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C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研究
来源期刊:新型炭材料2002年第1期
论文作者:刘振宇 朱珍平 吴卫泽
关键词:Fe/C复合纳米材料; 制备; 表征; 溶胶-凝胶; 水性中间相沥青;
摘 要:以强酸为絮凝剂,将碱性溶液中的水性中间相沥青絮凝,从而使水性中间相沥青在酸性介质中形成炭基溶胶和凝胶.将此炭基溶胶和硝酸铁溶液混合形成复合溶胶、凝胶,进而采用醇水交换和超临界干燥制备出粒度为5nm~20nm的Fe/C复合纳米材料.考察了硝酸铁和水性中间相沥青的比例,以及热处理条件对Fe/C复合纳米材料织构和结构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物理吸附、ICP-AES、X-射线衍射、热重等表征手段对Fe/C复合纳米材料特性和热处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炭基溶胶中硝酸铁的加入量可以制备不同铁含量的Fe/C复合纳米材料;在惰性气氛下,于较低温度热处理时,Fe/C复合纳米粉中铁是以Fe2O3的形式存在,热处理温度升高(900℃)后Fe2O3被还原为单质铁,且金属颗粒团聚长大,在高温(1300℃)时,铁以Fe3C的形式存在,颗粒进一步长大且有部分炭石墨化.在还原性气氛下,在300℃~500℃热处理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铁被还原为单质铁.
刘振宇1,朱珍平1,吴卫泽1
(1.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01)
摘要:以强酸为絮凝剂,将碱性溶液中的水性中间相沥青絮凝,从而使水性中间相沥青在酸性介质中形成炭基溶胶和凝胶.将此炭基溶胶和硝酸铁溶液混合形成复合溶胶、凝胶,进而采用醇水交换和超临界干燥制备出粒度为5nm~20nm的Fe/C复合纳米材料.考察了硝酸铁和水性中间相沥青的比例,以及热处理条件对Fe/C复合纳米材料织构和结构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物理吸附、ICP-AES、X-射线衍射、热重等表征手段对Fe/C复合纳米材料特性和热处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炭基溶胶中硝酸铁的加入量可以制备不同铁含量的Fe/C复合纳米材料;在惰性气氛下,于较低温度热处理时,Fe/C复合纳米粉中铁是以Fe2O3的形式存在,热处理温度升高(900℃)后Fe2O3被还原为单质铁,且金属颗粒团聚长大,在高温(1300℃)时,铁以Fe3C的形式存在,颗粒进一步长大且有部分炭石墨化.在还原性气氛下,在300℃~500℃热处理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铁被还原为单质铁.
关键词:Fe/C复合纳米材料; 制备; 表征; 溶胶-凝胶; 水性中间相沥青;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