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2394条信息,每页显示10条信息,共240页。用时:0小时0分0秒749毫秒
取活性氧化锌于20世纪90年代末即获得工业应用, 国内有近十家工厂以次氧化锌或锌烟灰为原料, 采用该方法生产活性或纳米氧化锌, 规模一般为5000 t/a. 1)原材料 碳酸铵法制氧化锌的最大优点是对原料的适应性广, 对硫酸法很有害的杂质元素(如Fe, F, Cl, As, Sb, Ca和Mg等)的含量限制很少, 各种复杂的次氧化锌(如钢铁厂烟灰, 炼铅厂烟灰, 二次锌烟灰以及挥发法处理氧化矿......
铁,钢粉末是粉末冶金零件产业生产所用粉末原料中消耗量最大的金属粉末.2004年全世界铁,钢粉末的消耗量为85.3万吨,而1997年为64.7万吨,7年间增长了31%强. 铁,钢粉末生产的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20多年来粉末冶金零件生产发展迅速.例如,美国平均每辆汽车使用的粉末冶金零件1980年为7kg,2004年为19.5kg,增长了178%.这主要是由于: (1) 与非铁金属相比,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生产费用低,价格低; (2) 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相比,铁基粉末冶金材料性能好,特别是强度高; (3) 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重量/价格比; (4) 铁基粉末冶金材料易于合金化,特别是用碳合金化,因此具有铁-碳系统的所有特性(包括可进行热处理); (5) 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关于铁粉的生产方法,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研究开发过多种方法,诸如铁氧化物的固定碳还原法,氢还原法......
粉末冶金技术作为制造汽车零件的一项少,无切削金属零件成形工艺,一直受到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视.2007年美国生产的汽车中,平均每辆汽车的粉末冶金零件用量已达到20kg.鉴于汽车的平均重量为1000kg,这就意味着,铁基粉末冶金零件在美国生产的汽车中,按照重量,已达到1.75%的水平.这个比率,1977年为0.42%,1987年为0.61%,1997年增高到了0.95%,近10年来几乎增长了一倍.据报道,现在一辆汽车共约有2万件零件,而在轿车中使用的粉末冶金零件,据初步统计[1]为230多种,合计约750件.这就是说,按照汽车生产中使用的零件数量,粉末冶金零件已占到3.75%左右.这表明,在汽车中使用的粉末冶金零件,基本上为小型零件.小型汽车零件大多是铸,锻,焊及切削加工生产的,而用粉末冶金零件可替代部分铸造-切削加工件,锻造-切削加工件以及钢料切削加工件,可大量地节材,省能,减低生产成本,甚......
高,使软熔带区域压差增大并进而影响高炉顺行.但是,扩大矿石批重既可以减少焦矿界面混合层数,又有利于降低压差,以保证顺行. (2)原料条件与矿石批重的关系.入炉矿品位高,渣量小时,矿石批重可适当大,炉料堆比重大时,矿石批重可适当大.使用强度差,粉末多的烧结矿,料柱透气性恶化,不易加大矿批,否则易引起炉况不顺甚至边缘加厚而引起炉况失常.焦炭强度及粒度分布对矿石批重的大小也有重要影响. (3)炉型和...°,边缘CO2一般增加1%,综合负荷提高0.5. 因此在炉况顺行时,可用较大的布矿倾角和倾角差,以提高煤气利用率.而炉况不佳,压差较高,或因原料粉末较多时,则应适当减小矿石和焦炭的布料倾角和倾角差. 在无钟布料时,调整料线和批重的效果与钟式布料是一致的.但料线调整以100~200mm范围内为宜.矿石和焦炭布料时也可采用不等料线装入,一般是矿石料线低于焦炭料线.焦炭料线对中心气流作用大,而变动矿石......
化物的方式,从而明显降低了AsH3的热分解温度.另外,由于加热管的引入使之便于实现连续生产.加热管分3个区: (1)进口段为AsH3分解区,由锌颗粒填充,在400℃下AsH3与Zn生成砷化锌,AsH3含量可降至0.01×10-4%以下; (2)中段为冷却区,使(1)区生成的砷化锌从气相中除去; (3)末段为PH3的热分解区,用石英环填充,在1000℃下PH3热分解为单质磷. 日本专利JP60215510公开的方法如下:将AsH3分解区所用填充物由金属锌改为金属磷化物,其余方式与专利JP60186408所述方式相同. 日本专利JP1313309公开的方法如下:将以前的磷化氢直接分解改为以Fe-P合金粉末作为催化剂进行催化热分解的过程,从而可以使磷化氢的实际热分解温度从800~1000℃降至450℃,PH3的分解率可达99.18%. 阿里辛法可以制备很高纯度的磷.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
一,经常采用预富集与AES测定联用技术.这种联用技术既保持了AES同时检测多元素的特点,又克服了基体效应和复杂组分的干扰,也便于引进利于痕量元素激发的缓冲剂,从而提高了检测灵敏度. 图10-4 原子发射光谱仪装置图 痕量杂质富集物的光谱激发通常有溶液干渣法,粉末法和溶液法三种方法.溶液干渣法是将富集物溶液浓缩后转移到涂有封闭剂的石墨电极烘干后,用电弧,火花或空心阴极光源激发.粉末...原子,使之产生荧光(次级X射线)而进行物质成分分析和化学态研究的方法.在成分分析方面,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是现代常规分析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0世纪20年代瑞典的G.C.de赫维西和R.格洛克尔曾先后试图应用此法从事定量分析,但由于当时记录和探测仪器水平的限制,无法实现.40年代末,随着核物理探测器的改进,各种计数器相继应用在X射线的探测上,此法的实际应用才成为现实.1948年H.弗里德曼和......
~203mm 管道末速度: 7~15m/s 气固比: 6∶26 给料柱高: 2.44~4.8m 给料柱直径: ......
述要求的关键,同时必须考虑对环境是否有污染,如传统的钝化处理方式即铬酸盐钝化,它属六价铬酸盐是重度污染品不允许使用;苯丙三氮唑(又名BTA)是目前铜加工生产中普遍采用的钝化处理剂(原品有粉末状,溶剂状,使用时配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 BTA属于有机杂环化合物,当配制的溶液喷射到铜带上,与铜带表面形成半渗透性聚合络合物,成为Cu/Cu2O/BTA-Cu的多层结构膜.它在很多介质(水及有机溶剂)中稳...色斑痕,放置一段就形成黑色斑点,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另外,钝化质量与金属的表面状态有关,要获得最佳的钝化膜质量,要求带材表面清洁,均匀,光滑(晶粒细小),同时钝化后的带材表面不宜附着残液,而要求经挤压辊挤后形成均匀的水薄膜,然后进入烘干箱,以获得上述的保护膜,该钝化膜不耐热,烘干温度一般控制在60℃左右.溶液在使用过程要经严格地过滤,始终保持溶液清洁,浓度不变,不允许有残酸,油样物及金属碎末等残留......
内衬的理想用材.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高炉上使用SiC砖,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主要使用β-SiC结合Si C砖.80年代后期,除日本外,β-SiC结合SiC 砖用量逐年减少,仅占20%,Si3N4结合,Sialon/ Si3N4结合SiC砖用量逐年增加.据统计,1982~1990年,全世界高炉每年需 SiC砖约1万t,其中85%为Si3N4结合SiC砖.现在,国内外大型高炉已普遍使用了......
标明了各个合金体系的使用温度,目前Mg-RE系高强耐热镁合金为人们重点研究和发展方向. 图5-8 高强耐热镁合金发展示意图 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耐热稀土镁合金的发展概况已在本章5.2节叙述,到了20世纪90年代,人们又开发了成本较低的Mg-2.5RE-0.35Zn-0.3Zr(简称MEZ)合金,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其耐热性优于AE42合金[71,76].最近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