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真空开关铜铬触头材料
来源期刊: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1年第5期
论文作者:冼爱平
文章页码:731 - 740
关键词:铜合金; 触头材料; 制备工艺; 电性能
Key words:copper alloy; contact materials; process; electrical properties
摘 要:综述了大功率真空开关铜铬触头材料最近的进展。主要内容包括:铜铬合金的发明及技术上的优点,铜铬合金二元相图上的特点及常规铸造工艺上的困难;铜铬合金的主要制备工艺包括粉末烧结法、粉末烧结熔渗法以及自耗电极法等,铜铬合金中杂质的影响,包括残余气体的影响、残余碳的影响及第三组元的影响等。对铜铬合金及其材料的显微组织对真空电触头的基本电性能(分断电流能力,抗电弧烧蚀能力,截断电流等)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概述,最后对铜铬合金进一步发展方向(如铬粒子细化, 材料回收及准快速凝固工艺,喷射成型等)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Abstract: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Cu-Cr contact materials for high power vacuum interrupters is concluded. It includes the origination of Cu-Cr alloy and technical advantages;the characteristic of Cu-Cr binary diagram and the difficulties in convenient casting process;the main preparation processes of Cu-Cr alloy,such as powder sinter, sinter and vacuum infiltrate and arc melting process;the influence of impurities,such as residual gases, residual carbon and the third element in Cu-Cr alloy,on the properties of Cu-Cr alloy etc. Also,it summarizes the effect of Cu-Cr alloy and its microstructure on the basic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the vacuum contactor (such as circuit interruption ability,resistance to erosion by arc,current chop etc.). Finally,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the Cu-Cr contact materials in the future (Cr particle dispersion,alloy recycle and qui-fast solidification process,and spray forming etc.) are also discussed.
DOI:10.19476/j.ysxb.1004.0609.2001.05.001
冼爱平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沈阳110016
综述了大功率真空开关铜铬触头材料最近的进展。主要内容包括 :铜铬合金的发明及技术上的优点 , 铜铬合金二元相图上的特点及常规铸造工艺上的困难 ;铜铬合金的主要制备工艺包括粉末烧结法、粉末烧结熔渗法以及自耗电极法等 , 铜铬合金中杂质的影响 , 包括残余气体的影响、残余碳的影响及第三组元的影响等。对铜铬合金及其材料的显微组织对真空电触头的基本电性能 (分断电流能力 , 抗电弧烧蚀能力 , 截断电流等 ) 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 最后对铜铬合金进一步发展方向 (如铬粒子细化 , 材料回收及准快速凝固工艺 , 喷射成型等 ) 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中图分类号: TG146.1
收稿日期:2001-05-14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5 99810 0 5);
Abstract: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Cu Cr contact materials for high power vacuum interrupters is concluded. It includes the origination of Cu Cr alloy and technical advantag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Cu Cr binary diagram and the difficulties in convenient casting process; the main preparation processes of Cu Cr alloy, such as powder sinter, sinter and vacuum infiltrate and arc melting process; the influence of impurities, such as residual gases, residual carbon and the third element in Cu Cr alloy, on the properties of Cu Cr alloy etc. Also, it summarizes the effect of Cu Cr alloy and its microstructure on the basic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the vacuum contactor (such as circuit interruption ability, resistance to erosion by arc, current chop etc.) . Finally,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the Cu Cr contact materials in the future (Cr particle dispersion, alloy recycle and qui fast solidification process, and spray forming etc.) are also discussed.
Keyword:
copper alloy; contact materials; process; electrical properties;
Received: 2001-05-14
1 真空开关
近年来大功率电路断路器技术正发生飞速的发展。 其中两项最显著的成就是用于高压电路 (≥72 kV) 的六氟化硫开关和用于中压电路 (5~38 kV) 的真空开关
真空开关的结构简图由图1所示, 开关内部是一个封闭的腔体, 冷态真空度为1.33×10-4?Pa, 采用金属与陶瓷真空钎焊技术, 实现腔体的最后封接, 以保证内部获得高真空状态。 真空开关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机械传动使真空室中的动触头与静触头分开或闭合实现电路的开关。 在触头分离的瞬间, 由于强电场作用, 触头间燃起电弧, 电弧的高温使触头表面微区金属熔化并蒸发形成金属蒸汽流, 后者使电弧得以持续。 这个过程一直进行到触头之间的金属蒸汽密度太小, 不足以维持电弧为止, 这时电流突然截断, 电路亦随之断开。 电弧引起的金属蒸汽一部份沉积在触头表面, 另一部份则沉积在专门设计的金属屏蔽罩壳上, 与其它类型的电路开关相比, 真空开关最突出的优点是电路的闭合或分断是在高真空下进行的, 触头工作表面一直维持在真空清洁状态, 因此触头表面接触电阻十分稳定, 并且在整个使用期间内保持不变。 其它非真空开关则易于在表面生成各种不确定的表面氧化膜, 或由表面吸附油污产生不确定的表面污染, 因而触头接触电阻具有不确定性, 并在使用过程中有很大变化, 开关的电性能也不稳定。 真空开关另一个主要的优点是当分开的触头之间没有气体 (严格地说应当是气体很稀薄) 时, 电绝缘性能可大幅度提高, 间隙相同条件下, 真空状态的耐击穿电压值比大气下
图1 真空开关结构图
Fig.1 Structure of vacuum interrupter1—Movable electrical terminal; 2—Flexible metallic bellows; 3—Insulating vacuum envelope; 4—Contacts; 5—End shields;6, 7—Metal/ceramic joining; 8—Bellows shield; 9—Metal vapor condensing shield; 10—End cap; 11—Stationary electrical terminal
高得多, 利用这一性能, 可以采用更小的间隙设计, 因此与其它类型的电路断路器产品相比, 真空开关的体积最小。 真空开关主要的缺点是: 1) 要采用金属/陶瓷的真空钎焊技术, 工艺难度较大; 2) 对触头材料的要求较严。
2 铜铬合金
目前用于不同规格的真空开关触头材料大致可分成3类: 1) 半难熔金属加良导体, 典型的如铜铬合金; 2) 难熔金属加良导体, 典型的如钨铜合金, 3) 铜合金, 如铜铋等。 这3类材料的定性比较结果表明
2.1 铜铬合金的发明
铜铬合金二元系统的最初研究可以追溯到1906年, Guillet第一次研究了铜铬二元合金系统
尽管铜铬合金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就已研制成功, 并在1972年产业化用于真空开关
2.2 铜铬相图的特点
Masalski用热力学计算的方法获得铜铬二元相图 (图2)
图2 热力学计算的Cu-Cr二元相图[7]
Fig.2 Binary phase diagram of Cu-Cr calculated by thermodynamics method[7]
图3 新测定的铜铬二元相图[8]
Fig.3 New binary phase diagram of Cu-Cr by experiment[8]
时, 才能获得单一均匀的高温熔体。
根据相图的这些特点, 用常规工艺生产铜铬铸锭是不可能的。 当铬含量为1.5%~40%时, 合金由高温单相区冷却进入液-固两相区时, 液相中将析出过饱和的铬, 在重力场作用下, 密度较轻的固态Cr粒子将迅速上浮, 导致Cu/Cr两相分离。 当Cr含量为40%~94.5%之间时, 合金由高温单相区进入液/液两相区时, 单一的液相还要经历一个液相分解过程, 分离的铬相在重力场下也将迅速上浮而实现铜/铬分离, 最后导致合金化过程失败。 因此一般不采用常规铸造法制备铜铬合金。 尽管铜铬系统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除了没有找到合适的用途外, 制备困难也是这种合金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合金中铬的含量
铜铬合金中铬的含量达到25%左右就可以保证很好的触头电性能, 高的铜含量可以使触头材料具有高的电导率和热导率, 有利于增加触头分断电流的能力, 因此合金中过高的铬含量既无必要, 亦不合理, 对合金中铬含量影响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
2.4 几种主要的制备工艺
目前铜铬合金的制备工艺大多是一些专利技术, 主要分成下列3种, 即粉末烧结法、 焙渗法和自耗电极法。
2.4.1 粉末烧结法
将一定比例的铜粉和铬粉经充分混合均匀, 压坯, 然后烧结成形。 根据压坯和烧结条件的不同, 又可细分为真空热压烧结 (Siemens) , H2还原气氛下热压烧结 (Mitsubish) , 冷压真空烧结 (Westinghouse) 和冷压H2还原烧结 (Doduco) , 国内部份厂家也采用粉末烧结技术, 如原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以及原电子部锦州777厂等, 其中777厂在近年已全套引进了美国西屋公司的冷等静压真空烧结技术制备铜铬触头。
图4所示为典型的粉末烧结法制备的铜铬合金的显微组织。 粉末烧结法主要的优点是工艺相对比较简单, 合金成分易于调节和控制, 适合制备铬含量较低的合金且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它的主要缺点是对粉末质量, 尤其是铬粉的质量要求很严。 国外铬粉原料含氧要求低于0.06%, 而国内由于缺少合格的铬粉原料 (通常的工业铬粉氧含量在0.5%左右) , 与其它几种工艺相比, 该工艺制备的产品质量相对较低, 含氧量波动大, 有时高达0.2%。
图4 粉末烧结法制备的铜铬合金的显微组织
Fig.4 Microstructure of Cu-Cr alloy preparedby powder sintering process
2.4.2 熔渗法
英国电气公司最早发明铜铬合金时就是采用了熔渗技术。 它的主要工艺路线是将适量铜粉与全部的铬粉充分混合后压坯, 在真空或还原性气氛下先烧结成多孔的铬骨架, 烧结温度控制在铜的熔点附近 (1 083 ℃) , 然后在真空下浸入熔融铜中, 使之在毛细力作用下, 充分浸渗入预先烧结的铬骨架中, 该工艺可以比粉末烧结法得到更致密的产品, 致密度达98%以上, 整个烧结—熔渗过程一次完成, 时间约3 h。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在烧结铬骨架时进行氢还原或真空碳热还原, 使铬粉原料中的氧大大减小, 从而获得含氧量很低的优质产品。 国外几大主要生产商如English Electric, Westinghouse, Siemens等均采用这种工艺生产铜铬触头。 国内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德国Siemens公司的技术, 批量生产铜铬触头, 西安交通大学经多年研究
图5所示为熔渗法工艺生产的铜铬合金的显微组织。 熔渗法主要的缺点是生产效率较低, 铬粒子相对比较粗大, 且含铬量要达到相当的比例, 一般为50%, 合金的电导率和热导率均较低, 含铬较少的合金, 如Cu-25%Cr不易制备, 这些缺点与该工艺的制备原理有关。
图5 熔渗法工艺生产的铜铬合金的显微组织
Fig.5 Microstructure of Cu-Cr alloy preparedby sintering-infiltrating process
2.4.3 自耗电极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铜铬触头的内在质量和生产效率, 德国Siemens公司从1986年起研制成功一种自耗电极法生产铜铬合金, 工艺路线是将比例合适的铜粉和铬粉先充分混合均匀, 然后在2×108?Pa压力下等静压压制棒坯, 并在真空下950 ℃进行烧结, 制成自耗电极棒坯。 自耗电弧炉中充以低压Ar气, 以避免合金过多蒸发。 所获得的铸造单锭质量达30 kg左右, 毛坯锭直径达80 mm, 生产效率达42~48 kg/h。 铸锭经进一步冷挤, 可直接从d75 mm挤成d30 mm棒材, 大变形量冷挤过程中铬枝晶颗粒有一定形变能力, 可随基体变形不破碎。 这种工艺的特点是自耗熔炼时由于水冷铜结晶器的激冷有效地抑制了合金凝固中铬的析出和分离过程, 获得均匀合金, 同时这种快冷有利于获得很细的第二相铬粒子均匀分布, 提高合金的综合性能。 在低压Ar气环境下电弧熔炼, 有助于除去一部份原料带入的氧, 使产品含气量得以控制。 在3种现有主要制备工艺中, 自耗电极法是生产效率最高、 产品质量最好的一种工艺方法, 特别适于大批量生产, 因此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种技术。 除Siemens公司外, 近期国内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已引进这项技术, 预计很快将成为生产铜铬触头的主流生产技术。 3种不同的技术路线生产的铜铬触头性能的定性对比由表1给出。
表1 3种不同工艺制备的铜铬合金性能[8,12,13]
Table 1 Properties of Cu-Cr alloy prepared by three different processes[8,10,13]
Process | Cr content /% |
Electric conductivity / (mΩ-1·mm-2) |
Hardness |
Powder sinter | 25 | 30~32 | 70~110 (HV10) |
Sinter-infiltrate | 50 | 16~17.5 | 80~90 (Briell) |
Arc-melting | 30 | 22 | HV30 |
2.5 残余气体的影响
早在铜铬合金发明的初期, 人们就希望最大限度地减少真空触头材料中的气体含量, 当时普遍认为触头材料中的气体, 无论以什么形式存在, 在高温电弧作用下都将充分释放和电离, 引起开关腔体内的真空度破坏, 严重的将引起电路关断失败。 铜铬合金中最重要的残余气体是氧, 它是由铜粉和铬粉表面氧化带入的, 尤其是铬粉带入的氧很难被除去, 其次还有少量氮, 但比氧要低得多。 铜铬触头产品中实际氧含量一般控制在0.05%~0.08%, 与原材料和制备工艺有关, 有些产品可能高达0.16%, 而氮含量一般为0.001%~0.006%。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有不少研究结果表明, 尽管铜铬合金中有时氧含量很高, 但真空开关仍然有很好的电流分断能力, 换言之事实并非如以前想像的那么严重, Frey清楚地解释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6 合金中的残余碳
碳并非是铜铬合金中的合金化元素, 铜铬合金中存在残余碳是国内产品特有的一种现象, 原因是国产铬粉原料中含氧太高 (0.5%) , 碳的存在是由于真空碳热还原除氧工艺而引进的。 Ding等
ΔG=514 340~338T+RT?ln?p
式中 pCO为CO的分压, 计算结果表明自左向右反应的热力学条件为1 200 K下, pCO=4.31×102?Pa, 或1 300 K, pCO=3.12×102?Pa或1 400 K下, pCO=1.7×103?Pa。 当温度达到1 400 K时, 粗真空条件即可满足碳热还原的热力学条件, 表2为碳热还原铬粉中的氧化物的一组相应的实验结果。
表2 碳热反应还原铬粉的含氧量 (真空度7.73×10-3?Pa)
Table 2 Residual oxygen in Cr powder prepared by carbothermic reduction in vacuum (7.73×10-3?Pa)
Condition | w (O2) /% | w (N2) /% |
Original | >0.53 | >4×10-3 |
1 400 K annealing | >0.53 | <5×10-4 |
Carbothermic at 1 200 K | 0.53 | <5×10-4 |
Carbothermic at 1 300 K | 0.12~0.14 | <5×10-4 |
Carbothermic at 1 400 K | 0.013~0.016 | <5×10-4 |
由表中给出的结果可见, 在1 400 K条件下, 铬粉中大部分氧均可被除去, 而温度偏低, 除氧效果就很不理想。 实验中还发现铬粉的平均尺寸是影响铬粉真空碳热还原的重要参数, 铬粉越细, 除氧效果也越好, 铜铬合金中的残余碳主要是以铬的碳化物Cr23C6形式存在的。 研究表明, 少量碳化物的存在对触头表面抗熔焊性能有利, 同时也可以使触头材料的耐压强度提高。 试验结果表明, 温度低于1 250 K时, 残余碳对击穿场强的影响不大, 但温度进一步升高时, 残余碳的存在有利于提高击穿场强这一重要的性能指标。 其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可能的原因是碳化物的弥散分布有利于提高触头表面的硬度, 引起阴极表面硬化。 据此他们认为铜铬合金中存在一定残余碳对触头性能是有利的。 残余碳含量不宜过高, 最高含量水平建议控制在1.8%以内。
2.7 第三组元添加剂
为了进一步改进铜铬合金的使用性能, 以满足不同产品对使用性能提出的各种要求, 也研究了添加第三组元的Cu-Cr-X三元合金配方, 一些成功的结果包括:
钨
表3 优质铜粉和铬粉中杂质水平
Table 3 Limit of impurities content in high-grade Cu powder or Cr powder (%)
Impurity | Cr powder | Cu powder |
Fe | 0.22 | <0.001 |
O | 0.036~0.064 | 0.17 |
S | <0.000 5 | 0.004 |
C | 0.004~0.012 | 0.03 |
Al | <0.001 | 0.004 |
Si | <0.001 | |
Pb | <0.000 5 | 0.02 |
Cu | <0.001 | |
Ca | <0.001 | 0.002 |
Mg | <0.000 5 | <0.000 5 |
As | <0.000 5 | <0.000 5 |
Na | <0.000 5 | <0.000 5 |
3 铜铬触头的电性能
3.1 分断电流能力
真空开关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就是分断电流的能力, 取决于多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交互作用, 包括真空开关的结构设计 (如金属屏罩设计, 屏材料及表面处理, 触头间隙等) , 触头的几何设计, 以及触头材料的成分和制造质量等。 经40年来不断的改进, 真空开关的分断电流能力已比早期的产品提高了很多。 当年美国Westing House公司第一批真空开关, 外壳d127 mm的产品的性能指标是在5 kV下分断电流12 kA, 而现在完成同样任务的产品的外壳尺寸仅为d63.5 mm。 目前d127 mm直径外壳的真空开关其电流分断能力为15 kV下50 kA, 或38 kV下40 kA, 铜铬合金作为一种新材料逐渐取代铜铋合金作为中压大电流真空开关触头材料最主要的技术优势就是在于这种材料具有更好的分断电流能力, 这一优点在最初的试验中就表现出来
Dullni等
在低电涌电路中使用的真空开关, 也应用其它一些触头材料。 如AMF式真空开关使用WC-Ag触头可以在12 kV下分断短路电流30 kA
3.2 抗电弧烧蚀能力
在真空开关的实际应用中, 铜铬触头已无可争辨地显示出很长的使用寿命, 有若干专门的试验报告证明这一优良的性能。 一种标准的试验方法是采用螺旋吹弧式触头100次故障电流分断试验。 Benfatto等采用50~60 kA直流电对d100 mm的AMF触头进行1 500次电流分断试验
3.3 耐电压强度
铜铬合金有很高的耐电压强度, 实验表明
3.4 抗熔焊性能
真空开关发明的早期, 人们曾担心清洁的触头表面可能易于产生粘连。 因此第一代真空开关触头材料铜铋合金中铋的一个主要作用是提高触头抗熔焊性能。 然而通过对真空开关结构设计的改进和触头材料的研究, 表面熔焊粘接并未成为真空开关中一个问题。 对铜铬合金, 研究发现在使用过的触头横切面可以清楚的看见一层表层细晶层, 其硬度比基体要高得多
3.5 截断电流
截断电流是开关电路中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技术指标, 当交流电路中电流过零时, 电弧产生的金属蒸汽也急剧减少, 当金属蒸汽密度下降到一个临界水平, 真空电弧便不能支持它自己。 这时电流突然截断为零
表4 不同材料的截断电流
Table 4 Chopping current of different contact materials (kA)
Material | Average chopping current |
Maximum chopping current |
Cu | 15.0 | 21.0 |
Ag | 3.5 | 6.7 |
Cr | 7.0 | 16.0 |
CuCr25 | 4.0 | 8.0 |
CuCr50 | 4.5 | 10.0 |
CuCr25Bi5 | 1.1 | 13.1 |
CuCr25Bi15 | 0.78 | 11.1 |
CuCr25Sb2 | 4.0 | 10.5 |
WC-Ag (25%) | 0.5 | 1.1 |
WC-Ag (40%) | 0.75 | 1.4 |
CuW70 | 5.0 | 10.0 |
CuW70Sb1 | 3.0 | |
Cu-Bi-Pb (1%) | 5.0 | 11.0 |
4 今后发展的方向
铜铬合金经30多年持续的研究和发展, 已基本取代了其它材料, 成为中压大电流真空开关的首选触头材料。 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包括: 1) 合金组织中铬粒子的细化问题; 2) 高效优质工艺熔炼-快凝法的新技术路线; 3) 大尺寸锭坯的制备技术。
最近的研究发现, 铜铬合金中第二相铬粒子的尺寸大小及其分布对触头电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Rieder等
王亚平
铬粒子的细化对现有粉末冶金制备工艺是一个难题, 它要求制备合格的高纯铬粉, 国内目前铬粉的平均尺寸一般在60~70 μm, 进一步减小铬粉的尺寸将引起严重的表面氧化。 而Cr2O3相当稳定, 后继的烧结过程中很难有效地还原, 难免使铜铬合金中的含氧量将显著增高。 同时对熔渗法而言, 过细的铬粉, 将影响烧结铬骨架时的孔隙度控制, 后者对渗铜工艺是十分关键的。 因此, 要制备细铬粒子的高质量铜铬合金, 其关键要发展以熔炼工艺为主的新技术, 包括自耗电极法和快速凝固法,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最近在快速凝固法制备铜铬合金方面取得了成功。
前文已经说明铜铬合金由于强烈的凝固偏析倾向常规铸锭法只能导致铜铬重力分层的结果, 要抑制这种重力偏析, 获得组织均匀的合金必须采用激冷方法, 即提高凝固速度, 使固/液界面的生长速度超过固态铬粒子或液态铬滴的上浮速度。 德国Siemens公司发明的专利技术, 自耗电极法是一个成功的实例, 它显示在水冷铜结晶器的准快速凝固条件下, 可以获得合格的铸锭, 这种技术一出现就表现了很强的技术优势, 该法生产的产品不但组织细化、材料质量明显提高, 更重要的是它的生产效率提高很多, 采用这种技术一台自耗电弧炉年生产电触头的能力可达到50万对以上, 超过目前国内全部生产厂家产量的总和 (约40万对) , 因此这一技术进步已对国内现有铜铬触头的生产厂构成了现实的危机, 目前急需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的铜铬合金制备技术。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有关技术人员通过大量试验克服了一些关键的技术难点后, 采用准快速凝固法浇注成功成分均匀的合格铜铬铸锭, 图6所示为这种工艺制备的样品的显微组织, 可以清楚的看到第二相铬粒子细小, 分布均匀, 合金含氧量很低, 最低可达到0.0035%, 远远超过其它工艺所能达到的技术水平。 熔铸法另一技术优点是适用于制
图6 准快速凝固法工艺制备的试样显微组织
Fig.6 Microstructure of Cu-Cr alloy prepared by qui-fast solidification process
造熔渗法难于制备的CuCr25合金, 实践表明它比CuCr50 的电性能更为优良, 此外熔铸法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 即它可以将废旧料回收重熔, 实现材料的循环利用, 这是粉末冶金工艺所无法解决的, 目前国内各铜铬触头生产厂已积累了大量废旧料无法处理, 采用这种技术可以大量节省资源, 降低成本。 然而相对于其它工艺, 熔铸法的技术难度较大, 要达到稳定生产, 必须严格控制各个工艺环节和技术参数, 同时对冶炼设备, 坩埚材料, 铸锭模具等均有特殊的要求, 受传热速度的限制铸锭尺寸不宜过大等, 因此这种技术适合生产中等尺寸 (d70 mm左右) 的高档触头。
铜铬合金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大尺寸触头制造技术, 除了粉末烧结法以外, 上述其它的几种工艺路线在制备大尺寸触头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如熔渗在心部易于浸渗不足, 而自耗电极法和铸锭法制备尺寸均受铜铬合金本身的导热能力的限制。 喷射成形是一种快速凝固技术, 它采用高压惰性气体将过热的熔体雾化快冷, 使之迅速凝固, 以抑制任何可能的偏析过程, 因此它可以用于铜铬合金的制备
5 结束语
表5给出了真空开关触头材料的若干性能
表5 各种触头电性能定性的比较
Table 5 Comparison of electric properties in different contact materials
Material | Circuit interruption |
Resistance to erosion |
Dielectric strength |
Current carry capacity |
Chopping current |
Welding resistance |
Cu-Cr | Excellent | Excellent | Excellent | Good | Good | Adequate |
Cu-Cr-Bi | Adequate | Good | Adequate | Good | Good | Good |
WC-Ag | Poor | Excellent | Excellent | Adequate | Good | Good |
W-Cu | Poor | Excellent | Excellent | Good | Adequate | Good |
Cu-Bi | Adequate | Excellent | Poor | Excellent | Excellent | Good |
比较, 对中压真空开关, 铜铬合金是最佳的触头材料, 它结合了触头材料几种最关键的电性能于一身, 即优良的导电性, 高的分断电流能力, 良好的抗电弧熔蚀性能和很好的抗表面熔焊能力, 是近年来真空开关触头材料研究领域取得的最好的成就。 目前国内这一产业主要的问题是规模小, 生产工艺落后, 原料质量得不到保证, 产品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用熔炼法制备这种合金对进一步提高触头的内在质量, 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 但这方面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 BrowneTE .CircuitInterruption, TheoryandDesign[M].MarcelDekkerPub, 1984.
[4] GuilletL .Recentresearchesonalloysofindustrialimpor tance[J].RevMet, 1906, 3:176.
[5] HindrichsG .Kupfer chrom legierunge[J].ZAnorgChem, 1908, 415:448.
[7] MassalskiTB .BinaryAlloyPhaseDiagramsVol.1[M].AmericanSocietyforMetals, 1986.819.
[10] DINGBing jun (丁秉均) .Xi′an:JiaotongUniversity, 1990.
[11] WANGYa ping (王亚平) .Xi′an:JiaotongUniversity, 1997.
[18] DullniEP , ReininghausA .Researchforvacuumcircuitbreakers[J].ABBRevMar, 1989:11-18.
[24] LaffertyJM .VacuumArcs, TheoryandApplication[M ].NewYork:Wiley, 1980.