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3206条信息,每页显示10条信息,共321页。用时:0小时0分0秒214毫秒
电解着色的电源波形最初为简单的交流电波形, 即50~60 Hz的正弦波, 目前还在锡盐电解着色工艺中广泛应用.后来许多专利提出各种各样的着色波形, 如变形交流, 锯齿波, 脉冲波, 交直流叠加波, 连续直流, 断续直流, 一直到周期换向波(PR波)等.图5-13是常见的电解着色电源的各种波形, 实际使用的进口电源的波形可能还要复杂一些.日本近期开发的镍盐电解着色专利技术都采用特殊电源, 但是特殊电源总是与专利的特殊工艺配套提供的, 而工艺总是决定着电解着色的质量, 为此我们不可能单独评论电源之好坏.欧洲的情形有些不同, 它们的电源往往独立提供, 由专业工厂生产, 着色工艺的开发公司选择配套装备.所以欧洲的电源生产厂家介绍各种系列的电源设备时, 电源参数和性能特点比较详细, 便于工艺选择使用.电源设备与其他设备一样, 总是服从于工艺要求的.五花八门的电源设备, 常常带有强烈的商业色彩......
定义与特征 透过面漆可见底漆的颜色. 图谱 图7-19 透色 原因分析 (1)过度稀释; (2)涂料沉降; (3)涂膜厚度不均匀; (4)面漆过薄; (5)涂面漆时底漆未固化. 危害 影响外观. 鉴别 用肉眼检查. 解决措施 (1)使用适量溶剂; (2)充分搅拌涂料; (3)了解,掌握涂料性能; (4)调节面漆厚度在合理范围内; (5)调整机组速度或增加炉温使底漆固化充分.......
高灵敏度, 高选择性显色剂的合成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新试剂不断涌现, 多元配合物在有色金属分析中得到了迅速发展, 进一步扩大了显色体系, 扩大了应用范围, 是痕量分析的重要手段.高灵敏度显色剂和多元配合物直接光度法一直是光度分析中采用最多的方法.近年来合成的试剂主要有不对称变色酸双偶氮类, 杂环偶氮类, 偶氮氯膦类, 三氮烯类, 重氮类, 安替比林类, 卟啉类, 腙类, 硫脲衍生物, 荧光酮类及偶氮甲磺等.比如黄章杰等研究了新试剂[杯(4)芳烃偶氮]氨基喹啉类试剂的合成以及在矿样中钴, 金, 钯分析的应用, 其显色反应灵敏, 选择性较好.张学军等合成了新试剂2-苯并噻唑偶氮-7-(4-甲基苯偶氮)-变色酸和2-苯并噻唑偶氮-7-(4-羧基苯偶氮)-变色酸并研究了它们与铁的显色反应, 后者因在另一侧苯环上引入了成盐基团-COOH, 水溶性增强, 其灵敏度, 选择性均较前者有所提高.还......
(1) 柱子准备 用干法或浆液法将萃淋树脂装入柱中,轻轻捣紧床层,在床层面上盖泡沫塑料或玻璃纤维等固定层,以防止树脂漂浮.以数倍床体积的水淋洗,仔细地除去树脂床中的气泡.除去气泡后,用相应的溶剂将固定相中的杂质淋洗干净,再用数倍体积的淋洗剂预淋树脂床.如果淋洗过程中采用数种淋洗剂,则须用第一种淋洗剂预先淋洗树脂床. (2) 吸附 溶解被萃组分的溶剂须与分离过程中应用的第一种淋洗剂的成分相同或类似.料液应无沉淀物,以防堵塞树脂床.加料的流速应尽量使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达平衡饱和,进料流速一般均小于淋洗流速.最低加料量取决于成分检测的最小量,即取决于检测极限.最高加料量应由满足......
国内外资料介绍多色化电解着色时, 通常以磷酸化学或电解处理使微孔底部扩大为例, 作为干涉光效应的技术原理说明.Anolok Ⅱ工艺是已经实现工业化的技术, 它分为三个步骤: 1普通硫酸阳极氧化; 2扩孔处理, 磷酸电解溶液25 V进行4~7 min短时间"阳极处理"; 3普通镍盐电解着色, 得到从灰-蓝, 灰-绿, 黄-粽, 直到紫色的多色彩表面. 川合慧[2]介绍的多色化工艺程序为: 1直流硫酸阳极氧化; 2直流磷酸电解扩孔处理; 3交流锡盐电解着色.1阳极氧化和3电解着色都是常规工艺, 关键在于2中间处理过程.典型的扩孔处理过程是在100~150 g/L的磷酸中, 于15~30℃和外加电压10~40 V进行电解大约2~10 min.电源可以采用直流, 工件作为阳极, 也可以采用交流, 甚至采用交直流叠加, 视工艺要求而定.图5-15说明中间处理的扩孔过程, 在磷酸扩孔过程中......
流动注色分析(FIA)由于它快速准确, 通用性强, 自动化程度高, 试样试剂消耗量少, 设备简单及操作方便, 因而得到迅速发展.为了改善各种分析方法的检出限, 人们往往采用分离富集的办法, 但常规的方法是间歇式的手工操作, 繁琐费时, 采用流动注色在线预富集技术是提高灵敏度和分析速度的有效方法.应用于矿物分析的主要是流动注色技术与光度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 质谱法等的联用.已对20多种地质和地球化学物料中Al, Ca, Mg, Fe, P, Mo, Ge, Se, As, Sb, Bi, Te, Pt, Pd, Rh等30余种元素进行了测定.运用的技术已扩展至停流法, 区域采样, 梯度稀释, 滴定, 合并带法等, 并从快速测定单组分为主开始向同时测定多组分方向发展.......
4.1.4.1 合成钻石 淡褐色或淡棕色,颜色不太均匀,可见色带;晶体中常含金属片,用磁铁可以吸起;颗粒小,一般3.8mm. 合成钻石与天然钻石的区别:合成钻石含白色似尘埃状包裹体,而天然钻石没有.在紫外线照射下合成钻石呈绿色强荧光且不均匀(中心绿,边缘无),而天然无色透明钻石呈淡蓝色荧光,带色钻石多发淡绿,浅黄或浅紫色荧光.合成钻石无吸收谱线,而天然钻石具特征吸收谱线. 4.1.4.2 改色钻石 用辐照与加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钻石的人工改色. 改色钻石与天然钻石的区别:天然褐色,粉红色钻石中,色带可为直线状或三角形状,并与晶面平行;改色钻石中的色带则平行于琢型宝石的小面.辐照处理的颜色仅限于钻石表面.经辐照的钻石在光谱的红区间有细的谱线,而天然致色钻石中通常见不到.天然蓝色钻石由硼元素致色,具半导体性,在钻石两端加电压,就会有电流通过;而辐照改色钻石的颜......
,将汞除掉. 由于硫化银是最难溶解的硫化物之一,所以极小量的银可用此法分离.分离少量的银时,如无金,钯,汞或大量铜存在,用二苯硫卡贝松提取. 在上述方法中,溶液不应含有生成不溶解性银盐,或银络合物的阴离子(卤族阴离子或玫瑰红氢酸).从二苯硫卡贝松银的平衡常数看,少量的二苯硫卡贝松溶液,在弱酸性中就能完全将银提取.此法可将银与非大量的铜分离,但Cu与Ag的质量比非常大时,分离不能成功. 比色分析中其他分离银的方法,如在二氯化汞的盐酸溶液中,用镁将银沉淀成银,汞,甘汞的混合物,有时将银沉淀成氯化银或溴化银,用溴化汞作聚集剂.比色测定前将汞灼烧除掉,同时沉淀了的卤化物,测定以前需要溶解. 2测定方法.最普通测定银的试剂,是玫瑰红试剂和二苯硫卡贝松.后者对溶液可以有较高的酸度,可含多量的中性盐且带颜色的离子没有干扰. 测定小剂量银时,在中性溶液中,玻璃器皿对银有吸附作用,但石英没有吸附作用......
7.1.3.1 保留体积与保留时间 萃取色层法的淋洗曲线如图7-1所示.淋洗液中组分浓度与淋洗液体积(或淋洗时间)的关系曲线呈高斯分布,按A.J.P.Martin分配色层理论,存在下列关系式: VR=VM+kD·VS 式中 VR--淋洗液中组分浓度达最大值时的淋洗液体积(或淋洗时间),称为保留体积(或保留时间); VM--色层柱的自由体积(即充满溶液的体积); VS--固定相体积(即色层柱的有机相体积); kD--平衡分配系数,其值与液-液萃取时的分配比相近. VM=V·η% V=VM+VS 式中 V--色层柱的充填体积; η%--色层柱的空隙率. 图7-1 保留体积色谱示意图 7.1.3.2 分离度 萃取色层柱的柱效能常用分离选择性(决定于分离系数β),柱效率和分离度RS三个指标表示. 萃取色层柱的柱效率常用理论塔板高度......
1.用于鱼肉,畜肉制品. 配方(%):烟酰胺 5,L一抗坏血酸钠 30,dl一丙氨酸 20,无水吡略啉酸钠 5,天然物 40. 2.用于樱桃. 配方(%):葡萄酸δ内酯 30,碳酸钠 5,L一扰坏血酸钠 5,柠檬酸 2,天然物 50. 3.用于一般食品. 配方(%):烟酰胺 35,多磷酸钠 10,L一抗坏血酸钠 5,蔗糖酯 5,醋酸钠 8,天然物 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