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原酸甲酸酯的电子结构与浮选性能关系的密度泛函研究
来源期刊:工程科学学报2015年第7期
论文作者:曹飞 孙传尧 王化军 陈飞武
文章页码:851 - 856
关键词:黄原酸甲酸酯;电子结构;浮选;密度泛函理论;黄铜矿;
摘 要:运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一系列黄原酸甲酸酯捕收剂的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结合Klopman的普遍化微扰理论,研究前线轨道性质(形状和能量)、自然键轨道电荷、电负性、绝对硬度等参数与捕收剂浮选性能之间的相关性.黄原酸甲酸酯的键合原子为CS双键中的S原子,最高占据轨道能量、自然键轨道电荷、电负性等参数只能推断捕收剂的浮选活性.黄原酸甲酸酯所表现出的选择性,主要是因为黄铜矿表面Cu原子的d轨道电子转移到捕收剂的最低空轨道(LUMO)和能量第二低空轨道(LUMO+1)形成反馈π键,从而增强了捕收剂对黄铜矿的浮选能力.空轨道能量(ELUMO、ELUMO+1)大小可较好地解释捕收剂的选择性强弱.
曹飞1,2,孙传尧1,3,王化军1,陈飞武4
1.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2. 九江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3.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4.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摘 要:运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一系列黄原酸甲酸酯捕收剂的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结合Klopman的普遍化微扰理论,研究前线轨道性质(形状和能量)、自然键轨道电荷、电负性、绝对硬度等参数与捕收剂浮选性能之间的相关性.黄原酸甲酸酯的键合原子为CS双键中的S原子,最高占据轨道能量、自然键轨道电荷、电负性等参数只能推断捕收剂的浮选活性.黄原酸甲酸酯所表现出的选择性,主要是因为黄铜矿表面Cu原子的d轨道电子转移到捕收剂的最低空轨道(LUMO)和能量第二低空轨道(LUMO+1)形成反馈π键,从而增强了捕收剂对黄铜矿的浮选能力.空轨道能量(ELUMO、ELUMO+1)大小可较好地解释捕收剂的选择性强弱.
关键词:黄原酸甲酸酯;电子结构;浮选;密度泛函理论;黄铜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