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48条信息,每页显示10条信息,共15页。用时:0小时0分0秒109毫秒
本书共十二章.第一章介绍了矿物和岩石, 岩石性质对地貌的影响, 旨在说明岩石与风景胜地景观的关系.第二章叙述了地层及地质年代概念, 目的是了解地壳演化简史和古地理概貌.第三章讨论地质构造其地貌表现, 部分名山的地质构造在这一章中得到了重点介绍..第四章论述了地球的内, 外力作用, 它们是地貌演变的基本动力, 它们的对立统一是地貌演变的基本规律.第五章描述了火山与熔岩风景地貌, 雁荡山, 五大连池, 镜泊湖, 长白山天池等都在这一章中进行了讨论.我国丹霞风景地貌甚多, 十分典型, 由此单独组成了第六章.第七至第十一章重点说明主要由流水作用, 地下水作用, 波浪作用, 冰川作用, 风力作用等外力作用为主所形成的风景地貌, 这类地貌类型众多, 分布面广, 特色鲜明, 所用篇幅也较多.第十二章对风景地貌在地质公园中的位置, 什么叫地质公园, 我国地质公园名录作了介绍, 其初衷是宣传我国的风景......
在广东省韶关市东北郊, 有一片神奇的山地, 红色的石头, 红色的山崖, 看去似赤城层层, 云霞片片, 古人取其"色如渥丹, 灿若明霞"之意, 称之为丹霞山.20世纪30年代,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 中科院资深院士陈国达教授在对丹霞山及华南地区的红石山地作了深入研究之后, 以发育最典型的丹霞山为名, 将这一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 并很快为学术界接受与采用.此后凡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 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均称为丹霞地貌. 世界上丹霞山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 美国西部, 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 而以我国分布最广, 类型最齐全.目前我国已发现的丹霞地貌有650多处, 国外也发现了50多处. 丹霞地貌分布区, 往往是奇山秀水相辉映, 是构成风景名山的一支重要类型.我国发育得比较典型的丹霞地貌有"碧水丹山, 奇秀东南"的武夷山, "丹崖赤壁"的丹霞山, 奇峰竞秀的龙虎山和圭峰山, 凌空峭......
是1100-1140℃外).用电子探针分析了较快冷却的包裹体中的玻璃成分,和经实验均一的包裹体中的玻璃成分,后者与主岩石的成分相似,但是前者则相当于长石+霞石的成分. 其他学者所报导的碱性岩中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较低.Andreyev and Shvadus(1977)对Synnyr地块和邻近地块的包裹体均一温度进行了测定,一些辉石中的包裹体形成温度为王150℃,但所有其它矿物的测定结果都≤1100℃,包括钾长石的测定为840-890℃.他们还注意到在某些霞石正长岩中"含有一种石盐相"的包裹体.据报导这种包裹体有些是作为含有"硅酸盐-盐熔体溶液"存在,其固相-气相-液相的比值为80:15:5(体积百分比).所存在的三至七种子晶(非均质和均质的都有)熔融至液相,开始熔化温度为200℃,均一温度840-890℃.冷却过程中,主要均质的子矿物棺重新出现并且可以见到一种透明的均质反应边,据推测玻璃是......
霞石正长岩是一种稀少的硅石饱和的粗粒到中粒结晶的火成岩,它由钠长石,微斜长石,霞石及少量的铁镁质硅酸盐和其他副矿物组成.霞石正长岩不含石英.表8-4为国外某些霞石正长岩典型的化学组成和主要矿物成分. 表8-4 国外某些霞石正长岩典型的化学组成和主要矿物成分(%) 续表8-4 霞石正长岩按其产状和成因可分为五类: (1)同不饱和火山岩伴生的似长石类岩体,如紫金山,顾家堡子和赛马等霞石岩体. (2)分异的环形杂岩体,常伴生有碳酸盐岩体,周围可见交代现象,如阳原霞石岩体. (3)层状侵入体,与环状杂岩体有关,如六安金寨霞石岩体. (4)同正长岩或碱性花岗岩伴生的边缘相或卫星岩株,如个旧霞石岩体等. (5)霞石化片麻岩,通常伴有霞石伟晶岩. 中国霞石正长岩体主要化学和矿物组成见表8-2.......
矿山开采深度不断延伸, 疏干深度也随之加大. 梁山组(P1l)隔水岩体上部的摆佐组(C1b)岩溶裂隙水逐渐形成以矿坑开采点为中心的疏干降落漏斗. 矿层间接充水含水层栖霞-茅口组(P1q+P1m)岩溶发育, 富水性好, 此时, 栖霞-茅口组(P1q+P1m)形成矿坑突水重要的威胁源. 栖霞-茅口组(P1q+P1m)灰岩以条带状展布在研究区东侧斜坡处, 钻探最大揭露厚度达150.69 m, 水文地质参数详见表4-4. 表4-4 栖霞-茅口组灰岩水文地质参数表 由表4-4可知, 栖霞-茅口组(P1q+P1m)灰岩溶洞裂隙含水层岩溶发育, 富水性好, 此时, 底板承压水头大, 采矿活动一旦触及此层, 将可能发生势猛量大的岩溶突水, 造成严重的损失.......
台湾省是中国油气勘探和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据戴金星(1980)资料,台湾从1716年起在诸罗(今嘉义县)等地多次发现天然气显示,1875年,台湾第一个油气田(出矿坑)开始开采,目前已在台西地区发现了15个油气田,其中有9个气田(即锦水,铁砧山,竹东,崎顶,自沙屯,青草湖,六重溪,牛山及高雄),6个油田(郡出矿坑,出子脚,宝山,竹头崎,冻子脚及台西油田) [1987,李冒玉等].上述油气田总体上以雁列式形式呈NNE向带状延伸,与中央山脉平行,分布于阿里山西测及西海岸平原带中,其"油气藏类型以背斜构造圈闭,层状油气藏为主"(据<台湾石油地质通讯>,浙江省石油地质研究所,1986,第1期),但由于油气藏形成之后或者在形成过程中受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原为线状-准线状分布的背斜霞闭被走向断层,斜断层,甚至横断层所切,发生构造分异,原来比较统一的油-水,油-气,气-水界面被破坏,闭合高度亦出现较大......
这是由地下水溶液或热液,特别是含CO2的地下水,或以之为主要作用而使先成矿床富化所成的多因复成矿床,较著名的例子有湖北黄梅式菱铁矿,其原矿床是含于中石炭统黄龙组及上二叠统栖霞组中的菱铁矿 层,层位固定(图5-9),色青灰,粒鲕较细(0.02~0.25 mm),品位平均为33.83%.但大部分已变为米黄色,粒鲕变粗(0.4~0.8 mm),品 位也提高了,平均达39.25%,且往 往从原有层位伸出小脉,充填于各种裂隙中.关于这矿床的成因问题, 颇有争论.一说为沉积矿床,其证据是有一定层位,与上下层同属于一个含矿地层的不同组成部分.另一说则认为是热液矿床,因为一部分矿体与地层斜交,具有裂隙充填特征.据现有资料,可能为后期构造使它在改造过程中,地下水循环 图5-9 湖北黄梅菱铁矿床地质剖面图 作用使有益组分重溶,改造而成.孙家富1的研究结果已经证明了这一观点. 依廖士范......
壳体综合构造区的大地构造单元组成,随壳体的演化-运动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不同的组成反映出其演化发展所处阶段的特性(成熟度,生长期等),以其大地构造单元的组成类型可分为: (1)简单型(或单一型)壳体 指壳体全区由同一种体制构造单元组成时,如华南壳块晚古生代各构造单元均先后进入地台体制阶段,壳块由同一种地台区组成,为单一型的地台型壳块是.另外,根据研究麓需要,霞.可按溺一壳体诸构造单元所代表的基本演化阶段来划分.如中亚,东亚壳体等均由陆壳型构造单元构成时,属单一的陆壳壳体,西太平洋,则属单一的大洋型壳体. (2)复杂型(或混杂型)壳体 壳体不同部分的构造体制有差别,按这些体制单元的主,次,对包含有两种以上的体制单元,如现今的东亚壳体,包括有地洼区,地台区和地槽褶皱带区属之,可称为:地洼-地台-地槽型壳体.复杂型壳体中构造单元体制上差别的悬殊性大小,是反映壳体演化上内部构造发展反差大小......
矿体展布方向为南北向, 呈狭长形; 由于梁山组隔水层的阻隔, 西侧栖霞-茅口组(P1q+P1m)溶洞裂隙含水层地下水未进入巷道; 巷道仅东侧进水, 故选择单侧进水水平巷道公式(3-2)计算1190 m中段以下三个中段矿井涌水量. 式中: Q表示设计中段的预计涌水量, m3/d; H为含水层厚度, m; L为设计中段巷道长度, m; S表示设计中段的水位降深, m; K是渗透系数, m/d; R代表影响半径, m. 其中, L根据预期设计巷道长度; H表示的含水层为近于直立的含水层, 含水层顶界面取平均水位标高1309.35 m, 含水层底界取岩溶发育最低标高848 m, 含水层厚度为1309.35-848=461.35 m; S表示的1140 m中段设计水位降深为1309.35-1140=169.35 m; 1090 m中段设计水位降深为1309.35-1090=219.35......
并统一为"复合式"隔水岩体, 水流穿透该层的穿透能力降低; (2)矿山延伸至最低开采中段1040 m中段时, "复合式"隔水底板所承受的静水压力为2.73 MPa, 此时所需"复合式"隔水底板的安全厚度为21.26 m, 而其实际厚度达到64~98 m, 是所需安全厚度的3~4.6倍, "复合式"隔水底板能有效阻止栖霞-茅口组(P1q+P1m)灰岩岩溶水灌入矿坑. (3)随着开采巷道的延深, 研究区内断层未继续向下延深, 岩溶发育程度也明显减弱; 研究区断层未在栖霞-茅口组, 梁山组和摆佐组之间沟通, 而产生地下水的通道. 综上所述, 研究区开采至最低开采中段1040 m中段时, "复合式"隔水底板仍具有隔水性能. 总体上, 研究区梁山组和摆佐组岩体层位稳定, 深部未发现断裂构造. 在延伸开采过程中, 隔水底板未遭受破坏的情况下, 地表水体不会通过断裂, 冒落带等直接灌入矿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