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2394条信息,每页显示10条信息,共240页。用时:0小时0分0秒640毫秒
国家资源安全程度,经济效益与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准.据有关资料估计,我国现有大型矿山到2010年将有50%以上要关闭,到2020年则仅有不足20%能维持.在大型和超大型矿床相对数量及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情况下,从现在起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在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方面显得尤为迫切.然而,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必须基于成矿理论,技术方法的发展水平与创新.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末......
屋和建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 4软弱地基土的工程地质特征:软弱地基是指由淤泥,淤泥质土和部分冲填土,杂填土及其他高压缩性土组成的地基.淤泥和淤泥质土多为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下的沉积物,并遭受生物化学作用,因而含有较多的有机质,疏松软弱(天然孔隙比大于1,含水率大于液限)的细粒粘性土,常分布在沿海地带,平原低地,湖泊洼地及古代湖沼地区.其工程地质特点是:a高孔隙比,高含水率,由于具有一些连结,在末受......
寒武活化现象.Фаин.Β.Ε甚至提到过俄罗斯台坪的基底中有前寒武纪的活化迹象.而且大多数学者均认为前寒武纪活化现象发生在早元古代末和晚元古代,同时划分出时间较短的活化期--构造,岩浆,变质,成矿等作用明显加强的时期. 格里戈利耶娃(1986)认为元古代的后半期,古老克拉通上广泛发育与显生宙构造岩浆活化体制相类似的原地洼体制(Протодива),它分布于全球,目前已发现于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等......
纪时期下沉的幅度达5000~6000m,文留地区从Es33 起常处于地势相对较高的状态,因而沉积厚度相对较小,下第三系厚度仅有3700~4000m.也就是说,至早第三纪末期,C-P煤系又增加埋深3700m以上,加之原有的埋深,C-P煤系在早第三纪晚期的埋藏深度推测5500m以上,此外,在早第三纪东濮坳陷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拉开距内较大,因而在东濮坳陷中发育了两处幔凸,一处在长垣之南;另一处在八公桥一...→中心边缘→中心区→水下隆起;第二次从Es23→Es13末,从斜坡→中心→水下隆起→露出水面;第三次从Es2→Ed,这一时期, 东濮地区又经历了从下沉至上升的过程,文留地区基本上处于水下隆起状态.与古地貌变化相对 图3.3.5 东濮及邻区地壳厚度等值线图 应则构成了三个(有些地区是四个)沉积旋回.文留地区与相邻地区相比较,显得变化最为频繁,意味着该区构遣最为活跃,与其下伏构造(主......
纪后,秦岭海槽的海水浸进断拉谷盆地内,沉积了一套反映浅海碳酸盐岩建造,主要岩性为灰白色硅质条带状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其上部冯家湾组含丰富的藻类化石,可视作鄂尔多斯盆地地台构造层中第一套具有生油气能力的油气源岩. 晋陕断拉谷盆地于晚元古代末期封闭,隆起,并遭受一定程度的剥蚀,夷平作用. (2)地台构造体制和后期台缘坳陷盆地 和缓期台缘坳陷盆地是鄂尔多斯地台构造体制发展过程中第二代沉积盆地,它叠加...,在阴山台隆以南,贺兰山以东地区,依次沉积了石盒子组,石千峰组,纸坊群和延长群.均为反映气候干燥,炎热的红色粗碎屑岩建造,局部地区也可见红色细粒碎屑岩建造,沉积中心有不断向南迁移的趋势. 三叠纪时,其沉积中心已迁移至鄂尔多斯盆地西南方向,靠近秦岭褶皱带的前缘,故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自石盒子组到延长群均有海相地层的夹层,孙肇才(1990)认为鄂尔多斯陆内坳陷盆地雏形,可追溯到早二世末石盒子期. 整个......
). 根据地台活化的研究结果以及各种基本构造单元的发生和发展史,著者初步认为,地壳的发展过程大致上可以划分为四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是前震旦纪的部分.它是地槽区出现和大面积扩展以前的一个攸长的时期,其情况尚未清楚,可暂称为"前地槽区期".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可能已局部出现了地槽区.第二阶段是前震旦纪后期这一段时期,以代表活动区的地槽区逐步发展并最后夺得优势为特色;这可称"地槽区期".但到这一阶段之末......
贵,雅库次克等高原)之所以如此多见,就是由于地洼区分布广泛之故.青藏高原的内部构造地貌表明,它也是由一群高原型山脉合而组成的,已如上文所指出. 南喜马拉雅地区于中新-上新世以来,在这同一个地幔蠕动动力场的影响下,由于地幔蠕动再度活跃而处于与青藏高原相似的大地构造环境,即处于地台活化,转变为地洼区的时期.所不同的只是在于历史背景和具体条件有异,故运动方式另有特色.如前所述,该处地槽阶段于元古代末......
,呈微向西南突出的弧形.它与上述的东亚陆缘扩张带东段的末端相会,呈截接关系,在平面上构成一个倒置的"入''''字形.也可以说,它如同一把从西北方伸出来的弧形利剑,把东亚陆缘扩张带东段横截切断,使后者的内带到达中国南海和加里曼丹岛,以及外带到达菲律宾海南端之后,突然中止.东亚大陆就是由于这两段陆缘扩张带的联结,构成了一条全长达13000 km的长带,有如围裙,宏伟壮观的离散式大陆边缘,成为世界罕见的...到地层的走向被断层面所切截.显然,它们并非真正的弧形. 其次,有一种看法认为,亚洲东部及其陆缘之所以发生拉张运动,形成了许多块断型陆相盆地,其原因是由于印度板块碰撞的结果,这个因素可能也有一定的关系.不过需要考虑的是,从时间上分析,印度壳体的碰撞开始于古生代末,而自中生代以来,亚洲东部在很长的地质时期所出现的主要构造是压性,以广布的雁列式短线状连续褶皱,形成雁列式北东构造系为标志,而非张性.只有......
. 图5.13 宁芜铁矿矿区位置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火山活动构造图(据宁芜研究项目编写小组,1978年简化) 宁芜地区经过印支一幕的金子运动(发生在中三叠世末),印支二幕的南象运动,燕山1~5幕(一幕发生于中晚侏罗世之间)和喜山运动(基本上继承燕山运动晚期运动的特征)各次构造变动后,形成了一些褶皱和断裂.这些褶皱多为宽展型褶皱,如钟姑(钟山-姑山)背斜,宁芜向斜,白头山一花圹街褶皱和......
中加铌则要反推到30年代,但当时铌来自钽一铌铁矿石,是提炼钽的副产品,铌铁(钢中添加铌的中问合金)既缺又贵,每千克铌超过25美元,所以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价格便宜之后才开始探索. 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巴西的Araxa(Minas Gerais)和加拿大魁北克省的0ka发现了大的烧绿石矿点(pyrochlore reserves),随着该矿的开发,铌才丰富起来,价格跌落到5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