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702条信息,每页显示10条信息,共171页。用时:0小时0分0秒425毫秒
,在发展放射性勘探油,气田方面以及探讨γ异常形成原因的理论基础方面,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美国也是应用放射性勘探油气藏比较早的国家之一,1950年,美国学者H·隆特贝格(lundberg)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和加拿大的已知油田和未知含油性地区做了放射性勘探后,建议对新区进行勘探,勘探证明地下存在良好的产油层.此后,美国的许多学者在做了实际工作之后,都先后对油气上部异常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解释. 我国是利用放射性法勘探油气藏比较晚的国家,从1957年起我国才在一些地质,构造各不相同的油田和未知含油性的地区进行放射勘探油田的试验性工作,如在老君庙油田,川中,川南的气田都做了实验,结果发现油田或气田范围内均为低值的γ放射性负异常,而在油气田外围为高值的γ放射性正异常,并且有些γ放射性的负异常与油,气田的油水边界及气水边界比较吻合. 虽然油气腰的放射性勘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早期的放射性方法是......
.所以结论为:放射性元素在油,气田上部有规律的分布,是石油碳氢化含物影响产生的结果,异常的成因和油,气藏有密切关系,因而可以把这些元素的分布规律看作是地下含油气的标志,并用于直接勘探地下油气藏. 图5-1 阿尔伯达省(加)Westerose油田上覆的各种页岩的放射性,它由上泥盆统Ledue层产生,放射性测量值由测井得出,单位"g镭当量/t" 阿列克谢也夫的观点同Price的纯地表作......
制,铀,钍,钾都可成为异常信息,因此,在寻找油气藏时要进行多参数测量.3油气勘探面积大,要求既有高精度,又有高工效,因此应该采用高效的方法技术和高灵敏度仪器设备. 综合以上特点,在现有放射性方法中,γ能谱测量和α杯法(或静电α卡法)是可供优选的方法,它们不仅灵敏较高,测量精度高,而且可以在现场获得多种测量参数,具体内容如下: 1.γ能谱测量 γ能谱测量至少可以给出总计数Tc,V,Th,K含量...须做到:1探头放置的有效立体角要保证备测点的一致性.2计数时间要足够长,尽量减少计数统计胀落的影响.3仪器的稳定性要好,为此早晚的基点或标准的校验是不可缺少的.4如果多台仪器平行操作,则仪器间的一致性要好.5地表条件,如土壤粒度,含水量等都会对计数产生影响,为消除这些影响,可在测量时尽量保证条件相同,如难以保证,可引入适当的校正. 地表γ测量的效果可由以下报道中看出.据张子枢的记载,四川省于......
烃气纯化除去H2的过程可以用下面这个化学反应式表示: 在这个反应中,H2分子每个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给Cu,使Cu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状态,这时Cu由2价变为0价,铜被还原,氢被氧化. 从这个反应式中,我们可以看出,一切失去电子的反应叫做氧化,相反,和电子结合的反应叫做还原.在同一化学反应中,氧化和还原必定同时发生.这类反应称之为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本身失去电子而使另一物质得到电子的这种物质称为还原剂,而本身得到电子的物质称为氧化剂. 由于氧化物质和还原物质电子的转移,使其负荷不同的电,而形成电场.这时氧化物质比还原物质有较高的电位.这种电位称为氧化还原电位.这种电位值的高......
在前面讲过烃类气体可以向地表运移的情况下,现在主要说明烃类气体如何能造成地表氧化原电位的异常. 在地壳表面进行着大规模的氧化--还原过程,从绿色有机物质的形成到地壳中元素的电子的转移. 同样土壤地带也进行着氧化--还原反应.就土壤与其进行电子变换的物质(氧化--还原介质)所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来说,由于它们之间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电子便发生转移,土壤和氧化--还原介质便荷不同电性,而产生电场.当发射电子多于接受电子或接受电子多于发射电子时,便产生了可测量的电位,这个电位就是氧化--还原电位,称它为土壤氧化--还原电位. 在土壤氧化--还原法的体系中,土壤是较为固定的,而氧化还原......
土壤磁性测量是通过油气远景地区地表土壤的磁性测试分析,直接指示地下油气藏的一种直接找油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在我国有人将其称为微磁测量,为了与地面大比例尺高精度磁测相区别,可称之谓土壤磁性测量. 这种方法是在油气田的高精度磁测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起来的. 美国地质调查所的T·J·Donovan博士,多年从事油田渗漏证据和机理,以及隐伏油气田的后生成岩作样标志的研究.1979年在AAPG Bmleetin上发表题为"油田上方成岩作用磁铁矿的航空磁测探测"的文章,提出:在俄克拉荷马州西蒙特油气田上的航空碜测剖面上观测到的与近地表的成岩作用有关的高波数航磁异常,异常的特征是短波长(小于0.5km),低幅值(最大60nT).它认为这些异常是由磁铁矿引起,而磁铁矿则是下伏油藏烃类渗漏的直接结果.这种过程可以这样解释:油气藏中的烃类物质及相关化合物如H2S缓慢长期的持续渗漏,在地表造成还原环境......
说明油气田上方土壤磁化率出现统计性异常是具有普遍性的. 图5-8 我国从事油气勘探的地球物理工作者近年也进行了许多类似的工作,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图5-9为闰桂林和王远新等在内蒙古嘎郎图油田进行土壤磁性测量获得的天然剩磁异常平面等值线图,共获得几个剩磁异常.异常大部分位于凹陷构造曲线变深的有利部位,异常与油气活动有关. 1993年我们也在辉桦柳河地堑的圣水河凹陷进行土壤磁性测量的研究工......
地震反射剖面包含有多种地质信息.有学者认为一条地震反射剖面上拥有一百多种信息,但是目前地震处理和解释的技术水平还不能完全分辨和利用它们,可见地震剖面带上蕴藏着很大的潜力,有待于发掘. 利用地震信息直接检测油气,早在50年代初前苏联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就开始了探索,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直到70年代以来随着地震数字采集和数字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使用保持振幅处理技术以后,才使其具有了实用价值. 直接检测油气的地质和物理基础是油所饱和的储集层与水饱和区域相比存在许多不同的物理特征,如:地震波通过储集层时P波速度减小,吸收增大以及频率范围变化等;在储集层的边界和油-气-水接触面上声波阻抗和反射系数发生变化,以及岩层密度,地震纵波速度降低等.这些变化必然会蕴含在地震反射波的动力学特征及参数中.研究和确立地震信息与油气的直接关系已成为地球物理勘探的重要课题,从而发展起来了多种直接检测油气的方......
楔形中振幅发散地震相 在剖面上为楔形,内部反射波组向凹陷边缘上超,收敛,同向轴减少,振幅中等(图6-3).该地震相主要分布在凹陷边缘,解释为滨湖相.水体浅,水动力能量强,是油气良好的储集场所,且距油源区近,易形成岩性油气藏. 楔形低频,低幅,弱连续地震相在剖面上为楔形,振幅和频率很低,连续性差,向两侧变为楔形,高频,中幅不连续地震相(图6-4),解释为滨湖滩砂. 图6-3 楔形发散地震相 图6-4 楔形低频低幅地震相 丘形变幅杂乱地震相 剖面上呈丘形,顶,低部均呈弧形,振幅变化大,内部不连续,杂乱反射.该地震相分布盆地内,位于近东西向......
从钻井资料看,基岩多为花岗岩.岩性致密,属均质体,孔隙度和渗透率很低.其反射特点一般为高频,中-高振幅,杂乱反射.但由于受构造运动影响和基岩顶面长期遭受风化剥蚀,裂隙极发育,易充填各种流体,因而改变了它的物性和反射特征.借助地震相术语将基岩风化壳划分两种类型地震相. 丘形地震相 基岩顶面反射波同相轴呈弧形;底面平,在其两侧第三纪地层反射层逐层向上超覆.这种地震相多为古潜山.依据内部反射特征,又可划分两种类型:1丘形中频强振幅地震相;2丘形中频变幅地震相.前者频率中等,视周期宽,内部反射较强.主要发育在2号断层上升盘五星潜山带上(图6-6).该带受断层切割,裂隙极发育,物性好,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