的颜色.例如, 方铅矿对白色入射光近似等量反射, 故方铅矿的反射色为白色; 而黄铜矿对黄色波段的光反射强烈, 故其反射色为黄色.简而言之, 矿物反射色的形成机理是由于矿物光面对白色垂直入射光的选择反射所致. ......
1. 离子色谱法 离子色谱自诞生以来, 一直是分析无机阴离子的有效工具.它不仅操作简单, 分析迅速, 而且具有高选择性及同时分析能力.在岩矿分析中主要用于Cl-, Br-, I-, SO2-4, NO-3, NO-2, PO3-4等的测定. 2. 气相色谱, 液相色谱及与质谱联用技术 随着红外光谱, 气相色谱, 液相色谱的发展, 还有近年发展起来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及固相微萃取等新技术, 尤其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联用仪器的普及, 有机地球化学的研究产生了飞跃.主要应用在1 能源矿产: 石油, 天然气, 煤是目前人类最主要的能源矿产, 正确了解有机质演化程度及分子组成的变化规律, 对石油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尤其在油气化探中烷烃, 稀烃, 芳烃的检测; 2环境有机地球化学: 农药和洗涤剂等人工合成物质的归宿问题, 也是地学工作者应研究回答的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而产生的......
固体电解质显色材料是在外电场下或通电流时颜色发生可逆变化的物质, 其特点是, 当电子注入或抽出时, 亦即在化合价改变时, 伴随着颜色变化.因此固态电显色器材料应是电子-离子混合导体.电子可向固体输入或从其中迁出, 伴随着电子迁移, 离子亦需快速迁移以避免空间电荷积聚并维持电中性.最早发现的电显色材料是钨青铜.当电子注入WO3时由无色变成蓝色: WO3(无色)+xH++xeHxWO3(蓝色) (2-50) 这一过程称为电子-质子双注入过程. 近来阳极氧化铱膜为较受关注的新的电显色材料.其优点是化学稳定性较WO3好, 显色/褪色速度较WO3快, 其显色机制也可能属双注入机制: IrOx(OH)n-x(蓝黑色)+2xH++2xeIr(OH)n(无色)+xH2O (2-51) ......
光致变色材料分类方法很多, 按照材料基质分类, 包括有机光色材料和无机光色材料两大类; 按材料状态分类, 包括光色晶体和光色玻璃.这里仅对实际应用较多的光色玻璃作简单介绍. 从结构来看, 光色玻璃因短波长光照而变色的特性是因材料内含有光辐照所致的可逆亚稳态色心.这种可逆亚稳态色心可以与基质玻璃是同相的, 也可以与基质玻璃不同相.前者称为同相型光色玻璃, 后者则称为异相型光色玻璃. 1)均相型光色玻璃 均相型光色玻璃一般是掺杂可变价金属离子的碱金属硅酸盐玻璃在强还原气氛下熔融制得的.亚稳态色心是由玻璃组分中一些类似于碱卤晶体中F色心那样的结构缺陷形成的, 与基制玻璃具有相同的相.例如, 在这种玻璃中加入稀土氧化物CeO2和Eu2O3, 能变价的铈离子和铕离子在紫外光辐照下产生4f-5d的电子跃迁, 形成能吸收蓝色光波的亚稳态色心, 使玻璃在太阳光照射下逐渐由浅黄色变为深褐色; 在......
光色玻璃能可逆变色,适于多种用途.光色玻璃底玻璃为硼硅酸盐玻璃,在熔体中加入卤化银,在冷却时或者玻璃热处理中形成卤化银胶体粒子,玻璃为无色透明或乳白色取决于粒子尺寸大小. 典型的光色玻璃见表88-25. 表88-25 掺卤化银光色硼硅酸盐玻璃及其光谱灵敏度 续表88-25 光色玻璃具有褪色效应,即所谓变暗和复明现象.当光色玻璃受光照时同时进行着3个过程:(1)变暗或形成色心;(2)光漂白;(3)热漂白. 形成一定尺寸的卤化银晶体不一定是光色效应的必要条件,但是析出卤化银以分子般大小分布于玻璃状微相中时,反而可达到最大的变暗复明速度. 光色玻璃受光照时:Ag++Cl-Ag+Cl2;若加入铜光敏剂,则有反应:Ag++Cu+Ag+Cu2+. 在硼硅酸盐玻璃中掺钼酸银-钨酸盐银,可以避免掺卤化银光色玻璃中灵敏度过高时,玻璃变暗度与光强度不成正比的问题.该类光色玻璃......
萃取色层是液相色层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以无机溶液作流动相以实现物质的分离.该技术依据物质在移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原理来实现分离.物质组分在色层分离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是原始样品中的各种化合物不等速迁移.所谓不等速迁移是指在液体色层过程中,不同化合物流经色层柱时,迁移速度是不同的.不等速迁移是液体色层分离的基础,主要依赖于化合物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平衡分配,因此它与能影响这种分配的各种参数有关.如移动相,固定相的组成以及分离温度等.其次是化合物分子沿着色层柱的发散.分子沿着色层柱的发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反映了样品组分在色层柱中的流动形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认为,涡流扩散,移动相传质,滞留移动相传质以及固定相传质是四个影响分子发散的主要因素. 萃取色层法制备高纯金属的主要指标有:萃取色层中的保留时间,萃取色层的谱带展宽,理论塔板数和分辨率等. (1)萃取色层中的保留时间......
前述的干涉色与干涉色级序, 是以同一矿物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双折射率大小相等为基础.实际上同一矿物对不同波长短单色光的双折射率并不完全相等, 即具有双折射率色散.但大多数矿物双折射率色散很小, 对光程差及双折射率的影响不大, 目力难于察觉, 故可忽略不计.有少数矿物的双折射率色散很强, 能影响其干涉色, 呈现出色谱表上没有的干涉色, 称异常干涉色.当矿物对紫光双折率显著大于红光双折率时, 就出现"柏林蓝"的异常干涉色, 如绿泥石; 当矿物对红光双折率大于紫光双折率时, 就呈现"锈褐色"的异常干涉色, 如符山石.还有少数矿物, 如黄长石, 对黄光双折率为零, 而对其他单色光有不等的双折率, 结果产生异常蓝的干涉色. 干涉色级序低的矿物, 异常干涉色一般明显, 易于识别; 干涉色级序高的矿物, 异常干涉色较难和正常干涉色相区别.此外, 某些颜色浓的矿物, 如黑云母, 角闪石, 干涉色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