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7473条信息,每页显示10条信息,共748页。用时:0小时0分0秒257毫秒
当一个物体或系统通过吸收,反射,折射,衍射或发射可见光不同波长波段的光时,人们就会感觉到不同的颜色.物体的颜色既取决于外界物理刺激值,也取决于人眼的视觉特性.但是,不同的观察者对颜色的感知不完全相同.这就要求根据许多观察者的颜色实验确定一组能匹配等能光谱色所需的三原色数据,即建立标准色度观察者对一个物体颜色的"三原色三刺激值",以此代表人眼平均颜色视觉特性,用以标定颜色和色度学计算.现代色度学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的一套颜色测量原理和数据计算方法,称为CIE标准色度学系统.色度学系统以两组基本视觉实验数据为基础[1]:一组数据称为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适于1°~4°视场的颜色测量;另一组数据称为CIE1964补充标准色度观察者,适于大于4°视场的颜色测量.按CIE规定,必须在明视觉条件下使用这两类标准观察者数据. 计算照明体(光源)或物体颜色的色度坐标,首先要测定光源......
金属在熔融状态充填铸型开始一直到凝固冷却成型的过程中总是处于流动变形的行为之中,而在金属充满型腔后,液态金属中气泡,固态夹杂物,不能互溶的金属组分和液态熔渣团的沉浮,金属凝固过程中的补缩,应力和变形的传递,金属全部凝固后在型内继续冷却不均匀收缩时,都有金属流动和变形行为的参与.所以铸件的缩松,缩孔,充不满,冷隔,偏析,夹渣,气孔,热裂,冷裂等缺陷都与金属在不同状态时的流变性能有关.目前在铸件的热裂流变学研究方面已引起了人们较多的注意,而在缩松,缩孔,偏析,夹渣,气孔等流变学研究方面已做了较多的实验和理论分析工作,提出了不少与经典铸造缺陷研究中简单地把液态金属视为牛顿液体,把固态金属视为虎克弹性体不同的观点,修正了用古典理论解释一些缺陷时所出现的与实际情况相矛盾的问题[8].......
塑性加工流变学的研究,从利用材料塑性使固态物体改变自己形状而不被破坏,最终获得具有人们所希望的一定形状的制件就已经开始. 文献[9]给出了这方面研究成果.作者认为固态流动可分为塑性流动和黏性流动,前者的特征是动力学单位(动力学单位可能是原子,分子,胶态离子,巨分子及其个别组合)有序移动,后者的特征是动力学单位的无序移动.因此,塑性流动乃是物质流动的形式之一.发生塑性流动的体积,称为流动区(变形区),依加载条件不同,应力状态,变形状态和速度状态以各种方式分布于流动区,按照它们分布情况,流动区得到这种或那种形状.从而确定流动区的力学状态,这也是塑性力学最重要的分支. 同时,文献[9]曾把"塑性变形"与"塑性流动"相提并论,但在多数情况下,认为"塑性变形"是物质流动的结果.这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在流动期间,由于应力状态的作用,各种固相和液相的化合物将相互作用.这些化合物可能是物质包......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已有长久的历史了.在一定温度下,塑料表现为脆性体和弹性-脆性体.随着温度上升,塑料变成弹性体,弹性-黏性体,可利用模具进行压力加工.显然,加工过程乃是一个充填流动过程,其流动行为决定制品外观形状和质量,而且对分子链结构,超分子结构和织态结构的形式和变化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是决定高分子制品最终结构,性能的关键.在成型中诸多奇异现象不断出现,需要一个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工艺理论做指导.因此,高分子材料流变学研究比之其他分支更有成效,出版的专著亦多,使其理论学术性,实用性更独树一帜[6].......
谱学法包括XRD[96, 97](X射线衍射), FT-IR[58](傅里叶红外光谱), Raman[98](拉曼光谱), NMR(核磁共振光谱)[99]等方法, 通过相应的谱图可以分析出聚合物基体与锂盐, 增塑剂, 无机填料的相互作用情况, 进一步得出它们对聚合物电解质结晶度等性能的改善情况.其中, FT-IR可以直接对产物上的官能团或化学键进行直接辨认且无损害, 而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能对FT-IR识别不强的卤化锂, 氧化锂等进行分析, 但会对界面反应生成物造成一定的破坏[3]. Wu等[97]采用XRD技术对PEO-LiBOB-SN复合物电解质进行了研究, 在XRD图谱中并没有发现LiBOB或SN的衍射峰, 说明两者都能很好地溶解在PEO中.当LiBOB加入到PEO基体中时出现了三个明显的不同之处: 1复合电解质不含SN时衍射峰比纯PEO更弱更宽; 2与纯PEO相比......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 在接触面间产生切向的运动阻力, 这一阻力称为摩擦力, 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这种摩擦与两物体接触部分的表面相互作用有关, 而与物体内部状态无关, 所以又称为外摩擦.阻碍同一物体(如液体和气体)各部分间相对移动的摩擦称为内摩擦.摩擦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来分类, 按照摩擦副的运动状态可分为静摩擦和动摩擦; 按照摩擦副的运动形式可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按照摩擦副表面的润滑状况可分为纯净摩擦, 干摩擦, 流体摩擦, 边界摩擦和混合摩擦等. 人们对摩擦现象的研究比实际应用要晚得多, 最初的研究是在15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 1508年意大利的科学家达·芬奇首先对固体摩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摩擦力的概念.1699年法国工程师阿蒙顿进行了摩擦实验, 并建立了基本的公式.随后在1785年法国科学家库仑也进行了相同的实验, 总结出......
岩石力学中的数值分析方法因其通用性强,可以模拟各种复杂情况,方便灵活,易于修改,能反复进行试验,并且相对讲耗资少,在工程界得到广泛的应用.数值分析方法在采矿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对采矿工程的设计,开采过程分析和监测反演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采矿工程是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较早的领域之一,目前也是应用较为普及的行业之一. 在采矿工程中所用的数值分析方法有:有限差分法,有限单元法,边界单元法,加权余量法,离散元法,无界元法,以及有限元与边界元的耦合等.有限单元法因其在模拟多种介质的非均性,工程开挖,充填及支护等方面的灵活性,在处理复杂结构,复杂边界及载荷条件方面显示出的独特性,为岩石力学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数值分析方法,广泛地用于工程分析的各个领域.离散元法等其他数值方法在平衡状态下的性能与有限元相似,而当单元失去平衡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运动直到获得新的平衡为止;在分析地下空间的围岩,边坡稳定等问题时......
物体的流变性能不仅多样,而且是多变的.由简单流变体(虎克体,牛顿体和圣维南体)可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流变学模型.在铸造生产中常见的有开尔芬体,麦克斯韦体,施韦道夫体,宾汉体和普朗特体. 4.1.3.1 5种模型比较 5种模型均由虎克体,牛顿体和圣维南体三者之二或之三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混合构成,如图4-3所示.其中符号H为虎克体,N为牛顿体,而S为圣维南体. 图4-3 5种复杂流变学模型 5种模型特点可以归结如下:(1)均有弹性体;(2)2种仅有串联:(H-N);(H-S);(3)1种仅有并联:(H|N);(4)2种串并联混合;(5)4种有牛顿体;(6)3种有圣维南体. 图4-4 恒载和卸载时开尔芬体的应变与时间关系曲线 4.1.3.2 5种模型流变学分析 A 开尔芬体 开尔芬体是具有黏性的弹性体,有固体的特征,如图......
在材料科学铸造专业中,金属的流变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很多科学问题和工艺过程都与金属流变学有着密切关系.以往在铸造合金熔融状态流动性研究时,习惯把液态金属看做是牛顿流体.在研究液态金属的冷却过程中,往往先确定一个临界温度,把温度高于临界温度的物体视为单纯的塑性体;而低于此临界温度的物体则视为单纯的弹性体,这种方法大大简化了金属流变学的问题[203~205].实际的金属材料流动变形,经常是黏性,弹性和塑性的复杂组合.即使是固态的金属合金在很大的温度范围内也是具有弹性,塑性和黏性的综合特征,因此把物体流动变形性能简单化的研究方法就显得不太合适.这样,在研究半固态合金流变性能时,应按照材料的真实流动变形性能考虑,把材料的黏性,弹性和塑性结合起来研究. 通常,对于固相分数小于0.6的半固态金属合金,其流动呈现伪塑性.采用单相模型进行近似模拟,可以以黏度为基础建立本构关系,它具有悬浮液的特点和......
"成矿学"(Metal10gerly,Металлогния)一词是法国地质学家L.de Launay于1882年提出的.至今有110多年的历史了,其发展,依陈国达(1992)的意见,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孕育阶段,形成阶段和发展阶段. 1.1.1 孕育阶段 1882年至1928年属于成矿学的孕育阶段.1882年L.de Launay提出"成矿学"概念时,认为成矿学是"研究地壳里面元素分布,组合和分布规律"的;1906年他强调研究矿床与区域大地构造联系的重要性,并提出"大地构造成矿学"一词;1913年他进一步阐明,"成矿学研究矿床,其目的是寻找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矿床随深度的变化规律".1928年,英国学者Holmas则认为:"成矿学是从时代,区域大地构造和岩石学等方面对矿床进行成因研究".这一阶段,人们初步意识到要建立一门研究成矿规律的学科,对"成矿学"内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